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李镇西老师在“明德云学堂”的演讲实录。
这个标题其实很普通,答案也很明确。我相信任何一个老师以此为主题撰文发言,都可以脱口而出很多关于好的教育的阐述。比如说有爱的、公平的教育,尊重、适合每一个孩子的教育,给孩子终生幸福的教育……都是好的教育,还有更多富有诗意的表达,如让孩子心灵飞翔的教育,等等。但是要问一个老百姓,什么是好的教育?他极有可能回答,哪所学校升学率高哪所学校的教育就好。所以一个家长选择好的教育很简单,那就是选择名校。
可是,选择升学率高的学校是不是一定就是好的教育呢?很多高三学生享受了家长和学校给他提供的“好的教育”,最后的结果是高考完了以后就撕书狂欢。为什么撕书?为了发泄,为了放松,为了庆祝不愿意过的日子终于结束了。这是好的教育吗?
我去年在电视里面看到的采访,一个刚刚走出高考考场的女孩,是哪个学校的学生我就不说了。女孩痛哭流涕说,“手上起茧子,手和腰都好痛”、“熬了这么多年很不容易”、“晚上失眠,天天写卷子”。在大人看来的好的教育,女孩却体会不到。可见,对于好的教育的理解我们和孩子也不一样。
好的教育不在嘴上,不在老师论文上,不在校长的演说当中,更不在学校的招生广告里,而应该在人——即师生的感受里。招生广告做得好,不一定学校的教育好。“内涵发展”、“全面发展”、“素质培养”、“一生幸福奠基”等等,什么词都可以在招生广告中写出来。所以我现在每到一个地方去,看一个学校办得好不好,我就问:“孩子们作业多不多?”
四川一所小学,非常没有名气,因为它是个村小。我去过那个学校,它离市区县城还有几十公里,坐车要一个多小时,叫广元范家小学。可是最近几年这个学校越来越有影响了。有专家评论说,范家小学是中国少有的几所具有北欧教育风范的学校。教学质量不用说,那肯定是不错的。上海的、成都的、郑州的,很多富豪们把孩子都往那送。这与平常就倒过来了,因为一般有钱的人家都是把孩子往大城市送,而不是大城市的人家把孩子送去一个山沟里边。
我问校长张平原说,你是不是觉得很牛。他说,我当然自豪,但我最牛的还不是这一点,而是这么多年在我的学校里没有一个近视眼。这就是好的教育。这个标准是着眼于人本身,而不是所谓上级的评价、学校品牌特色等。因此,我们要把观念转变过来,什么是好的教育?我们要用什么样的眼光来评价好的教育?
大家看看,屏幕上的小女孩刚进小学的第一天多开心,精神饱满,笑容满面,高高兴兴地憧憬着上学的生活。为什么她就不会想到十二年后她可能会诅咒这段日子?为什么曾经憧憬的岁月变成了她诅咒的时光?而她享受的居然还是我们公认的“好的教育”——一路名校读上去,最好的小学、最好的初中、最好的高中。
究竟什么是好的教育?今天我不会给你们讲很多理论和原则,那些网上都能抄到。咱们说好的教育要体现在人的感受上。
大家看这个小女孩,好可怜,马上就要去过整天做题写卷子,睡眠不足的学习生活了,但这就是我们的教育现实。千千万万的家庭都是这样的,家长们也很无奈,他会给孩子们讲,没办法都这样,老师就这样说的呀。但老师说,你不能怪我,我也很爱你,可是校长要下指标。校长也说,不怪我,局长还给我下指标。局长说,怪我吗?区长也给我下指标。区长说,怪我吗?市长给我下指标。所有人都在骂,所有人都觉得是受害者,却找不到罪魁祸首,唯独不能抱怨的只有咱们的孩子,多可怜,这还被标榜“好的教育”。
越是名校对学生的摧残就越严重。我说的是实话,为啥呢?比如说一些名校,它两种成绩都要出,要有应试成绩,还要有属于“素质”的成绩。老师们哪一次迎接检查,迎接督导不是一次作假总动员?教学生作假,理由都是为了学校的发展。说假话,教老师说假话,教校长说假话,这是好的教育吗?结束了之后,评比全是第一,奖牌拿回来了,上新闻了,这也是好的教育吗?这是骗人的教育。陶行知抨击假教育,就抨击这种现象。所以我说以牺牲孩子的健康和快乐取得优异成绩的教育无论如何不能是好的教育。
关于好的教育,接下来,我就从触手可及的现象说起。首先,好的校园是好的教育。好的校园不是源于专家的目光,而是儿童视角。
什么叫儿童视角呢?举个例子,这是在一所学校拍的陶行知雕塑,有什么问题?——陶行知太高大了。再比较一下,我的学校的陶行知塑像,这座塑像是按我的构思来铸造的,两者有什么不一样呢?我的构思是把陶行知四颗糖的故事融入进来,情景再现,展现教师和学生的互动。而高高在上的名人雕塑,是不是我们很熟悉的场景?两者的区别就在于一个是成人视角,而另一个是儿童视角。试问在我们中国的校园还有多少这样高大伟岸的塑像,一点不考虑孩子的感受,孩子看他还得仰着脸、抬着头、踮着脚,这都不一定能看清他的模样。因为我们的陶行知“目光远大”,“高瞻远瞩”,“展望”中国的未来。你看,一个雕塑怎么摆放都体现出好教育的元素,可见好教育不是那么高不可攀的,它应该是触手可及的。
大家再看,这是一所没有经过任何打造的学校,却充满浓郁的儿童文化氛围。在座的各位老师没什么表情,但是我点到它的亮点,大家就会非常感慨,很羡慕这个校园。亮点是学校的每棵树都是可以爬的。校长为什么要这样规定?他说孩子喜欢。我就问他,孩子摔着了怎么办?他问我,哪有人不摔跤就能长大的?多朴素的道理!
这个学校是台北的学校。同为中华民族的子孙,难道中国大陆就不该享有这样符合人性的教育吗?我原来以为在大陆没有这样的学校,但其实是有的。成都有所学校,我走进去,它的树很多,树上“结满了孩子”,场面非常壮观。我说为什么这样?他说,学校是为孩子存在的。当然,学校也有保护性的措施,每棵树下都有用来保护的轮胎垫着,在树高的地方系着红绳,提醒孩子们不要再往上爬了。如此简单就能让校园属于孩子。
咱们再看这所学校,从一些细节,我也看出了这所学校的儿童观。我们一般学校的篮球平时是不是都放在器材室?很简单,因为在我们看来这是公共财产,学生们要打篮球,要定时借用,借了要还。但是这所学校将球直接放在球架下,用网兜着。我问校长为啥。他说孩子方便,就这么简单。这个学校可没有提炼出什么模式或者儿童文化的特色。如果它在大陆肯定要提炼出一套一套的模式,什么“四二三”模式、“六五”模式。这个学校也没提出什么特色,因为校长觉得这不是应该的吗?
这个学校的教学楼,没有楼梯,只有滑梯。所有的小朋友一出教室就会进入游戏状态,一圈就滑下来。校长的观点是孩子们喜欢就好,校园是属于孩子们的。我相信在座的老师们的脑子里一定冒出无数个问题,这些问题我也想到,也给你们问过了。比如说我问,老师怎么办?难道一下课,让学生等下、老师先滑吗?其实角落有个小楼梯是老师专门用的。那学生要上去怎么办?滑下来容易,上去难呀。其实中间是有一个爬梯的。还有老师会问,会不会造成拥挤堵塞呢?其实大家都会自我调节,不可能一窝蜂地就上去了。举个例子来讲,学校有 2000 个学生,洗手间总不可能有2000 个位置,两者其实是一样的道理。
我还问孩子摔伤怎么办?他说建校快60 年了,没有出现过一例因为滑梯摔伤的事件,而且就算发生了,也不可能拆除滑梯的,我们不能因为偶然的事故取消必然的享受。每一分钟都可能在发生车祸,可是没有哪个政府宣布,本着生命至上的原则,取消所有公共交通运输。这是违反逻辑的,但是这种错误的逻辑这么多年来居然存在于教育界,并且坚不可摧。学校里写“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一切”,不对,应该是“一切为了管理方便”,这才是核心。
我又问,如果发生突发事件、意外灾害怎么办?校长说这难道不比楼梯更快?而且每天都在演练。他们做过实验,最快的孩子从六楼到操场只用了多久 呢?只用了 7 秒钟。这样的校园就是好的校园。有这样好的校园的教育就是好的教育。
咱们再看,这是以前我们担任过校长的学校,一块空地,什么都没种,什么都不栽,非常荒芜的。我当时好开心,我觉得校园就是要这么一块荒芜的、一片撒野的地方。现在的孩子进校园都不敢撒野了,那么干净,每天都好像在迎接卫生检查团一样。这是校园吗?我觉得校园应该是每一个孩子都可以打滚,可以摔跤的地方。
我曾写过一篇文章,在中国教育报上发表了,叫《凭什么不让孩子在校园“高声喧哗”“追逐打闹”?》,学生们都是十二三岁、十五六岁,不要弄得像小老头一样。有老师质疑,这样对吗?别人在学习,他在嬉戏打闹。在我的学校是有规定的,教学区内不准高声喧哗,但是操场怎么不可以呢?现在有些学校课间十分钟都不许学生出去了,说是为了安全考虑。所以学校能有这么一块空地,我很开心。还教育于朴素就是好的教育。
好的教育要有好的课堂,好的课堂要有独特性。独特性是什么?就是要针对不同孩子的独特性提供不同的指导,借用孔夫子的话就是要因材施教。好的课堂总是因材施教的课堂。这个话题又比较大了,怎么因材施教呢?我先不说国内的课程改革,先带大家去丹麦看看。我一看就乐了,这就不是我们中国崔其升的“杜郎口教学模式”吗。老师不讲学生讲,小组进行讨论、合作,丹麦课堂和中国的“杜郎口教学模式”是一样的。但是没有谁剽窃谁,因为遵循共同的教育的常识就必然会呈现出一样的教育模式。什么共同的教育常识?即最好的学习就是给别人讲。好多课我都忘干净了,但是有的课永远都不会忘,因为我每一届都给学生讲课,不断地讲,越讲越好。我女儿学习的时候,我跟她说最好的学习是给别人讲,丹麦是这样,崔其升也是这样,没有什么高深的。
我和丹麦的老师聊教学,我说,你们丹麦老师很轻松,我看你在课堂上走来走去,对这个学生说几句,对那个学生说几句,多轻松。他说,你们中国老师不是这样上课吗?我说,中国老师备课就很辛苦了,备课之后还要给学生讲40分钟,有的老师一天还要上好几节课,累死了。他说,不对,他们更累。他们的模式对他们的挑战更大,他要在课堂上针对不同的学生提供不同的方案。也就是说如果有20个学生,就要备20 套教案。而且备课是即兴的,因为要对不同的学生有独特的指导,大脑很紧张。他还举了例子,但我不过多赘述。总之,这是好的课堂,好的课堂不管怎么说,一定会让每个孩子都有收获。
随时想着孩子的教育就是好的教育。这点太重要了,因为我们现在总是想着领导的指示精神文件,而不是想着孩子的要求。举个例子,我们学校新校碑修好了,上面的学校名字让谁来写?有人说请名人、请专家或者由我来写,我说,为什么不让学生来写呢?于是三千学生都写同一行字,最后我们挑选了一个初一女孩的字,镶嵌在我们的校碑上,我觉得很有意义。我们学校小学部的校训也是一个五年级孩子写的。五年级的孩子写“让人们因我的存在感到幸福”,这是我们校训上的一行字。
好的教育是要把人放在心上。再举个例子,我当校长时, 一家杂志的主编找我做采访。我们在办公室聊着聊着,我突然看到旁边的那个办公室门有个小脑袋,一探一探的。我对记者说,我出去看看。发现是个小姑娘,天真无邪,我不认识她,因为学校学生太多了。我问她说:“找李老师有什么事吗?”她说:“李老师,今天我妈妈生日。”我心想,这和我有什么关系呢?但是我仍笑盈盈地和她说:“有什么需要我做的吗?”“我想你给我妈妈写几句话,作为生日礼物送给妈妈。”那一瞬间,我真的非常感动。
我在这位学生心目中应该很崇高也很亲近。有好的事情,比如她妈妈的生日,她会跟我分享。各位老师自己妈妈的生日会去告诉校长吗?一般不会吧。所以你们说她和我多亲近呢?为啥李老师的几个字可以作为生日礼物送给她妈妈呢?这说明我在她心中多了不起。我带她进办公室,她进来有点紧张,因为满屋子都是人。我说,没关系,便拿出笔来给她写祝福。她叫杨玲,我写道:“杨玲同学的妈妈,今天是你的生日,祝你生日快乐。我相信你一定很快乐,因为你有一个孝顺的女儿,相信你会一生快乐。”就这么几句话,小女孩很满意,高高兴兴地回去了。
继续和记者聊天,记者聊不下去了。记者说,他在其他学校也遇到过类似的情况,一般校长给孩子解释很忙,希望孩子过半个小时再来解决问题,他觉得就已经做得很好了。但是李校长好像是完全不顾他的存在,先处理学生的事情了。我说,这不是很正常的事情吗?再过半个小时,她要上课,我的时间是自由的, 但是她的时间是不自由的,凭什么要她来将就我呢?毕竟是来找校长,她说不定也是犹豫过的,一过来校长却说你再等半个小时,这对她的挫伤感多大呀。
有个女老师说她原来读中学的时候可怕校长了。我跟她说我来这当校长的第一天就给全体学生做了承诺,我一定要做一个孩子不怕的校长。我经常上班来得早,办公室门口下边都有学生的小纸条。这些学生不光是我教的班级的学生,还有其他班级的学生。他们有什么心事都要告诉我,课间学生到我这聊几句,从书架上借几本书走,很常见的还有谁没钱了找我借钱。有一天早上,我来上班,办公室门口下边有张小纸条,上面的语气还很江湖,说:“李老师,我最近手头有点紧,能给我借200块钱吗?”我肯定要借给他的,但是我还想问问他的情况。我去听了两节课回来,一看又有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李老师,我中午来拿钱,好不好?”换个人来肯定会说这孩子真不懂事,但是我不这样看。第一,他特别信任我,不然为什么不找别人呢?第二,他认为他的判断力很准,李老师肯定是这个学校最有钱的人。好的教育就是要随时把孩子放在心上。我再说一遍,好的教育不在墙上、不在嘴上、不在文件上、不在标语上、不在招生广告上,而应在孩子们的感受当中。
既有出色分数,又有浪漫生活的教育是好的教育。我当班主很多时候是从初一到高三大循环,我带的班并不算多,一样有中考压力,高考压力,但我也可以让班级生活丰富多彩,充满情趣。
当年我带的高95 届考得相当好。那时候我们学校是成都市的三流学校, 教育局根据我们的生源,给我们学校下了指标。但在当时许多人看来是绝对完不成的。
可最后高考的结果是,除了一个读中专,其余全部上大学,人们纷纷说我抓高考很牛。但我说我抓高考不牛,所有高三班主任要做的事情我一样不缺,但是我做的事情高三班主任却未必愿意去做。我带学生们玩,每天晚上补班都可以,有周末狂欢,每个小组到我家做客,这是好多班主任没有做到的,我做到了。
我历届学生共同的记忆就是,李老师带班,一是带学生去玩,二是爱给学生读小说。很多学校到了高三,一些活动都是默认可以不参加的,但是我带的班所有活动一样参加。那个时候还没有“素质教育”这一说法,所以多年后我调离了这个学校,他们请我回去做报告,希望我讲讲素质教育。我说当时没想过什么素质教育,那会儿也没这个概念,我做的只是教育本来的样子。
好的教育还需要好的老师。好的老师有什么特点呢?
第一,课上得好。我们不说什么互动性、生成性,好的课堂我就一个标准,那就是学生是不是迷上了你的课。
第二,班带得好。好到什么程度呢?同样是这个班,但是遇到了这个班主任,他觉得幸运。第三,分考得好。这很重要,不要一说到分,就是应试教育。作为一个有责任心、有爱心的老师,看见学生考得那么糟糕,就算没有所谓来自学校的压力,内心的使命感也会促使你行动的。
最后一点,会转化后进生。这一点尤为重要。因为对后进生的态度,考验着一个教师的良知与智慧。而我们对优生的爱是天然的。每年高考之后,永远在说哪个学校的清北生创立新高,今年又培养了两个清华,三个北大等等。这些人才是你学校培养的吗?如果是你学校培养的,请问为什么不多培养几个?我写过一篇文章,得罪了好多校长。在文章中我写道,所有靠不择手段挖生源获得的高考成绩都叫耍流氓。没有一个学校说这次考得好,在客观层面是因为这届生源一流。如果哪个学校特别关注后进生,这个学校是伟大的,这样的老师也是伟大的。
好老师不一定是“名师”,要达到“名师”还要有两个条件,即要在“三好一会”的基础上,能说,会写。好的老师要能通过大会发言,通过讲座把经验分享出去,通过文字、文章、著作让各种人知道你的经验智慧。这时你就有影响力了,可以逐步成为“名师”了。
另外我特别想说的是,好老师是自己培养的,要培养自己“四个不停”,不停地实践,不停地思考、不停地阅读,不停地写作。这“四个不停”会让你不断地成长,具体我就不展开说了。总之做到这“四个不停”,坚持五年八年,你想不成功都十分困难。
教师关键是要有自己的内涵,有没有魅力真的很重要。对我来说,教育既不是简单的职业,甚至也不是事业,而是爱好。一旦把教育当爱好,你会进入一种境界,即一切和校长都没有关系,是我自己的。教师应有一种特别的幸福感和庄严的使命感。教师要有自己的专业信仰,要为所教的学科而感到由衷地自豪。
教师要有足够的魅力,关键在于你有没有足够的学识与技能?现在我们的学历越来越高,本科化,硕士博士不在少数,但你内涵究竟怎么样?强调教师搞研究有它的必要,大家要意识到教师本身就是一个学者。
你平时有阅读和写作的习惯吗?这个太重要了。我在我写的《重读陶行知》 这本书的序言中写道:“和老一辈大师相比,我们连学者都谈不上!”
我给大家随便说几个大师,没有一个有大学文凭。鲁迅是中专文凭,巴金中学毕业,沈从文小学毕业等等,即便如此,他们都成为了人人尊崇的大师。为什么?因为他们会阅读,有内涵。钱梦龙老师在我们国家的语文教学领域中相当于京剧界的梅兰芳,他有一句话影响甚至推动了中国基础教育改革几十年,叫“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这是他提出来的。而他的文化文凭是什么呢?初中毕业。所以我们和这些大师相比,我们连学者都谈不上!
此外,好的老师要善于反思。你犯了错误不要紧,关键是要不断地反思,有了对错误的反思,那么每次错误就成了你成长的台阶。如果没有反思,每次错误都让你一步步走进深渊。
好的老师会尊重每一个孩子的未来。教书几十年,再怎么样都会有几个尖子生、优秀生,你说这是你培养的,但事实果真如此吗?我有一个学生叫胡小鸥,是个青年作曲家,音乐家,拿了很多奖,也为很多影视作品写过曲。比如电视剧《平凡的世界》,我说他用最“西洋”的乐器奏出了最“中国”的乐曲。
他的父亲好多年前给我写过一封信,我想把最后两句读给大家听,同时也想赠送给在座的各位老师。这位父亲说:“我家孩子谈到李老师,都佩服得很,这不是官方的大奖状,你征服了学生的心,学生爱你比什么都珍贵。”这句话太好了,这么多年我也是这么想的——学生爱我比什么都珍贵。校长怎么评价也重要,但学生怎么评价更重要。
这位学生很优秀,但是今天我讲他只是一个引子。我真正想说的是,如果我们的学生没有他这么优秀就不值得尊重了吗?这么有才气的一个人,我从来不说 是我培养的,虽然他说他受了我很大影响,但他作曲和我没关系,我又不懂作曲。我做语文老师,我从来不说哪个学生会写作文是我培养的。我们现在很多语文老师的写作水平都不敢恭维,他还不如他的学生写得好,可是学生发表的文章他还是“指导老师”,这就很有意思。
其实50 个学生总会有写作尖子,但多数学生其实很一般。所以我们要解决的问题应该是怎么对待多数一般的学生?这位同学毕业之后,我又下来教初一,同时带了两个班,一个是最年级成绩最好班,一个是全年级成绩最差的班,我都当班主任并教语文。
于是我们团队就开始研究了,对于这个“差班”每次上课备四套教案,每天的布置四套作业。每次考试,一个班考题都不一样,为什么?我们让每一个孩子都有成功的希望,享受成功的喜悦,这才是教育。
当年这两个班,一边是“学霸”,一边是“学渣”。二十多年过去了,真的是这样的吗?简单举几个例子。
这位是张凌同学,调皮得不得了,看他照相的表情就不是个优生的表情。每一次拍照我都要搂着他的肩膀拍。有老师说,李老师你多爱学生,这么差的学生还搂着他。我说,我搂着他的确是事实,但我搂着他不是因为爱他,而是控制他。想一想,全班照合影不控制他,他东倒西歪的,还照什么像。我搂着他拍照,他表现还比较规矩,他平时可都是嚣张得不得了。再说他的成绩,那是相当差,不是一般的差。
就这么一个孩子,你说你能想到他的将来吗?他读到初二要辍学,不读了,他被他妈妈牵走的时候向我告了别。后来张凌走了,去学足球了。但时不时还给我写信。每一次来信都写得很完整。
张凌长大了我还是搂他的肩拍照。他现在是四川省足球教练,你能想得到吗?我疫情期间为了写他,去陪他练球,感慨万千,当年一个小不点,现在大将风度,叱咤风云。他当时在训练少年队,队里都是各个学校不读书的孩子。他说,我想和你爱我一样爱他们,教好他们。
还有一个女生叫宋怡然。她当时进校第一天,她母亲对孩子自卑胆小,希望我多鼓励她。我说没问题的,在我班上我的确在各方面都鼓励她,总之我能让她有信心。后来这位女生说,李老师,我在你班上读书的时候, 我获得了一次全班的表扬,一下就有信心了,她说我小学没有享受过这种表扬。她喜欢踢球,我还陪着她踢。
现在她成为了美国一名很有影响力的摇滚歌手,这点我完全没想到。她说,我的信心就是你培养起来的,相信自己的能力,自己作词,自己作曲,自己开演,自己发专辑。前年回国送我的碟子,我说不行,得给我签名。这是谁都没想到的变化。
一个孩子不是只有考大学才是唯一的出路。在《关于和谐教育的一些想法》 中,苏霍姆林斯基这样写道:“不要让上课、评分成为人的精神生活的唯一的、 吞没一切的活动领域。如果说一个人只是在分数上表现自己,那么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他等于根本没有表现自己”。我感觉这段话就是他指着中国教育的鼻子在批评中国教育。咱们现在不就这样的吗,选优生,甩差生。这种境况下,张凌和宋怡然怎么表现自己?他们考试永远个位数,可是换个领域他们就成为了天才。
这个班当年被人看不起,唯恐避之不及。当时那些老师们都很感谢我,差生都在我班上了。但是现在个个有出息,哪是当年有人说的“人渣”、“学渣”?这里边有教师, 有医生,有公务员,有科技工作者,有搞企业的等等。
重点班里的学生发展得也特别好,有个小孩叫吴镝,北大硕士,会拉小提琴,考了飞行员,当了机长,发展非常不错。但是你能说吴镝就一定比张凌更成功吗?或者说张凌就不如吴镝?他们都是大写的人,都是令我自豪的学生,这就是我说的要尊重每一个孩子的未来。
教育不能那么功利,教育需要爱。我在网上写过这么一段话,被不断地转发。我说:“我们爱的是孩子本身,而不是他的表现,也不是他的成绩,更不是他将来的地位。”我觉得我做到了。
屏幕上是我教的第一个班,也是我的教育初恋,我是通过他们爱上教育的。我始终认为做一个老师就应该永远和教育谈恋爱,这和别人是没关系的,这不是为别人而工作。后来这个班联系到我说,李老师,明年你退休之前,再给我们上 一节课吧。这句话点燃了我的心,我想这创意太好了。第一次给他们上课,他们十二三岁,我风华正茂,再给他们上课我已年过半百。退休前最后一堂课,我们一起重返青春。
我们来到了当年的教室,180座位的教室挤满了 400 多人。除了在乐山一中毕业的,乐山的各年级的学生之外,还有他们的爸爸妈妈。其中有一个女生专门从德国赶回来,听我的最后一节课。我给他们上了一篇曾经给他们讲过的课文, 唤起他们的记忆,一起怀旧。我带去了很多文物式的资料,还有一起读过的小说。我在笔记里边记录了某年某月某日给谁谈心,某个同学犯错误了。他们看到这些文字感觉特别亲切, 虽然已经不再年轻,可是五十多岁的眼睛依然闪烁着十五岁的光芒。
一堂课怎么才叫上得好?在课堂上,学生们是不是情不自禁地看着你?那一双双明亮的眼睛,看着你,那就是一片星辰大海。此刻,在座的各位教师就是我的星辰大海,而你们也拥有星辰大海,你我都有着共同的教育情怀。
好的教育灵魂是人性,有人性的教育就是好的教育。只有当师生彼此生命相融、能够互相听到对方的心跳、能够真正感受对方的脉搏时,好的教育才能真正发生,好的教师才能真正诞生。
— END —
来源 | 公众号镇西茶馆
作者|李镇西
恭喜你,领取到一张面值 0 元的优惠券
只有购买全集内容 0.00 元,才可抵扣使用。
有效期截止于:2020-12-12 23:59
是否立即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