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时日越久,越认同周作人写的一段话:「我们于日用必需的东西以外,必须还有一点无用的游戏与享乐,生活才觉得有意思。我们看夕阳,看秋河,看花,听雨,闻香,喝不求解渴的酒,吃不求饱的点心,都是生活上必要的——虽然是无用的装点,而且是愈精炼愈好。」
几天前,《人物》发起「居家时,那些抚慰你的角落」征集,超过500位读者提供了他们的答案,我们发现,这些答案表达得五花八门,却具有高度的相似性——种绿植,养宠物,让自己喜欢的物品环绕四周,站在窗边或者阳台上向外探看……说到底,我们不过极尽所能,在有限的空间里,扒开一丝缝隙,来对抗居家时的禁锢感和漫长的无聊,再将生活继续下去。
我们也总能继续下去。
文|周取
编辑|槐杨
「补充缺失的阳光和风」
@阿蓝
阳台外有一棵雪松,高大舒展,枝叶繁茂,像电影happy ending里会出现的那棵圣诞树。我现在几乎所有白天的事务都会在阳台完成:练习瑜伽、吃饭、工作、阅读,以补充缺失的阳光和风。
我在阳台上观察松树上藏身的鸟,常见的有麻雀、白头鹎和珠颈斑鸠,它们经常从树上滑落到我的晾衣架上,停留片刻。除了鸟叫外,在阳台上也能听到邻里生活的细枝末节。到饭点了,对楼的厨房就开始奏起立体交响乐:切蔬菜的有条不紊,切肉糜的急密如雨,没擦干水的菜下油锅一声「滋啦」。阳台把诗与生活交织在了一起,是居家期间最大的慰藉。
@李九斤
特意选了带绿色的地毯。天气好的时候,窗打开,风进来,躺上去,头一定要枕在绿色区域,这样边看着蓝天,余光会让我误以为此刻正仰躺在草地上。
@菜菜
躺在床上看窗外的风景,云卷云舒。白天看云,晚上看星星。下雨就听雨。
@Cᶜ
房间里原本堆东西的小小飘窗,在某个明媚的下午被我清理成了一块小天地。有的时候,我就坐在这里,什么都不做。
@啊徐徐
上周我家前面楼的某个单元被封了,火速收拾东西回到农村老家居住。这是我奶奶生前的房子,也是我爸爸从小长大的地方。住在楼房里时,我活动范围就局限在床和沙发之间。回到村里,四方的小院子成了最好的活动区,图片里,一半是北京五月的湛蓝的天,一半是我爸种的不会长无花果的无花果藤架。某一天跑完步后,我就这样坐在下边,看着藤架,想起来2021年第一天去世的奶奶,她活着时候,就常常会坐在架子下看着我爸鼓捣院子。现在,藤架下的小老太太埋在了两公里外的山上,我在疗愈自己,也在想着她,忍不住跑步经过她沉睡的山坡时,大喊一声:奶奶,我来了!
被喜爱的物包围
@大猫
在封控初期,缺乏物资的那段日子,为了不让家中老弱病残的父母有更多恐慌,也为了说服自己作为主心骨要稳住要乐观,拼命找米面粮油纸等各种物资,来了就往浴缸里堆,塞满了才觉得安心。那段日子每晚躺平摸摸肚子,能明显觉得肚子一天天瘪下去,盆骨一天天突起,既心疼也心酸。
@悠悠
每天三顿饭是生活秩序如常的体现。每晚睡觉前,我都会规划好第二天的三餐,从天刚蒙蒙亮就在厨房里忙碌。每次做饭之前,我会把所有的材料都整齐码放在桌面上,食材一样样丢进锅里,满足感也不断攀升,看到烹饪出的菜品颜色鲜亮,好似生活中的阴霾也都被油烟机抽走了。每隔两三天我都会擦一遍冰箱,把所有的食材分类码放。这次疫情,女儿给家里换了大冰箱,我用了几天时间把冰箱全部塞满,每次打开冰箱,看到满满当当的食物,我就感觉很有底气。
@成都
放了很多空酒瓶在窗边。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胡么么
今年的居家时光,不知不觉每天临帖已经成了习惯。
@golden
封校期间,宿舍最抚慰我的是小小咖啡角,每天早上在这里制作咖啡拉花,是我封校期间最快乐的时光!
@达拉崩吧
只是阳台一隅,但于我而言就是第二世界。每次下了班回到家坐下,仿佛就开始了新的一天。
@小宁
感觉越是低落的时候,越想读一些纯粹很美好的东西:诗歌,音乐,艺术,童话,好像被阳光照了一下。
@埃莉诺乐队鼓手胡畔
作为音乐人,居家后连排练室和鼓房也去不了了,只能在家打电鼓。这个放置电鼓的角落就是我每日练习的地方。因为不能外出,最近我在家拍了一个系列vlog,叫「今天穿什么打鼓」。画一个外出才会画的精致的妆,打扮起来,在家打鼓。
@面朝大海的猴子
我组装了一个地球仪氛围灯,在这个角落看书、画画、听音乐,顺便看看全世界,想想以前可以自由旅行去过的地方。
@阿尼塔
装修时,我对设计师说:「我不做饭。给我一个美丽的开放式厨房(装装样子)就行了。」没想到居家后一天三顿地做,厨房变得杂乱起来。调料没地方放,全堆在烤箱上、饮水机旁;窗台上原本放花,现在种葱;餐桌一物四用,切菜、吃饭、工作、修剪团来的鲜花。
@Lynne
坐标上海,已经居家即将60天,经历了焦躁不安、生存恐惧等心路历程。现在,最喜欢的就是我家的餐边柜的一隅。每次把冰箱又塞满时,就会坐在高脚凳上听音乐,发呆。因为内心的平静在当下是由食物的存储量决定的。某天,发现女儿穿了我的连衣裙,偷偷擦了我的口红,把花瓶里的花拿出来,学着我的样子坐在高脚凳上。但是她的快乐与我不同,她是无忧无虑的。
家里的小森林
@逗包
最近开始爱上了种田,查了查阳台种菜的攻略,立马下单了几种应季的种子和三袋营养土开始捣鼓。本来对这些种子没抱多大希望,觉得自己笨手笨脚的可能也不会有什么结果,但在两个星期后土里冒出四棵芽的时候,我完全被治愈了。不夸张地讲,我每天可以盯着这些芽半个小时都不觉得闷!
@留白
我有个露台,花了四五年的时间,让它变成了小森林。
@谢谢
很意外,成功种出了玉米,家人都夸很好吃。买了高压水枪浇菜,最喜欢天气晴朗时,在朝阳和夕阳下,浇水变成一天里最治愈最平静的时刻,有时候还能制造出彩虹。
@罗先生
窗边有两小盆网购而来的绿植,分别是九里香和常春藤。剩下的地方我用外卖买菜时装果蔬剩下的塑料盒,土培和水培了我吃剩的蔬菜:小油菜、红薯苗、大蒜、小葱、土豆和胡萝卜。土是这些天去做核酸的路边挖来的,有天还顺带在那儿挖了两株坑里的野生小喇叭花回来,本来有点蔫了,回来泡了一会儿水,又活了,种在窗台上后开过两朵花,每朵都是开两天就败了,但新的花苞又慢慢长了出来。
@金金
我在阳台种了很多植物,有蝴蝶兰,墨兰,蟹爪兰,还有薄荷、月季。春天来了,花盘里还长出了紫苏、苦瓜和生姜,我在网上购买了挂式花盘,只有长得漂亮要开花的高光时刻,它们才会被移到最好的位置,但每盘花都有亮相自己的机会。我让它们自由生长,要的就是它们一心向上的蓬勃。
@张女士
居家隔离期间,每天清晨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去看看这里的植物,种了香菜、紫苏和罗勒的三层立体种植箱放在阳光房的落地窗前,享受每天的第一抹日照。其他花草被陈列在种植箱脚下,最新加入的成员是两盆高山草莓。露台上最近又种了绣球和藤本月季。母亲觉得绣球太孤单,还在它旁边洒了些香菜种子。月季开花、青菜收成的时候,能感受到收获带来的快乐。
@闪闪
我很喜欢植物,它们不争不抢,安安静静,却持续保持着生机滋养着我的生命。家里养了三十几盆植物,常常躺在绿植下的抱枕上发呆,看书,写作,画画。感受到大自然像一双温柔而坚定的手,在我脆弱的时候被它托举着。
毛绒绒的它们
@陈先生
图片里的燕鱼是我刚养的,一对儿,说不定过段时间能下崽崽。五一后,我所在的社区静态管理,有了更多时间照顾我的鱼和龟。每天与它们相处一会,看它们追逐嬉戏,会逐渐放松。无法去远方,那我就把自然搬回家。
@小康叔
隔离的第四十五天了,有太阳的日子,在这里享受珍贵的阳光,看着毛绒绒的他治愈自己...
@陈陈
在想不清楚事情或者觉得焦躁的时候,我通常坐在楼梯上,发呆,撸猫或是看书。楼梯的墙壁上挂了很多电影海报,上方的空间放了猫咪的上下铺小木床。喜欢这个角落,是因为它很窄很小,让我很有安全感,这也是家里猫咪喜欢睡觉和跑来跑去的角落,待在这里,看着三只猫,真的觉得十分幸福。
@高娃
猫咪叫四月,四岁了。每天居家办公,工作一会儿烦了,就要去猫咪身边躺一会,摸摸她或者数数她的胡须。四十多天来,她是我的心理医生,谢谢猫咪!
@Yilin
到晚上,关上家里所有的灯,只留一盏星球灯。小猫咪在星球灯旁边睡觉,感觉世界都静下来了。
@阿淮
失眠的时候,我就坐在床边把音箱打开,听着歌看着我的小狗睡觉。小狗已经不小啦,快要十一岁,我总是在学校,一年见到她的时间加起来都不过两个多月,每次回家她都会更衰老一点,掉颗牙或者脸上的白毛又多了几分,我看着她,也总是有种害怕失去她的悲伤萦绕在心上,她总是第一个察觉我的情绪,就会从窝里出来,把脚搭在我的脚上,盯着我,甚至整个狗都睡在我脚上。她的体温和她异常卷曲的一身茸毛,是任何取暖器都比不上的温暖。感谢她温暖了我这么多年,我贪心地希望还能久一点,再久一点。
@鱼岛
我住在胡同里,屋顶有一个露台,居家期间每天去露台吸氧放风,看周围的大树冒出浓密的枝叶,看露台的花慢慢从光秃秃的样子到冒出骨朵,看逐渐被树影笼罩起来的四合院,还有每天变化却都十分好看的流云晚霞。有天突然听到细细小小的喵喵声,才发现对面的屋顶角落里有了四只小奶猫,虎头虎脑地挤在一起,因为太小还不能四处活动,呆在窝里靠猫妈妈喂养。后来我每天留心它们,看它们晒太阳、歪扭扭地走路和舔毛,一天天长大。疫情停止了一些活动,但没有停止万物生长与生命勃发。
外面的世界
@来者摩羯
刚才听到了楼下「磨剪刀嘞 镪菜刀」的吆喝声,这声音一瞬间就把我拉到了十多年前在北京大兴的日子。老人推着小车扛着物件,徘徊在街头巷尾。我坐在铺子下,看着村头人来人往的街道,听着父母做买卖的声音,闻着隔壁店铺饭馆的味道,我在灯下看着手里的《新概念英语》发呆……
这段吆喝也许跨过了十多年的时光,来告诉我要好好接纳自己和生活。市井长巷,聚拢来是烟火。
@马颗粒
最近提了离职,为了缓解焦虑,居家时候就会到二楼的窗子前,看看书、跟父母聊聊天,更多时候对着初夏的菜园发发呆。买了一把摇椅放在窗前,又置办了一张小茶几,放了几本书,看了一些类似于《小狗钱钱》《人生十二法则》《工作、消费主义和新穷人》这样的书,试图从中找到一些轻松的人生法则。收获很多,但作用不强。那天从书里一抬头,看到一只小狗跑到了菜园里,脚步轻快地这儿嗅嗅、那儿闻闻。我也好想变成一只无忧无虑的小狗,在菜园里跟麻雀和蝴蝶嬉闹。
@myXanadu
在居家隔离上网课的时候,我把自己关在小房间里。书桌窗户正对着连接两个单元的消防通道,我常常向着窗外发呆,观察在消防通道有限活动的人们。
右边单元时常出来一位穿着家居服的大叔,站在通道的右端吸烟。我抬起头,刚好和他对视,原来他也在看我在做什么。楼下左边的单元,时常有一对老夫妇出来放风,一待就是半小时,有时两人凭栏望着远方,笑着聊天;有时面对面挥舞着手臂,好像在温习广场交际舞的动作要领。
我有时也像他们那样眺望远方。瞧见街道对面的门面房顶上建了个小院,一家四口摆上了小桌,晾起了衣服,大一点的孩子喜欢在楼顶练习篮球,精神好的时候就跑跑跳跳,练练行进间运球和上篮姿势,累了就坐在椅子上练球感,球在腿间弹跳着,好不自在!甚至一次下雨天,依然看到他跑跳的身影。「嘭嘭嘭」声音响彻了整个空荡荡的社区,颇给了我一些慰藉。
另外不能不说的,就是隔天早上准时出现的物业工作人员,似乎负责擦拭消防通道的栏杆。他看上去已经六十多岁了,推门时佝偻着身子,有时他会偷点懒,只擦半边,不是左半边或者右半边,是左右各四分之一而中间不擦。可能他认定了,人们出来呼吸,往往不会走太远的路。然而他从来没有和我对视过。
某一天的清晨,我醒得昏昏沉沉的,脑中含混着夜晚的幻境。拉开厚重的遮光布,灿烂而清新的阳光穿过一层层的消防通道,扑面洒了进来。我打开窗户,眯起双眼,放肆地呼吸着。
@疯求了的上海人民
随时随地趴在窗口向外看,宛如水产店的蛤蟆。
@tei
在单位封闭值守的日子,每天一吃完晚饭都立刻冲到浴室排队。吹完头发就正好是傍晚太阳下山的时候。办公室在十楼,天气好的时候,可以看到漂亮的落日,这是一天中最期待也是最放松的时候。五月又过去了一大半,上海快要好起来了。
@可乐当当
因为疫情,我们一家三口都在家,孩子今年中考,学业紧张,天天不是刷题就是上课;先生居家办公,码农的键盘声噼里啪啦。我就基本出现在厨房和北阳台,在并不丰盛的蔬菜肉制品里,尽量翻出些花样。疫情期间,足不出户,楼下的绿荫里听不到欢声笑语,幸而这里经常有航线经过,「看飞机轰的一声去远乡」带着明天的希望。
恭喜你,领取到一张面值 0 元的优惠券
只有购买全集内容 0.00 元,才可抵扣使用。
有效期截止于:2020-12-12 23:59
是否立即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