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观上手感受
上手感受iPhone11拿起来手感温润如玉,从观感上材质更加细腻光泽。194g重量掂在手里轻微坠手,76mm宽度握感舒适,此次前后玻璃均用双离子交换工艺,相比上代提高了玻璃的耐用和防摔。在两星期高强度的众测体验,并在裸奔状态暂无明显划痕和磕碰。
外观评价iPhone11 延续双面玻璃加铝金属中框的经典三明治设计。在iPhone11上六色都采用亮面玻璃,而非Pro等高端型号背面磨砂处理。在摄像头模组突出的区域才能感受磨砂触感,对我这样的汗手可真不太友好。
iPhone是面向世界级的商品,六色都采用磨砂玻璃会影响良品率,其次是万恶资本为了降低成本追求更高的利润,最后用消费心理区别与高端系列的做工。
关于苹果外观工业设计,前苹果灵魂工业设计师乔纳森曾阐释:“真正的简约不是删繁就简,而是纷繁中建立秩序。”从iPhone5上我们还能看到乔布斯遗作的工业设计框架,从iPhone6开始似乎在慢慢违背乔布斯「又好看又好用」的设计理念。
从2018年下半年苹果开始首发三机型的销售策略,其中最具争议的iPhone XR ,官方解释"R"是“Rainbow”(彩虹),暗含着 iPhone XR 有多款不同的配色。不过众多的果粉并不认同这一说法,颇为调侃道应是“Reduce”(减少)的意思,毕竟性能、做工与材质比iPhone XS 低了不少。
显然苹果加入这枚超广角,至少在目前时间点上是非常有意义的。手机受限于内部的机身空间,每次苹果相机升级都会招来两极分化的评价。我们都知道机身内部可谓寸土寸金,如何排列镜头以及算法调教,其实都是在考验不同厂商对手机摄影的理解和功力。
iPhone 11 后置双摄系统由超广角、广角两枚 1200 万像素摄像头组成:
超广角镜头:等效 13mm 焦距、ƒ/2.4 光圈、120° 视角;
广角镜头:等效 26mm 焦距、ƒ/1.8 光圈、支持光学防抖。
手机感光元件尺寸大一点的在4.3mmx3.2mm左右,全画幅相机感光元件在36x24mm的大底。对普通用户来说这只是简单数据比较,前几天富士在官方微博上发了一张值得玩味的彩蛋照片。
Smart HDR手机宽容度先天不足,如何通过后天算法解决这个问题呢?现在智能手机都标配HDR功能。HDR是(High-Dynamic Range)简称,是指高动态范围图像。
HDR原理:通过不同曝光时间的LDR(Low-Dynamic Range)图像,利用每个曝光时间相对应最佳细节的LDR图像来合成最终HDR图像,能更逼真的还原人眼实际观感效果。通过图像叠加来解决照片曝光过度或曝光不足的问题。相比普通图像能够提供更多的动态范围和图像细节。适用HDR的场景是逆光拍摄或是在移动的物体。
苹果手机在点按对焦时其实已经在计算所谓正确的曝光,但在复杂的大光比拍摄环境下的拍摄效果也并不理想。此时我们可以另辟蹊径在点按屏幕弹出的对焦框向下滑动降低画面亮度,拍摄出类似剪影的效果哦。
照片拍摄测试照片拍摄性能是苹果新品发布会上花费大篇幅来讲解的重头戏,众测报告中我也用了大量的精力去拍摄了照片样张。我在体验iPhone 11期间辗转几个城市取景,拍摄了1300多张照片。
但实际拍摄只有取景框中间部分的画面。 当按下快门拍摄一张照片,其实我们看到只是拍摄被裁切的一部分,与此同时也拍了一张超广角涵盖的图像,我们可在裁切照片时更直观理解「超取景框拍摄」的工作原理。
变焦过程中通过算法模拟出几乎无缝的摄像头切换过程,让人错觉只有一枚摄像头在工作,从13mm超广角到26mm广角滑动很顺畅,但从26mm焦段到长焦的过渡有毫秒级肉眼可见的延迟,这点在手感上可以印证,拉到长焦端画面会有轻微的拖手。
快门交互改进在拍照模式下改进了快门交互,只需长按快门即可拍摄视频,横屏时向上一滑便可继续录制,向下滑动可实现连拍。快录功能提升了切换拍摄模式的速度,避免错过精彩拍摄瞬间,体验上更加的高效。
苹果相机操作界面是出了名的简单实用,聊一聊操作界面上的小改进,其中二级菜单新增了夜景模式、画面比例、相机滤镜和人像场景光等。
「超取景框」拍的照片在相册里保存30天,之后超广角拍摄的隐藏部分便会被删除,当然也可以在相机设置关闭删除选项。使用超取景框拍摄照片的好处是在后期二次构图上可大派用场。
低光夜景模式iPhone 11升级的镜头传感器配合A13仿生,即便在昏暗拍摄场景也能保留出细节丰富的夜景样张,这是我自使用iPhone拍照以来最明显的提升。苹果的软件算法确实让我眼前一亮,当开启夜景模式后手机通过算法极大优化了夜拍的画质。
iPhone 11的夜景模式在白天光线充足的情况下默认关闭,且不能随意手动开启,当手机检测到昏暗的环境光时才会自动开启。我拍摄时发现一个小窍门,把对焦点对在画面暗部也能触发该模式。手持长曝光在0~10s间,默认长曝光时间在3s以内,这个时间内能够保证手持拍摄出清晰的画面。
教大家用手机拍出汽车尾灯拉丝的效果,拍摄时打开实况,拍好实况照片后上滑点选长曝光,软件通过后期合成也能实现汽车尾灯拉丝,只是拍摄效果并没单反拍出的丝滑。
但iPhone11的夜景模式做也稍微有点出格了。我们看第一张拍摄样张,即便肉眼看到都是昏暗的,但开启夜景模式,手持10S拍摄得到的画面过于夸张。
不仅是亮度的提升,画质更细腻,而且连栏杆上的色彩都能还原得如此的准确。这就违背了手机记录的真实性,由「让手机记录看到的一切」转变到「让手机记录想看到的一切」。
低光人像模式对摄影有基本了解的朋友都清楚,在暗光环境下手持拍摄出清晰人像一直是个难题。我们谈夜景人像拍摄首要谈能够拍得清晰纯净再谈拍精彩动人。手机镜头结构受到体积的限制很难比肩单反镜头,调整合适光圈来确保一个安全快门。
要保证画面的曝光正常,就需要手机开启更长快门。手持拍摄在没有稳定器很容易晃动造成画面的模糊。对于我们用手机拍摄有追求的既想要保留阴影部分的细节,但同时避免因提高整体画面增加噪点。
拿到新机拍摄低光人像时,发现拍摄效果并不是很出彩。体验期间升级到iOS 13.2,终于迎来先进的图像处理系统Deep Fusion。官方宣称利用A13仿生芯片理论上能拍出纹理细节更清晰、暗光环境噪点更少的照片。升级后跃跃欲试对比一下拍摄的效果。
iPhone的人像算法一直徘徊不前,如果没有保持合适的拍摄距离很容易造成虚化穿帮,特别是在背景复杂的情况下尤为明显。当被摄物体是白色时背景虚化就更加模棱两可,无能为力了。
我不经常使用自拍功能,还是比较意外的。iPhone 8 Plus拍出来的脸部明显要暗淡很多,在衣服的细节处理上iPhone 8 Plus 的涂抹感很强,毛衣的纹理丢失。
iPhone11前置摄像头根据不同的拍摄场景进行不同的高光处理,自动提升模特的面部亮度,而且iPhone11在等距拍摄范围要更广一点,对比iPhone 8 Plus 可以明显看出iPhone11在毛衣的细节纹理处理得很棒。
超广角模式新增超广角拍摄模式,四倍的取景范围为创作者提供了全新的拍摄视角。超广角镜头的用法在风光拍摄大场景,人像拍摄大长腿。
普通手机用户首次使用超广角时很难驾驭的住这颗摄像头,距离画面边缘越近畸变越明显。拍游客照取景范围大就容易收进一些无关紧要的元素,造成拍摄画面的杂乱无章。
就目前的软件优化还是难解决这个问题,只能靠用户自己手动调整拍摄的角度和对光线的把控。实在不会判断就只能靠用手简单暴力遮挡一下了。
慢动作视频只支持拍摄1080P 120fps和1080P 240fps。特地在光线不足时开启超广角拍摄一段1080P,120帧的慢动作,可以看到暗部噪点还是比较明显。如果在光线不足的情况下开超广角还须谨慎,对普通用户来说已经够用,对于拍摄vlog的视频博主这噪点还是有碍观瞻的。
视频外录收音当然我不是说手机摄影不需要发展了,只是现在厂商把手机拍照作为一个热卖点,抓住了消费者的社交需求,但这始终不是手机核心竞争力。
iOS 13 千呼万唤的暗黑模式,迟来却没有缺席。这应该是继iOS7扁平化UI后在视觉上的最大改变,官方应用均支持该模式,希望第三方应用能及时跟上。暗黑模式对于一个经常熬夜的夜猫子来说简直是眼睛的福音,但友情提示可别太贪玩,毕竟眼睛是我们身体上唯一不适用"用进废退"的重要器官。
QuickPath滑动输入键盘习惯使用全键盘输入,滑动输入极大提高了我的打字效率。喜欢上了那种指尖在屏幕上来回游走就能快速输入的畅快感。有种当年玩水果忍者的暴击感。遗憾的是取消了3D touch 二级重压键盘移动光标的功能。
外部存储文件导入应用iOS 13新增开放了一个很实用的功能,支持外部的USB和SD卡中提取文件导入到应用当中。
我比较习惯在在iPad上通过第三方修图应用调整照片,由于iOS系统的封闭性让照片的导入略显繁琐。加入这个新功能后就能更便捷的使用平板或者手机进行后期处理了。
icloud云上贵州存储每次换新机遇到最头疼的问题就是数据迁移,尽管iOS 12.4版本推出iPhone间可快速迁移数据的新功能,只需将两台手机靠近通过引导实现数据的迁移,但对我这样数据量大的用户来说迁移还真是费时费力。icloud数据服务器转移到国内后,使用体验差了不少。iPhone 8 Plus 本地存储照片超过100G,我并没开启照片优化存储设置,但我发现有一部分照片会以缩略图存在,并在编辑时显示无法载入照片,原图却保留在云端。我还额外付费购买200G存储,每个月薅这么多社会主义羊毛,拜托能不能把服务提上去。
但触发动作有所改变。3D Touch通过重压触发,Haptic Touch通过长按实现。虽然保留了屏幕按压的交互方式,但已然失去了二级按压的内在灵魂。
从日常使用中iPhone11的确非常省电,不玩大型游戏和长时间刷剧,从早上用到晚上基本没问题,可以坚持12个小时以上,从我过去14天的体验使用下来,基本没有出现一天内把电池用完的窘境。相信已经买的用户深有同感,对于一台3000毫安时容量的手机来说,能达到这样安心续航已经值得表扬了。
信号问题众测这款iPhone11最避不开的话题一定是信号,这也是大家最关心的话题。作为一个长期使用苹果手机的用户一定能感受到有信号没网速的无奈和突然没信号的绝望。苹果一直想摆脱高通的高昂的专利费,两大巨头在互相厮杀过后诠释那句没有永远的朋友只用永远的利益。
作为一个普通手机用户很难和专业测评机构用数据来量化,我只能模拟日常通勤,在广州几天里分别在地铁,电梯,地下停车场信号微弱的地方测试信号的强度与网速体验。这些信号弱的地方会出现有信号没网速的状况,浏览资讯图片加载不出来的情况。但在商业区信号覆盖强的地方大可不必担心,只是在个别使用场景下iPhone的信号问题一直是令人抓狂。
购买建议据统计普通消费者平均换机周期在800天左右,潜在购买iPhone 11的朋友担忧如果明年iPhone出5G版,iPhone11会不会迅速贬值,我的判断是暂时还不会。从11城建5G的时间表来看以广州这样的一线城市5G覆盖需要在2021年可能才完成主要区域覆盖。因此4G暂时还不会和3G一样迅速退出市场。苹果看似跟不上5G步伐,却有对新通信的成熟运用、信号覆盖等多方面的衡量。
推荐理由: iPhone 11综合表现优秀,外在主打多彩配色,可满足多个性的年轻受众。较上代iPhoneXR的单摄升级成双摄,夜景模式和超广角体验可圈可点,内在iPhone 11搭载强劲A13芯片,流畅的系统体验俯视一众友商,日常使用手机续航很安心。
花最少的钱体验新机上90%功能,不追求更Pro拍摄需求的普通用户,iPhone 11的性价比绝对是最高的。持有iPhone8和iPhone X的用户可持续观望,通过以旧换新,24期免息活动冲动购买或选择性不买。安卓用户过来看热闹的可判断性购买。看完众测报告后理性剁手且用后自觉真香的朋友,欢迎下拉给我点赞加关注支持一次啊。
评测总结苹果手机的创新近些年来持续乏力,对于一个创新驱动设计的公司来说处境难免尴尬。iPhone 11系列并没有邀请函那幅「致创新」交出漂亮的成绩单。 只是内在升级强劲A13仿生芯片,外在则重构了影像系统。但作为普通消费者来说A13处理器是否性能过剩,三摄影像是否是刚需都要区分使用人群。
苹果从iPhone5c开始尝试多色机身加低配性能并不能打动年轻消费者换机潮,现在的消费者被教育得越发精明,第二次尝试在iPhone XR价格下探到相对低价区间发现高销量并不比高价路线要差。苹果在iPhoneXR上尝到甜头后,用更低的首发价吸引潜在用户购机换机。这部性能看齐iPhone11 Pro,比上代iPhone XR首发价还低的iPhone11在这个适合的升级契机出现了。
每年苹果发布新机后都会有唱衰的声音,但每年新机都重复上演了陆续曝光、疯狂吐槽、真香抢购的戏码,每个购买iPhone的用户都有选择它的理由,纯粹好用还是粘性生态。很难界定iPhone是否在走下坡路,每次苹果都会用销量来教育我们真香定律。不可否认苹果的号召力还是很强的,尽管这代机型称不上尽善尽美但还是难逃用户砸上真金白银换购的热情。
拿到iPhone 11 短短的两星期的上手体验,刨去工作时间拿出所剩不多日常体验和大家分享我的这次众测报告,个人评测如有主观感受,体验疏忽和技术错误都希望大家多多包涵并给予改正,虚心接受大家的建议和意见。我是二十而历,一个喜欢数码的小镇青年,欢迎大家持续关注我的动态。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