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俄军坦克
本期话题:乌克兰军事基地遭摧毁,希腊出手,援助24枚美导,俄外长表示将继续部署中导。
就目前的局势来说,前线战事并不利于乌克兰。12月29日,俄国防部称,乌克兰无人机发射场被摧毁。希腊在同一天表示向乌克兰提供24枚美国导弹。12月28日,乌方表示希望从德国每年获得200亿欧元。
看起来,乌克兰的援助似乎源源不断,然而,随着战争进入关键阶段,尤其是在俄罗斯逐渐占据战场优势的背景下,西方国家是否会继续大规模援助乌克兰,成为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首先,乌克兰当前的军事状况不容乐观。军事上,尽管乌克兰军队在去年夏秋季节取得了一些战术上的成功,但随着俄军攻击力度不断加大,乌克兰的防线逐渐崩溃,尤其是在东部和南部的战场上。例如,在红军城、扎波罗热等战略地区,乌克兰的防守力量显得疲弱,其补给线也受到了挑战。俄罗斯在这些地区的军事压力使乌克兰失去了重要的防线。
图为美国武器制造车间
此外,欧洲国家对于美国产品的依赖加剧了其对美国武器供应的依赖,这也导致了防务自主的缺失。因此,西方援助乌克兰的持续性可能面临较大压力,特别是在俄乌战争可能未能尽快找到解决办法的情况下。
尽管西方国家的支持仍然重要,但乌克兰也面临来自自身和外部的压力,要求与俄罗斯进行谈判。美国及其欧洲盟友的分析人士指出,乌克兰可能在未来不得不考虑与俄罗斯展开谈判,以避免更多的损失。据俄媒报道,杰米·谢伊指出乌克兰目前面临极大的军事和经济压力,因此西方国家可能会推动乌克兰与俄罗斯进行谈判。
12月29日,俄外长拉夫罗夫表示,俄方将继续部署中程导弹以应对美国的中短程导弹部署。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俄罗斯和北约的对抗逐渐升级,双方在军事、政治、经济等多领域的博弈持续加剧。随着冲突进入后期,北约的军事部署与俄罗斯的反制措施将深刻影响双方的未来走向。
图为波兰北部导弹防御基地
北约在东欧的军事部署显著增加,特别是在波兰、波罗的海国家以及黑海地区,11月中旬,北约正式启用位于波兰北部的导弹防御基地。北约通过增加兵力部署、加强防空系统、举办联合军演等方式,加大对俄罗斯的军事威慑。12月26日,据俄媒报道,北约可能会将新的联合作战控制中心部署在挪威,挪威和俄罗斯在北极圈的陆地边界仅有196公里。这样的距离从军事打击来说对北约非常有利。因此,俄罗斯放话称,俄方必须准备好未来十年与北约开战。
除了在传统战场上的军事支持,北约还在亚太地区扩展了其战略影响力。美军在亚太地区的导弹部署、尤其是高超音速导弹的试验和部署,表明北约在全球范围内的军事活动不再局限于欧洲,而是朝着全球战略布局发展。这一战略意图清晰:通过多方向、多领域的军事部署,北约意在对俄罗斯构成全方位的压力,强化对俄罗斯的围堵。美国计划2025年10月和2026年在日本和德国分别部署暗鹰导弹。
面对北约的扩展,俄罗斯的反应同样强硬。在过去的几年里,俄罗斯不仅加强了对乌克兰的军事行动,还提升了对西方的军事威慑力。俄罗斯陆续在本国西部边境加强了军事部署,尤其是对北约的主要军事基地和前沿阵地,俄罗斯部署了先进的导弹防御系统。俄罗斯的这一举措是对北约军事威胁的直接反应,旨在通过增强核威慑力和常规力量,迫使北约在全球军事对抗中付出更大的代价。
图为俄乌前线士兵
此外,俄罗斯不仅加大了对乌克兰的军事支持,还加强了与其他非西方国家的合作,寻求在全球范围内打破西方的军事孤立。通过与印度及多个中东、非洲国家的军事合作,俄罗斯希望能够重塑国际战略平衡,从而减缓北约对俄罗斯的军事压力。
随着俄乌冲突的持续,北约与俄罗斯的关系将进入一个更加复杂的阶段,双方的对抗有可能引发新一轮的“冷战”式对峙。北约和俄罗斯的战略博弈将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军事冲突,还可能扩大到高技术武器、信息战以及“代理战争”等领域。
北约与俄罗斯的局面未来将愈加复杂化。从军事层面来看,双方的对抗可能进入一个长期的军事消耗战,双方的资源与军事能力将被极度考验。北约的持续军事部署和俄罗斯的坚决反击将使全球安全形势更加紧张。
图为北约总部
一方面,北约将继续利用其经济制裁和外交手段,压迫俄罗斯政府,试图通过非军事手段削弱俄罗斯的战略能力。北约会继续加强其军事存在,尤其是在俄罗斯周边地区的军事压力,将继续在全球范围内与俄罗斯进行战略博弈。另一方面,俄罗斯将在持续的军事压力下加强其防御能力。积极推进高超音速武器、网络战以及信息战等新型军事领域的部署。双方的军事装备竞赛势必引发新一轮的局部冲突。同时俄罗斯可能会加大与非西方国家的战略合作,推动全球安全框架的重新调整。
俄乌冲突持续到现在,西方国家虽然一直在支持乌克兰,但其国家内部也因此出现了诸多经济问题,国内对于反对军事介入的声音越来越大。被北约所裹挟的西方国家未来可能会减少对乌克兰的支持,推动俄乌和谈。俄乌冲突进入后期,北约和俄罗斯面临对峙,双方不断增加军事部署,未来可能加速军事装备竞赛。
最后,“每一个结束都是新的起点。”俄乌冲突的逐渐结束并不意味着彻底和平,反而可能是新“冷战”节点的开启。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