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的青海省西宁市湟源县西南40公里,有座山,叫日月山。这座山,是青海湖的“东坝”。
这座山既有宏大的地理意义,又有非同寻常的历史意义。它处于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上,是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的叠合区。同时它还是青海省内外流域的天然分界线,划分了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它的南面,是进出青藏高原的一条最重要通道。
今天的河湟谷地
高原族群对这一切都感到新鲜好奇,他们从这里开始了新生活。这里的果食很丰富,除了树上有树果,还有地上的草果。而且,除了采集之外,他们中居然有人学会了跟羌狗(藏骜)相处,从而开始打猎。还有的人驯化了羊,开始放牧。甚至有人学会了与禽类打交道,驯化了野鸡。总之,多数族群都掌握了各自的生存之道,慢慢有了各自的生存依赖对象。而这些生存依赖,后来慢慢演化成了他们各自的图腾崇拜。
这其中,有一个族群非常独特。他们的独特之处在于,别人的生存依赖对象大都威风、漂亮,而他们的专注对象却有些猥琐——老鼠。不过,千万不要瞧不起这群人,这群人是全人类第一批吃到粮食的人。
他们跟着老鼠学吃草籽,观察老鼠怎么去壳食仁,甚至扒开鼠洞学老鼠建仓。这些事情虽然都发生在数万年前,但后来的人们一直都没放弃向老鼠学习本领。比如到五千年前还有神农尝百草。到三千年前人们还通过啮齿动物的咀嚼原理,发明出碾子和磨。到了现在还有人在股市上建老鼠仓。
图片来源网络
不开玩笑。老鼠开启了人类的植耕时代。植耕技术,让从河湟走到黄土高原的族群学会了农耕。农耕又让走上大平原的人开创了农业。农业孕育出了人类第一代大文明。
农耕族群是跟着老鼠迁徙的。每到一个地方,古人首先要观察这个地方有没有老鼠,鼠兔多不多。没有看不到鼠洞,也不见兔子屎,那这个地方就是“兔子不拉屎”的地方,仅此一点就可以断定这里的土地贫瘠。而如果这地方养鼠养兔,不用说,这地方一定养人。鼠多说明宜种粮,兔多说明宜种菜。一个米袋子,一个菜篮子。
古人是非常崇敬老鼠的,而且不仅限于农耕族群。每年正月,从中国的东北到大西南,从大西北到东南沿海,有很多民族都会给老鼠过节。形式和内容不一,但敬重与祝福是共同的。其中人们最熟悉的就是老鼠娶亲。在我国很多民族的创世神话中,老鼠也是重要角色,白族、彝族、景颇族、拉祜族皆有类似的神话传说。拉祜族的创世史诗《牡帕密帕》就讲述了老鼠历经三天三夜咬开天神培育的育人大葫芦,迎出兄妹二人,此兄妹遂成为人类的始祖。这就是“鼠咬天开”的故事。此外,在神话中还有老鼠从天上给人类偷来种子的故事,所以老鼠有资格与人类一起享用粮食。
知道老鼠在人类历史上的贡献,以及它在古人心目中的地位了吧?
再说生肖。
生肖在古代远不止十二种。早在五帝时代,华夏族就在整合生肖了。华夏最早称诸夏,由很多不同的族群融合而成。把多个族群的图腾崇拜对象,取部分特征塑造出龙的形象。汉代之前,还有其它属相。像是鹰、鱼、鹿等,也都被不同族群崇拜过。
十二生肖是汉代前后固定下来的。在汉代固定下来的之套生肖中,排名前几位的动物都是神级的。
老鼠之所以能排首位,正是因为我们前面说的原因。所以它理所当然地要在生肖榜上排名首位。
排第二位的是牛。牛属于后来者居上。牛是人类进入农耕时代后才结交的一位无比重要的生存伙伴。汉代,牛曾经得到过近乎人的社会地位,杀耕牛要治罪。可能大家意识不到这是一种什么地位。作个对比就知道了,汉代之前不久,奴隶主可以随意杀死自家的奴隶。汉代之后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富贵人家杀个把下等人也是常事。而耕牛能得到那样的待遇,实际已经超出了底层的人。牛几乎成了人类的生存伴侣,并被尊称为“牛大哥”。也不难理解,在农业大成的汉代,牛凭借自己的付出,当之无愧地代表着当时的生产力。所以在汉代定型的十二生肖中,牛被排在次席,顺理成章。
第三位是虎爷。虽然虎爷对人类有大恩(这一点我们另外起文详解),但那毕竟是阶段性的。而且,在后来的相处中,人与虎的冲突逐渐增多。人们对于老虎的态度,逐渐由敬畏,慢慢转化为畏大于敬——这其实真不能怨老虎。在人类下地后的数百万年里,人都是一种“光腚猴”,老虎也一直“溺爱”人。但后来,人类忽然穿上了衣服,这下,反而把老虎整不会了。它哪里知道,衣服包裹的还是原来那群光腚猴啊。就这样,人与老虎之间的误会和冲突比之前多了起来。不过,虎爷爷虽然被排在牛之下,但毕竟仍在三甲之列。应该感到欣慰了。
第四位就是“兔儿爷”了。不用说,它与老鼠的辈份差不多。哺乳动物中,它完全可以占个“祖姨奶”位置——不要计较“爷”和“奶”的性别,这里主要指代辈分和地位关系。除了辈分,它与鼠奶奶一起,都为人类提供了重要的食物来源。鼠奶奶填满了人类的米袋子,兔奶奶装满了人类的菜篮子。因此,三甲之后,兔奶奶当仁不让地占到第四的位置上。
别说第四就缺少荣耀的光环了。这么想的话,你应该看看第五位是哪位大神。第五位才是我们华夏民族最大的共同图腾——龙。
龙之后的生肖排名,因素就多起来了。如族群规模,加入华夏集团的时间先后等等。我们就无法一一考证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