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MacBook Pro2020 款笔记本 13 英寸 评测:MacBook Pro 还是 iPad Pro?

曾经出现在每一台苹果电脑上的有争议的键盘如今已成为过去。随着16英寸的MacBook Pro和2020年的MacBook Air的推出,2020年款的13英寸MacBook Pro成了最后一款等待更新使用妙控键盘的Mac笔记本。妙控键盘舍弃了之前极浅的按键,增加了键程和稳定性,以取悦那些整天使用笔记本打字的人。在我们评测的1799美元(约合人民币12766元,注:国内版顶配版售价为14499元)的MacBook Pro上,还新增了更新的第十代英特尔处理器、更快的内存和更多的存储空间。如果你能负担得起,这些升级还是很好的,但1299美元(约合9216元人民币,注:国内基础版售价为9999元)的基本款配置,这也是我们编辑首选的最佳Mac笔记本。

两种主要型号,同一种新键盘 苹果出售的13英寸MacBook Pro主要有两种配置。从外观上看,它们几乎完全相同。两者都采用了全新的妙控键盘,键盘的前方都有一块被称为“Touch Bar”微型触摸屏。它们的尺寸也是一样的:0.61 x 12 x 8.4 英寸(HWD)、 3.1 磅。你能从外观上区分它们的主要方式是通过端口的数量,入门级(1299美元)的配置,左侧仅有两个USB Type-C接口,而我们评测的升级版(1799美元的版本)则在右侧增加了两个USB Type-C接口,总共四个。

从内部来看,两者的区别比较明显。入门级配置采用了与之前2019版的MacBook Pro相同的第八代英特尔酷睿i5或酷睿i7处理器,同时,我们评测的机型采用了改进后的第十代“"Ice Lake”处理器,有酷睿i5或酷睿i7两种型号可选。除了全新的CPU设计之外,十代芯片还带来了其他好处,比如更快的图形处理和内存,这些都是入门级的MacBook Pro所没有的。
虽然1799美元的配置确实提供了相对较好的性能,但大多数需要强大计算能力的购买苹果的人,还是应该选择16英寸MacBook Pro,因为它有着性能显然更强的酷睿i9和独立显卡。因此,升级到13英寸MacBook Pro的主要理由是更舒适的打字体验。
事实上,我发现妙控键盘至少与2016年之前的苹果键盘是一样舒服的,而且明显比它所取代的2019年的蝶式键盘更舒适。妙控键盘的按键由两部分组成:键帽下方的可压缩橡胶弹片,为按键提供弹力和回弹力,而剪刀式结构则引导运动,在键程顶部锁定到键帽内以防止按键晃动。

这个过程并不是有多么创新,只不过是重复笔记本键盘几十年来的设计方式。相比之下,蝴蝶式的设计是非常创新的,但并不是以一个好的方式去创新,因为当你敲击键盘时,按键几乎没有什么移动,这更类似于在触摸屏上敲击的体验,而不是在键盘上打字。

“妙控”打字 现在所有的 Mac 笔记本都配备了妙控键盘,预算不足的购买者也会考虑MacBook Air,它的起售价为999美元(约合人民币7086元)。对于基础的电脑功能来说,Air 是个不错的选择,但它缺少一些 MacBook Pro 独有的功能。一些琐碎的功能,比如Touch Bar。这块小小的触控屏取代了一排功能键,但它所提供的功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所使用的应用。
一些应用程序,如Safari浏览器和Adobe Photoshop,广泛使用了Touch Bar,提供打开标签网页或调整画笔工具直径的功能。然而,许多其他应用程序没有提供Touch Bar的支持,在这种情况下,Touch Bar只是作为控制系统音量和屏幕亮度等基本功能的一种方式。

新的Magic Keyboard从Touch Bar中夺回了Esc这个重要的按键,经常使用Esc键的用户一定会喜欢。现在,Touch Bar的左侧有一个实体的Esc键,而不是像之前版本的MacBook Pro一样,在Touch Bar中内置了一个虚拟的Esc键。
不过总的来说,Touch Bar的存在并不是选择MacBook Pro而非MacBook Air的关键原因。
Air和Pro的处理器差异比较明显。入门级的MacBook Air采用了第十代四核酷睿i5处理器,基础频率仅为1.1GHz,功耗为10瓦。(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CPU的功率越大,性能通常越好)尽管入门级的 13 英寸 MacBook Pro 采用了老款第八代酷睿 i5 处理器,但其 1.4GHz 频率更高,功耗也更高,达到了 15 瓦。我们的评测机升级了酷睿i5,你可以得到比MacBook Air中更好的10代酷睿i5,其基本频率达到了2GHz。
1799 美元配置的 MacBook Pro 还提供了比 MacBook Air 更多的端口,如果你需要连接多个外设和外接显示器,这可能会派上用场。不过你还是需要适配器或是特殊线缆,因为所有的端口都使用相同的椭圆形USB-C接口,但有了四个端口你可能就不需要购买昂贵的拓展坞了。
而且,1799美元的MacBook Pro 的音频质量总体上也比 MacBook Air 好。我发现它的立体声扬声器可以为这么小的笔记本电脑提供出色的低音和足够大的音量,而且显然比MacBook Air的扬声器提供的声音更有层次感。两个高音扬声器通过键盘侧面的栅格向上发声,而低音扬声器的频率则从笔记本底部的通风口发出。
而1299美元入门版的MacBook Pro在音频设置上则有所不同。它没有专门的低音单元和高音单元,而是采用了四个全音域扬声器,所有扬声器都通过键盘侧边的格栅发声。缺少专门的低音单元可能会对低音的传递产生一点负面影响,但我无法用自己的耳朵去验证,因为我手头只有这款 1799 美元的机型。
一如既往的清晰:Retina显示屏 MacBook Air和MacBook Pro的其他功能几乎是一样的,比如Retina显示屏。这是一块 13.3 英寸的面板,原生分辨率非常高,介于全高清和 4K 之间(它的尺寸为 2,560 x 1,600 像素)。颜色看起来很亮丽,文字也很清晰,我特别喜欢原彩显示(True Tone)功能,它可以根据笔记本电脑周围环境光线的性质优化屏幕的白平衡。

与MacBook Air的屏幕相比,MacBook Pro的屏幕确实有一些小优势,包括更高的500尼特亮度,以及支持P3色域,P3色域能提供更多的色彩。但总体来说,我觉得这两块屏幕在观看视频或编辑文档等日常使用上不相上下。
两款笔记本的摄像头质量也差不多,都配备了720p的网络摄像头,视频质量只能算是中等偏上。在室内,即使是在光线充足的房间里,视频聊天也经常出现颗粒感,不过这几乎是所有笔记本电脑摄像头的共同问题。
MacBook Pro和 MacBook Air都内置了指纹识别,苹果称之为Touch ID传感器。位于键盘右上角的Touch ID,同时也是笔记本的电源键,还可以用来验证Apple Pay的购买,并在不输入macOS账号密码的情况下授予应用程序权限。

这两款笔记本也拥有同样出色的触控板。超大的玻璃表面使用触觉反馈而不是物理按键,来模拟点击。这意味着点击的感觉可以在“系统偏好设置”应用程序中进行调整,无论你的手指随时出现在触控板的任何位置,点击的感觉都是一样的。

银、灰两种颜色 我们评测的MacBook Pro使用深色太空灰铝制外观,这是一款已经存在多年的经典配色方案。尽管这远不是一个夺人眼球的设计,但它即时尚又现代。你也可以订购浅银色的MacBook Pro。MacBook Air 也提供这两种外观,而且它还增加了第三种肯定会让人眼前一亮的玫瑰金外观。
MacBook Pro的无线连接主要支持802.11ac Wi-Fi和蓝牙5.0。遗憾的是,少了对最新的Wi-Fi 6 (802.11ax) 标准的支持。Wi-Fi 6 目前并没有带来太大的好处,因为还很少有无线路由器支持。但是它的缺失意味着MacBook Pro不能像它本可以的那样不过时。

除了第十代酷睿i5之外,1799美元13英寸MacBook Pro还配备了16GB的3733MHz内存,集成了英特尔Iris Plus图形处理器(它是酷睿i5处理器的一部分),以及512GB固态硬盘。对于这个价位的笔记本来说,内存和存储已经足够了,但酷睿i5处理器还不够。目前这个价位区间的Windows超级便携本都采用了第十代酷睿i7处理器,其中包括戴尔XPS 13、微软Surface Laptop 3和雷蛇 灵刃潜行版(Razer Blade Stealth)。
将MacBook Pro升级到第十代酷睿i7,需要额外花费200美元。你还可以升级内存和存储,一路升级到32GB内存和4TB SSD。升级进一步降低了其价值主张,最高配置的价格为3600美元。
相同水准的“Ice Lake”:出色的电脑性能 尽管没有酷睿i7,但我们测试的MacBook Pro的基准测试结果,与MacBook Air、搭载八代酷睿i5的2019年入门级MacBook Pro、雷蛇 灵刃潜行版及戴尔XPS 13相比,都很不错。
这里简要介绍我们下面将要进行深入对比的几款机型的主要规格...

除了MacBook Air之外,所有这些笔记本在我们的视频编码测试中的表现基本相当,测试中,当他们使用开源的Handbrake应用程序将一段12分钟的4K视频(用开源软件Blender演示的电影《钢铁之泪》(Tears of Steel))转码成1080p的MP4文件时,我们在测试系统上使用秒表计时。这是一个定时的测试,分数越低越好。将酷睿i5与酷睿i7混在一起还蛮有意思的。

在我们的Cinebench测试中,得分差异较大,Cinebench是全线程运行的,以充分利用所有可用的处理器核心和线程。Cinebench强调的是使用CPU而不是GPU来渲染复杂的图像,其结果是一个专门的分数,表明PC是否适合处理器密集型工作负载。MacBook Pro在这里取得了胜利,尤其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它的表现比搭载酷睿i7处理器的戴尔和雷蛇要好,尽管差距很小。

为了真实地观察图片编辑性能,我们使用Adobe Photoshop将一系列10个复杂的滤镜和效果应用到标准的JPEG测试图像上。我们对每个操作进行计时,并在最后将总的执行时间相加。与Handbrake一样,这里的时间越低越好。雷蛇和戴尔在这个测试中的表现都比MacBook Pro要好。尽管同样,至少与雷蛇相比,差距不大。

Photoshop测试强调的是CPU、存储子系统和RAM,但它也可以利用大多数GPU的优势来加速滤镜的应用过程,因此拥有强大的图形芯片或显卡的系统可能会看到提升。
MacBook Pro的Iris Plus图形处理器,对于一台不打算玩要求苛刻的AAA游戏的超便携笔记本电脑来说,是非常不错的。在Unigine Heaven游戏模拟中,这个游戏模拟通过详细的3D场景进行渲染和平移,并衡量系统的反应能力,MacBook Pro在720p分辨率的中等画质设置下,达到每秒40帧(fps),而1080p的 Ultra设置下,达到每秒18fps。
存储性能和电池续航能力也非常出色。在Blackmagic磁盘速度测试中,MacBook Pro的512GB SSD的写入速度达到了2,318MBps,读取速度为1,867MBps。虽然 MacBook Pro 的电池续航时间不如 MacBook Air 或 XPS 13,但在我们的电池续航测试中,MacBook Pro 的续航时间应该可以撑过一天的轻度工作,或是在一次洲际飞行中观看视频。

MacBook Pro 还是 iPad Pro? 许多潜在买家也会想要考虑iPad Pro,而不是Mac笔记本。Geekbench 5的CPU测试表明,当涉及到纯粹的CPU性能时,搭载苹果A12处理器的2020年款iPad Pro和我们测试的MacBook Pro大致相当。
Geekbench的结果表明,苹果自家的A系列处理器完全有能力在Mac笔记本中取代英特尔的芯片,而这一转变据传将在未来一年左右开始。

不知是巧合还是计划之中,从去年 11 月发布 16 英寸 MacBook Pro 开始算,苹果刚好花了六个月时间用剪刀脚取代蝶式结构,并且统一了新键盘的命名「妙控键盘」。

或许对于普通用户来说,「妙控键盘」是随今年的 iPad Pro 发布才出现的新东西,但其实不然,「妙控键盘」(Magic Keyboard)这个名字早就用在作为 Mac 电脑配件的无线键盘里,只是因为它一直都不那么起眼,大家只记得第一代「苹果无线键盘」(Wireless Keyboard)的称呼,而不是妙控键盘。

▲ 苹果的 Wireless Keyboard 键盘我至今也在用着它,它已经五岁了。
直到今年,苹果将 iPad Pro 的新键盘命名为「妙控键盘」,这个名字才算真正广为人知。
苹果 MacBook 键盘的完全换代,意味着蝶式键盘时代正式结束。除第三方商城仍有一定存量的蝶式键盘 MacBook 外,Apple Store 已经不再销售使用蝶式键盘的 MacBook。
与此同时,所有使用剪刀脚结构的键盘均统称为「妙控键盘」,这是横跨 iPad、MacBook、Mac 配件的一个整体,而不是依照各类产品特新另开分支。
用我的话来说,这是苹果在 2020 年的「隐形新品」,这个「新品」就是键盘换代的理念。

统一键盘体系的好处,在于能统一优化,统一调整。苹果过去对键盘的多线发展,虽照顾到了每类产品的特色,但却并没有很好地照顾到用户体验。
因而诸如 iPad 的智能键盘、蝶式键盘都有着较为明显的优缺点,比如蝶式键盘让 MacBook 很薄的机身,却因为耐用性问题而遭到各种诟病,这对于产品来说得不偿失。
统一键盘体系,实际上也是统一了键盘的开发平台,在同一平台开发能保持各产品线键盘的开发节奏,同时减少多线开发时的成本,也间接减少产品后期问题的风险。
虽然剪刀脚对比蝶式在厚度上有一点劣势,但苹果最后还是将劣势转换成优势。

▲「妙控键盘」家族
尽管在更换新结构后,MacBook 全系的机身厚度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增加(13 英寸 MacBook Pro 从 1.49 增至 1.56 厘米),妙控键盘还是能用键程和手感,抵消了那几乎察觉不出来的毫米级影响。
个人认为这算是个比较划算的置换,毕竟电脑厚度多几毫米不易感觉出来,但键盘键程多几毫米,那是天壤之别。
不过对于消费者来说,妙控键盘的最大好处是稳定。

▲ 新 MacBook Pro 同样使用了 Touch ID 分离设计
2015 年前,剪刀脚结构一直在 Macbook 产品线服役,即使后来蝶式键盘取代了剪刀脚键盘在 MacBook 的位置,剪刀脚结构仍然被用于在 2015 年发布的妙控键盘里,并且比起上一代,新剪刀脚键盘的键程缩短,稳定性提升 33%。
从削减键程、提高稳定性两点看,2015 年的妙控键盘可以算是今天妙控键盘的雏形,只是当时同期有键程更短、给电脑带来更薄机身的蝶式键盘出现,剪刀脚键盘未在追求轻薄的笔记本里出现——直到 2019 年。

▲ 使用妙控键盘的 iPad Pro
但在过去几年里,剪刀脚结构一直保有较好的声誉,从未出现过大面积「翻车」的新闻,这在无形中为今天剪刀脚键盘的回归,打下良好口碑基础。
显然,无论对于苹果还是用户,更可靠的妙控键盘是取代过往所有旧键盘的不二之选。
选择适合自己的 MacBook 不算上定制后的版本,Apple Store 可供选购的 MacBook 共有八款,产品定价不但从 7999 横跨到 22199 元,而且部分机型定价重叠。
比如 9999 元能买到顶配的 MacBook Air,而同样的价格则是入门配置的 MacBook Pro。

▲ 不同价格段的 MacBook Air 和 MacBook Pro
对于不懂硬件不懂参数的普通消费者来说,要区分屏幕亮度、CPU 型号、内存这些硬件的区别,无疑等同于让我去理解莎士比亚的「honorificabilitudinitatibus」。
每个字母我懂,拼在一起我就不懂了。
在这款 MacBook Pro 上架后,我总结出「轻度选择 Air,重度选 16 英寸 Pro 或四雷雳接口 Pro」。

▲ 13 英寸 / 16 英寸 MacBook Pro
这是基于 MacBook Air 基本能胜任日常大部分办公需求,售价相对容易被接受;而 MacBook Pro 16 英寸配有独立显卡,并在散热上有利于高频条件下硬件持续输出,所得出的结论。
至于为什么我会更偏向于 14499 元「次顶配」以上的 MacBook Pro,这除了是因为多两个雷雳 3 接口外,还有十代酷睿处理器、16GB 的 LPDDR4X 运存(3733MHz)。
虽然从最基本的日常使用看,CPU 迭代和内存规格的变化不会让人有太过明显的感知,但请相信我,只要涉及到较多的图像、视频渲染任务,直接选择更高的配置,能让你在未来的工作中有更灵活的扩展空间。

▲ GeekBench 5 图形处理性能对比,跑分仅供参考
借助 GeekBench 5 的图形性能测试,能看到配备 AMD Radeon Pro 5300M 独显的 16 英寸 MacBook Pro 和 2020 款 MacBook Pro(i7 定制)和 MacBook Air(顶配)之间的图形性能区别。
Radeon Pro 5300M 独显给 16 英寸 MacBook Pro 带来的性能提升巨大,是 13 英寸定制版的 2.8 倍,是 Air 的 3.5 倍。
而且,这仅是 5300M 的成绩,往上的 5500M 差距会更大,这意味着设备能展开更复杂的内容,同时也能在更短的时间内完成渲染导出。
曾经有网友在微博问我,「目前是学生,日常视频制作为主,之后也可能会涉及影像后期工作,现在该怎么选?」

这里我考虑到视频渲染本身就很费资源,同时也需要很好的散热维持长时间输出性能,所以我优先推荐的是 16 英寸的 MacBook Pro,这至少能满足从大学到就业 3-4 年的使用。
若是预算不足,选择今年的 13 英寸 MacBook Pro 也是能基本满足到视频制作需求,但需从 14499 元的「次顶配」版本起步选择或定制。
原因主要是从这一配置开始,电脑内不但配备的是双风扇,而且还增强了导热管。

▲ 2020 款 MacBook Pro 在风扇上有不同
这约等于浓缩了原来大尺寸 Pro 才有的散热配置,在面对 4K 视频渲染、大尺寸图像批量输出等重负载时,电脑内部的热量能得到及时散发,减缓硬件温度过高出现的降频。

▲16 英寸 MacBook Pro 拆机图
当然,次顶配以下的 MacBook Pro 也不是不能胜任这些任务,只是它在性能和散热上都没有对长时间、重负载的图像、视频任务进行专门优化,应对这些任务时,难免会表现吃力。
倘若不是以上提到或其他需要用到电脑性能的工作者,只是要做图像处理、普通视频剪辑,甚至只是做做 office,看看网页,则可以从次顶配开始往下选择。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14499 元版本往下版本搭载的是第八代酷睿、8GB LPDDR3 内存,几乎和去年同级相同,只是存储空间「加量不加价」地从 128 增加到 256GB 起步。

▲ GeekBench 5 单核、多核性能对比,跑分仅供参考(星号为新机型,i5 双雷雳、四雷雳版本跑分为 Max Tech 数据)
在 GeekBench 5 的测试中,我分别用 16 英寸 MacBook Pro、新 MacBook Air 和新 13 英寸 MacBook Pro 跑分,发现定制 13 英寸的定制十代酷睿 i7 单核居然比 16 英寸稍胜一筹。
但由于核心数量和功率限制,多核性能仍然是 16 英寸 MacBook Pro 的 i7-9750H 更占优势,而且差距非常明显。

▲ 13 / 16 英寸 MacBook Pro 触控板、手托尺寸对比
至于八代酷睿版的 MacBook Pro,虽然我手上没有这款电脑,但从 YouTube 博主 Max Tech 的 GeekBench 和 Cinebench 测试中,入门和顶配 MacBook Pro 在 CPU 和 GPU 跑分上都能见较明显的差距,往上则是前面提到定制 i7 版的分数。
但是考虑到并不是所有人都会用到高性能,因而不必因为追求跑分而陷入配置深渊。
实际上,这套配置用于非创作类办公,或是当学生的学习工具,甚至简单、小尺寸的剪辑,也已经绰绰有余了。

▲ 机身两侧新增的扬声器.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 Max Tech 在视频中的拆机,次顶配以上的 MacBook Pro 扬声器单元会比入门两个版本更多,其音质也比入门两款更好。
不过由于空间和硬件限制,目前音效最好的苹果笔记本仍当属 16 英寸的 MacBook Pro。

▲ 这是根据我个人给出的 MacBook 选择建议
那么,哪一款 13 英寸 MacBook Pro 最值得买?
综合过往多位网友的使用需求,我仍然坚持选择定价和配置适中的「次顶配」版本。
原因主要是从这一档开始,电脑的整体配置都有升级,而且散热架构能让电脑胜任更多图形、视频任务,而在这些升级下,它对比往上一档配置的 MacBook Pro 也只相差 3000 元,却能换来能满足更多需求和更长产品寿命的配置。
况且,14499 元的定价也有更灵活的定制成本空间,即便定制 32GB 的内存或 2TB 硬盘,总价也只是 16 英寸 MacBook Pro 的起步价而已。
9999 元的选择 MacBook Pro 和 MacBook Air 是两条不同定位的产品线,这两条产品线的交叉点在 9999 元这个位置,所以「9999 元该选顶配 Air 还是入门 Pro」就成了大家每年关注的问题。

在 MacBook Air 的评测中,我对这款产品有着很高的评价,首先它很轻、很薄,性能对比上代也提升明显,而且妙控键盘让它有很好的输入手感。
更为重要的是不到八千元的起步价,这是目前入手门槛最低的在售 MacBook。
但 MacBook Air 的问题在于体积局限了性能和散热,譬如在散热架构这方面,Air 的配置就相对比 Pro 简单,这就抑制了 Air 面对高强度任务时的性能表现。
而且受功率的限制,Air 的超低压 CPU 性能对比 Pro 的低压 CPU,虽然在单核性能中小胜,但多线程的差距较为明显,这意味着 Air 在处理日常办公任务时和 Pro 是基本一致的。
但是,在如编辑同时开十几个个网页查资料、程序员开几个窗口码内容、摄影发烧友用 Photoshop 调照片,这些多窗口、多网页同时操作时,Pro 的多线程性能更能满足这些需求。

因此,MacBook Air 并不适用于专业创作类用户,这些用户更应该选择拥有 TouchBar、CPU 性能更强、屏幕亮度更高、散热效率更大的 MacBook Pro,而不是 MacBook Air。
不过,Air 系列在今天已经有自己的特色和受众,它便于携带,性能能满足日常办公和轻度的图像、视频处理,如果只是想买一台办公、上课的电脑,那么 MacBook Air 是个更经济的选择。
是「这一台」还是「下一台」 苹果这次更新 MacBook Pro,有人欢喜有人愁。
欢喜,是因为新键盘和加量不加价;愁,是因为这已经是苹果第五次用这个模具,而 14 英寸的 MacBook 仍未见现身。
这就意味着,苹果至少是在下一次更新才会给 MacBook 带来较大的变化,犹如 2015 年到 2016 年的那次大升级一样。

▲2016 / 2015 款 MacBook Pro
在我身边就有不下三位这样的消费者。他们并不是不想升,而是不敢升,担心自己会在今年上了末班车,他们对 14 英寸的 MacBook Pro 还抱有希望,即便是像去年只是用窄边框扩充屏幕面积,他们也已经满足了。
至于今年为何会出现这种现象,究其原因,消费者并不是对 MacBook 的设计不满意,而是经历了五代更新,消费者不免会产生审美疲劳。即使苹果在每年都对模具进行优化,今年更是全体回归剪刀脚,但这些都不能激发老用户升级的欲望。
况且,电脑的产品寿命比手机更长,老 MacBook 的性能寿命平均都能达到 3-4 年,甚至 4-5 年,在旧电脑能基本满足日常办公的表现下,新电脑没有视觉设计上的突破,很难激发用户的升级欲望。

▲ 2019 款 MacBook Pro
我的同事健恒是首批 2016 款 MacBook Pro 用户之一,这台电脑在跑分上虽然已经被 2018 款 MacBook Air 追上,但这台已经四岁半的电脑至今仍然运行流畅,能让健恒平时上班打开十几个网页个窗口,并且完成修图、制作 GIF,至今他已经用这台电脑写出数百篇文章。
当我问他「今年换不换 MacBook Pro 时」,他说「手上的用着正常不卡,要是外观没有大变化就等多一年吧。」
手捧 13 英寸 MacBook Pro 的 Jason 也觉得 2016 款性能够用,爱范儿官微的大部分微博就是由这台电脑发出来的。

▲ 捧着 MacBook Pro 刷微博的运营同事
另一方面,消费者一直对 MacBook Pro 更换造型抱有希望,这除了相关的网传消息多以外,还有 MacBook 在 2008 年到 2020 年这 12 年间的更新规律,几乎是每隔 4-5 年都会有一次较大的改进,加上对上一次大更新是 2016 年,这就让下次大改款的可能性变得更大了。
如此看来,我们应该继续等待?可以,但没必要。
首先一方面是 14 英寸 MacBook Pro 暂时还只是个传言,尽管有多方渠道信息透露它近在咫尺,但这一产品到底什么时候会有,这个几乎没人知道,这可能是一个月,又或者是一年。
其次,虽然从各路传言看,14 英寸 MacBook Pro 会搭载全新的 mini-LED 显示屏,然而从 mini-LED 的适用进度看,要将新屏幕用在移动设备上,并不是单纯的「优化」就能完成。
尽管我们当前知道 mini-LED 会带来诸多好处,可它的产能、耗能仍没有一个完善的解决方案,这意味着新设备可能会伴随涨价或续航问题,你可能很期待它,但你不一定会接受到它。

总之,14 英寸的 MacBook Pro 暂时仍活在流言和我们的美好幻想里,仅此而已。
若是目前的学习、工作的确需要升级电脑,不要被幻想的东西而耽误,该升级的就先升级,这次就妙控键盘、更大的内存和 SSD,个人认为还是有升级的价值所在。
当然,如果手上的旧 MacBook 已经能满足到日常工作,功能也没有太大问题,那么再继续等等也是无妨的。
MacBook Pro 长期以来一直是地位的象征,也是一个灵感的来源,催生了一大批与之类似的Windows超便携笔记本电脑军团。当你将其作为购机选项添加的时候,它可能会变得有点贵,但现在苹果已经修复了键盘,是我们在Mac笔记本电脑中的新首选。
总结 经过调整的键盘和对第十代英特尔 "Ice Lake "处理器的选择,为苹果已经非常出色的13英寸MacBook Pro带来了舒适的打字体验和更好的性能。
优点:
- 提高了键盘舒适度
- 优秀的Retina显示屏
- 4个lightning 3接口
- 长电池续航
- 良好的图形和计算性能
缺点:
了解更多可关注品熊熊,小熊每天带你了解更多苹果数码产品,有疑问可留下评论或者私信小熊哦
恭喜你,领取到一张面值 0 元的优惠券
只有购买全集内容 0.00 元,才可抵扣使用。
有效期截止于:2020-12-12 23:59
是否立即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