中庸:增进学识,修养品德,为人之根本。
这个世界瞬息万变,每天都在以不一样的状态呈现在我们面前,所以在人生的整个过程中,要想时刻的都处在主动的位置,不至于被社会淘汰的时候,就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感悟。
01 除了学习更适合当下的知识之外,更多的是感悟内心。
我们最初学习事物,是向外学习,学习外界的技能,而人生活到一定阶段就开始学习内在。在内心中找寻生活的最好方式,也就是儒学之中所说的大智慧。
儒学之中强调“德”“智”“仁”三种德行,这三种品德就是为人处事的根本,也是我们立身于这个社会的根基。没有这个根基,人生便不牢靠。
这也就是所谓的“智慧”“仁德”“勇敢”。
孔子曾说: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就是说聪明的人不会疑惑,仁德的人不会忧愁,英勇的人不会畏惧,用这三个处事的态度对待自己的人生,结局必然让自己受用。
朝闻道,夕死可矣。
这句话就是说:早上明白了道理,晚上如果离开都不会觉得有什么惋惜的了。
可见,明白一些智慧对于我们人生来说,是多么重要。
02 《中庸》之中说:
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之 ;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
对于一些道理,有的人生来就知道,有的人学习之后才知道,有的人经历了磨难才知道,但是只要最终知道了,结果都是一样的。
对于这些智慧的事情,有人心安理得的去做,有人因为名利去做,有人勉强被迫的去做,但是当他们成功了,结果都是一样的。
对于我们人生的知识和道理,也是一样,当我们最后明白了之后,无论是怎么学来的,无论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感知的,他在我们人生中发挥的作用都是一样的。
孔子就是鼓励我们,不断的修养自己的学识,达到“智、仁、勇”。
古代有一个人叫窦章,他勤奋好学,写了一首好文章,但是生性沉静,平时也就是潜心修学。
在永初年间,因为羌寇之乱,与马融,崔媛为友。
三辅遭受羌兵叛乱的骚扰,前往关外避难,他们住着茅草房,吃的是粗俗的食物。
生活贫困,但是窦章勤劳耕作,用自己劳动的成果孝养老人,刻苦读书也没有懈怠,这个时候太仆邓康就听说他的名声之后,内心生出许多敬仰之情,希望结识这样一个人,很多次邀请窦章,却一直不肯前往。邓康知道了没有生气,反而对他更加的敬重了。
后来到汉代,东观也是读书人向往的圣地,被称作老子修养得道的圣地,如同道家所传说的蓬莱山一样,后来邓康就推窦章进入东观为校书郎。
古代常说这样一句话:酒香不怕巷子深。
只要一个人具备才能,哪怕他淡泊名利,最终的结果也一定能够收获良好的结局。
而最重要的一个根本,就是要自己勤奋好学,多加感悟,用更多的学问和感悟来衬托自己的人生,才能收获一个良好的人生状态。
本文由墨书国学原创,品读中庸智慧,以国学文化养身。
恭喜你,领取到一张面值 0 元的优惠券
只有购买全集内容 0.00 元,才可抵扣使用。
有效期截止于:2020-12-12 23:59
是否立即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