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媒体 > 游戏 > 游戏的文化传承:年轻世代与中国叙事
游戏的文化传承:年轻世代与中国叙事
来源:澎湃新闻
2025-02-04
139
管理

2024年,被称为“文化拱火”的游戏《昭和米国物语》第二支预告片发布,从中国80后的视角“捏他”了日本和美国多个文化符号,“文化接收者”和“文化输出方”的关系颠倒。

国产游戏与传统文化融合的现状

中国,作为拥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国度,其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既是国产游戏取之不竭的瑰宝,也是推进文明不断进步的重要知识库和基础。事实上,近年来,乘着政策的春风,国产游戏,作为新兴的文化载体,在传承与弘扬传统文化方面展现出越来越大的潜力。

首先,明确政策导向,鼓励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023年9月出台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第21条明确提出国家鼓励和支持制作和传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第6条明确要求网络产品和服务商“尊重社会公德,遵守商业道德”,承担社会责任。此外,中国出台的网络保护等一系列法律文件,均反复强调了游戏等数字化产品应该鼓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传播,对产生消极不良影响的数字作品及时整改、撤销和禁止。

其次,注重文化积累,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元素。最新的国产游戏作品类型丰富,涵盖了动作冒险、模拟经营、三端游戏、多人在线竞技等多种类型,在市场资本支持下,画面精美、音乐动感、 玩法丰富,从不同角度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元素。例如,如米哈游的《星铁》游戏中,仙舟联盟就是现实中的中国化身,通过精心设计的角色和剧情,展现一种不朽和永恒的关系。莉莉丝开发的《万国觉醒》,不仅在设计角色时参考历史故事和神话传说,让花木兰、关羽、曹操、武则天……这些著名的历史人物走进游戏,还通过“元宵节”等活动,让玩家在游戏中沉浸式体验除夕团圆守岁、正月十五夜张灯等传统节日习俗。其实,无论是虚拟世界还是现实生活当中,科技一直在发展,社会一直在进步,变迁都是我们必须面对的客观规律,但是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人类集体心理和制度的沉淀,是有其内在的永恒性和传承性。把握好这些永恒性和传承性,是国产游戏能在全球游戏产业中具有独特性的根本保障。

第三,生成式创新,促进传统文化的活态传承。文化有传承也有创新,每一代都会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国产游戏在融合传统文化时,并非简单复制,而是根据现代审美和技术手段进行再创造。如鹰角网络《明日方舟》游戏中,为部分带有中国文化元素的角色进行方言配音,不仅增强了角色的人设特色和游戏趣味,也让粤语、四川话、山东话等颇具中国特色的方言文化进行现代传播。《永劫无间》虽然以中国古代武侠文化为背景,但在角色设计、剧情构建上融入了现代奇幻元素,既保留了传统文化的韵味,又符合当代玩家的审美偏好。随着VR/AR、AI、AIGC等技术的发展,国产游戏在提供传统文化体验上有了更多可能。例如,利用VR技术,玩家可以身临其境地游览故宫、敦煌莫高窟等文化遗产地,获得更为直观和深入的文化体验。AI和AIGC技术的应用,与人类的再加工再创造相配合,进一步促进传统文化的活态传承,可以实现个性化剧情生成、智能NPC交互等,使游戏体验更加丰富多元。

第四,寓教于乐,增强了传统文化的传播效果。许多游戏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使玩家在游戏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学习到历史文化知识。如叠纸游戏与非遗机构开展跨界合作促进非遗传播:《闪耀暖暖》与南京云锦研究所合作,通过织造明代制式吉服、推出科普云锦知识短片、联动曲《云上锦歌》MV以及线下展览等多种形式,将中国传统云锦技艺的魅力呈现给年轻群体;《江南百景图》通过模拟古代江南水乡的生活场景,展现了精美的古建筑艺术,融入了剪纸、刺绣、茶艺等文化项目,让玩家在游戏中体验优秀传统文化;《墨魂》聚焦古代文人墨客的诗词歌赋,通过互动叙事的方式,让玩家学习古代文学常识;《三国杀》通过卡牌游戏的形式,让玩家在策略对决中了解三国历史。

《原神》中的璃月港。

未来展望和挑战机遇

用电子游戏的方式讲述“中国神话”,塑造“中国英雄”,在全球华人圈、Z世代圈中正在形成新的一波“华文运动”,吸引越来越多的年轻世代。从哪吒到悟空,从三国到水浒,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作品和人物的魅力在“文化走出去”的过程中不断破圈,获得新的生命力。今年11月,上海社科院代表团在马来亚大学红楼梦研究中心访问时,见到中心创始人、马华公会原署理总会长陈广才先生和年青华裔学者谢依伦、吴益婷教授,他们在马来西亚为传播中华传统文化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比如在当地捐献和建设了拥有6000多本红楼梦研究资料和珍本藏书的红楼梦图书馆,再比如联合马来亚大学开发的“我的大观园”游戏,通过游戏这一喜闻乐见的方式和马来西亚青少年讲述中国《红楼梦》中的经典故事。在当地我们也了解到,上海“四小龙”米哈游、莉莉丝、叠纸、鹰角等游戏公司开发出的《原神》《万国觉醒》《奇迹暖暖》《明日之舟》等作品和中国好声音、脱口秀等文化产品,正凭借自己的文化软实力,吸引越来越多的华人圈青少年,激发了他们的文化自豪感,扩大了中华传统文化在一带一路国家的影响力。

《万国觉醒》游戏界面

当然,国产游戏要突破固有的文化壁垒和结界,真正做到“走出去”,还需要筚路前行,持续发力,克服可能面临的系列挑战:

首先是文化认知差异的挑战。《原神》《星铁》等现象级作品“十年磨一剑”,证明投入足够多的资金、足够多的时间、足够多的资源,国内游戏人和文化人完全可以超越国际一流水准,制作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高品质的游戏。但另一方面,由于文化背景、历史经历等方面的差异,不同地区的玩家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接受程度存在差异。有学者指出,STEAM网站数据显示,90%以上关于国产游戏的评论都是中文,说明目前国产游戏的全球影响力仍旧以华人圈为主。国产游戏在国际化进程中,需要更加注重文化适应性和本地化策略,加强和国际传播平台的合作等方式,精准把握目标市场的文化需求,减少文化障碍,提升文化传播效果。

其次是技术与创意的瓶颈。虽然技术进步为传统文化在游戏中的呈现提供了更多可能,但如何有效利用新技术,创造出既符合传统文化精神又具有创新性的游戏体验,仍是国产游戏面临的一大挑战。特别是AIGC时代的到来,加强技术研发,培养跨学科人才,在游戏设计和应用各个环节植入最新科技成果,鼓励创新思维,是推动国产游戏文化叙事与技术融合的关键。

第三,是过度市场化的隐忧。游戏本身是一种市场化的产品,在商业利益的驱动下,有可能过度追求娱乐性和吸引力,以“自由”之名将AI向善导入歧途,最终对产业发展带来不良影响。因此,游戏产业要成为国家文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必须筑牢未成年人保护的防线,发挥娱乐与教育的双重功能,帮助青少年合理分配线上线下时间。为此,政府、行业协会及企业应共同努力,制定相关政策和标准,引导游戏产业健康发展,确保文化传承的纯正性和可持续性。同时,鼓励游戏开发者深入挖掘传统文化价值,创作更多具有教育意义的高质量作品。

展望未来,国产游戏作为传统文化的现代传承者,其在文化演化的历程中可以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内容深挖和文化融合,国产游戏不仅能进一步丰富全球玩家的文化体验,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的多样性、包容性和创新性,促进中外文化的交流与互鉴。另一方面,国产游戏要进一步深化与传统文化的融合,还不能仅限于表面的元素植入,需要探索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的挖掘。同时,加强与其他文化领域(如影视、音乐、文学)的跨界合作,形成文化产业链,将更多优秀的作品推向世界舞台,为全球玩家带来更多精彩的游戏体验。

参考文献:

雷开春,《黑神话:悟空》中国神话重生与年轻世代的集体情感,公共世代与现代人,2024年1-12期

[作者包蕾萍系上海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

--------------

澎湃城市报告,一份有用的政商决策参考。

由澎湃研究所团队主理,真问题,深研究。用“脚力”做调研,用“脑力”想问题,用“笔力”写报告。

来源:包蕾萍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0
点赞
赏钱
0
收藏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华威派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 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华威派)”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 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
QQ:2443165046 邮箱:info@goodmaoning.com
关于作者
雷振杍(普通会员)
点击领取今天的签到奖励!
签到排行
0
0
分享
请选择要切换的马甲:

个人中心

每日签到

我的消息

内容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