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年,由于疫情反复,学生们在家上网课的时间占了多半。
甚至有人在网上吐槽,“花一千多万买的学区房,就上了三年网课。”
疫情下的网课,不仅改变了孩子的学习模式,对亲子关系更是一个残酷的考验。
很多孩子和父母,已经到了在家“相看两厌”的地步。
前几天,一位学生家长给我打来电话,语气焦虑,带着怒火:
“我真是不知道该怎么管这个小混蛋了!太气人了!他上网课不专心,我还不能说,一说就冲我发脾气,吼着让我出去。”
“这几天干脆就直接把门锁上,不让我进去,他在里面是学习还是干别的,我完全不知道。”
“我是越陪孩子矛盾越多,跟孩子的关系越来越差,唉......”
听了她讲的前因后果,我回复道,出现这种局面,很可能是她没有正确陪伴孩子导致的。
“不可能吧老师,我几乎天天陪着他学习,他上网课,我坐在旁边;他在客厅看电视,我也呆在客厅;怕他烦闷,我还经常晚上带他出去吃美食,这还叫没有好好陪伴?”
我只好告诉她,很多父母以为的陪伴,其实对孩子来说,都是无效的。
每天和孩子生活在一起,只是最基本的相处。
家长做饭、洗衣、出行等照顾行为,
是以事情本身为中心的,而不是以孩子为中心,所以孩子感受不到被关注。
而孩子想要的,是精心、高质量的陪伴——需要以孩子为中心,去专注陪伴,比如:陪他阅读,与他互动等等。
这种情况下,你向孩子传达的信息是:“你在我心里很重要,我喜欢跟你在一起。”才会让孩子觉得,自己真正的被爱,因为他全然地拥有父母。
而给不了孩子想要的陪伴,家长自然就很难获得期待的结果。
01
错误的陪伴不仅“无效”
还会给孩子的成长造成负面影响
很多父母都认为,陪着孩子写作业,带孩子出去吃饭、看电影、购物就是陪伴。
就像我的这位学生家长一样,“每天24小时围着他转,还不算陪伴?”
实际上,有效的陪伴,是真正参与到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并对孩子发挥积极正面的影响。
在陪伴孩子的错误观念中,有三个错误最为常见:
1、不断干扰,影响孩子的专注力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父母常常会在陪伴孩子时犯这个错误:
随意打断、不停干扰孩子,分散了孩子的专注力。
比如孩子在学习或者写作业的时候,大人出于检查或者监督的目的,一会送点水果点心,一会进来叮嘱孩子几句。
当孩子表达不满时,有些家长还会先入为主的“冤枉”孩子,认为孩子是不想认真学习,才会排斥大人时不时地查看。
在这样的状态下,孩子实际上处于"被动关注"中。
他的注意力、记忆力、思维能力都无法深入,对学习状态有明显的影响。
2、身在,心已远
陪伴孩子时不用心,是父母们最常犯的错误。
尤其是智能手机出现后,一边陪孩子,一边看手机、追剧的家长越来越多。
四川宜宾就发生过这样一件事:爸爸回微信,一抬头发现儿子不见了。
十天后,警方在一处建筑工地发现了孩子的尸体。一条稚嫩的生命,就因为家长看护的失误就此陨落,让人心痛不已。
常见的一幕,是孩子向爸爸妈妈展示自己的能力或者问问题时,往往得不到大人认真地回应。
被敷衍的孩子,看似有父母陪在身边,但从情绪到行动,都缺乏有质量的互动交流。
这样的陪伴哪怕有一整天,但缺乏情感链接,孩子一样会感觉自己被忽视,在父母心里不够重要。
3、如影随形的控制与干涉
有些父母在陪伴孩子时,如同盘旋在孩子头上的直升机一样,
无时无刻不从自己的标准出发,去说教和干涉孩子。
陪写作业时,紧盯着孩子的小动作、姿势、完成速度,
一旦不符合自己心意就教训孩子,“你就不能专心点”“别偷懒”;
陪上网课时,不断更正孩子,“你应该这样”“你现在该如何了”,无时无刻不在指手画脚;
......
这样的场景,父母给予的是陪伴,而孩子感受到的是监视。
他的注意力都在应对父母的反应上,时刻提心吊胆。
害怕又被父母指责训斥,只会觉得紧张焦虑,无法把注意力投入到学习中。
如果家长想给孩子高质量的有效陪伴,就要“看见”眼前这个真实的孩子,
跟随孩子的视角,去感受他的所思所想,了解他的特质、爱好;
看到缺点的同时也要赏识他的优点,不要总是评判孩子。
02
有效陪伴
只需要做好这四点
1、保持情绪稳定
要说最能影响家长情绪的,陪孩子学习写作业是当之无愧的第一名。
不认真、磨蹭、畏难、知识不扎实......写作业暴露出的种种问题,最容易点燃家长的怒气值。
但是,如果家长在陪伴孩子学习时,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还不如不陪。
焦虑急躁的情绪会给孩子造成心理创伤,让孩子一想到写作业,就是失控愤怒的父母,对学习产生厌倦心理。
情绪不稳定的陪伴,也会让孩子难以放松身心,投入专注地去思考、提升,限制了他的潜能。
因此,陪伴孩子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父母的情绪和状态。
不管是陪孩子外出吃饭、旅行,还是学习、写作业,尽可能地放下焦虑、急躁,处理好自己的情绪,
以一种平和的心境,享受和孩子相处的每一刻,以一颗包容的心,去看待孩子的行为,鼓励孩子的进步,欣赏他身上的闪光点。
给予孩子心理上的安全感,他会更放松地探索世界,发展潜力。
2、积极的回应
孩子需要被父母看见,就像植物需要水一样。
大家可以问自己一个问题: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有多少时间,自己能做到全身心投入?
要么是看剧、刷手机、看新闻,要么对孩子的话敷衍了事......
这样的陪伴,更像是在“假装陪伴”。
三个儿子都考入斯坦福大学的妈妈陈美龄,在自己出的教子书中分享过一个很宝贵的教育理念:积极回应孩子。
“我的孩子在问我问题时,我绝对不会说你等一下,或者敷衍过去。比如他们走过来问我,妈妈,为什么天空是蓝色的,可能这个时候我正在炒菜,我也答不上来。
我会立即把火关掉,回应说,你问得真好,我们一起去寻找答案吧。”
想要给孩子高质量的陪伴,离不开积极地回应和全情投入。
全心全意在孩子身上,在他跟你互动时积极聆听,认真回复他的问题,看见他的每一次努力,让孩子感觉,你和他是处在同一个频道的。
这样高质量的陪伴,哪怕只有半小时,也会胜过一下午的心不在焉。
有效陪伴,还有一个深远的意义影响。
当孩子在童年和少年时期,从父母高质量的陪伴中获取到充足的爱和安全感,到了青春期,孩子就不会以负面的行为向家长索取关注,叛逆的可能性大大降低。
3、管住嘴,守住心
我们身边有很多家长,在陪伴孩子时就像管家和保镖,时刻围绕在孩子周围,不断发出命令、催促、提醒。
不要这样做,我来弄
你快点,磨磨唧唧的
这个不行,不可以......
唠叨的话说个不停,一天下来,弄得孩子很烦,一直被管控,父母也疲惫不堪。
有效的陪伴不是当监工、做保姆,而是以孩子为主体,真正看见、尊重孩子的需求。只在孩子开口需要时,提供支持与帮助,而不是居高临下的指导孩子,一厢情愿的控制孩子。
在安全范围内,给孩子自己做主的时间和环境,让孩子在探索、尝试、独立思考中发掘能力,解决问题。
4、与孩子一起成长、进步
我们总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其实孩子何尝不是父母的老师。
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为了给孩子更科学的养育,父母需要不断学习,
而这种学习又会反过来,促进父母自身的成长。
比如,学会换位思考,从孩子的角度出发理解问题;
提高情绪管理能力,变得更加平和理性......
家长在陪伴孩子时,不忘记自己的成长,和孩子一起努力、进步,也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
夏季的一个周末到朋友家,看到他正带着自己的儿子安装书柜,炎热的天气里,父子俩满头大汗,足足忙活了一个多小时。
妻子不解地说:“请人安装一下那么便宜,才几十块都用不到,他非要自己安装,累得够呛。”
他说:“这就是我们男人该干的活,我和儿子一起做,锻炼下动手能力。”孩子自己看图纸,跟着爸爸安装书柜,非常的认真、投入。
这种有效陪伴千金不换,在孩子长大后回想起来,也是温暖的父子回忆。
因为要给孩子身体力行的示范,所以家长要高标准做好自己;
而孩子看到家长的示范,也会更加努力,这是一种“双向陪伴”。
03
有效陪伴
就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
“孩子的一生,是一部无法回看的电视剧。”
仔细想想,我们和孩子相处的时间,还能有多少?
时光转瞬即逝,很快,他就不需要你的陪伴了。
如果在孩子需要的时候,你没有用心陪伴,等孩子进入青春期,有了自主意识时,你再期望自己的话对孩子有份量,已经不大可能。
而在孩子小时候做好有效陪伴,不仅能让孩子感受到来自父母的爱、温暖和安全感,也能让你保持和孩子“同频”,真正参与到他的学习和生活中。
陪伴就像种子,只要用心,未来一定会开花结果。
与大家共勉~
最后,请大家关注我@青春期父母成长学堂,我将持续分享孩子的教育故事与干货知识~
恭喜你,领取到一张面值 0 元的优惠券
只有购买全集内容 0.00 元,才可抵扣使用。
有效期截止于:2020-12-12 23:59
是否立即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