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 13 的 256GB 版本官方售价是 6799 元,而小米12 8 256 版本的官方售价是 3999 元。如果不是雷总在发布会上的对标,我想不会有人把价格差距接近 3000 元的这两部手机放在一起比较。
当然,我们现在都知道雷总那句话的本意可能只是说在产品策略上,小米也会做两种不同尺寸的产品——就像iPhone 13 和 iPhone 13 Pro Max 那样。不过这并不妨碍我把这两台尺寸相近的手机拿来比一比。先说在前面,价格差距摆在这里,我不会期待小米12 能比肩甚至超过 iPhone 13,但以目前小屏产品的标杆为榜样,或许我们也可以看一看小米12 的产品力究竟如何,又有没有购买的价值。
外观尽管每年稳定更新,但小米的数字旗舰在外观设计,特别是镜头模组的设计上并没有体现出同一个产品线的延续性——当然,我们也必须说一句,除了 iPhone 和三星,似乎也没有别的品牌有这个底气和胆量去延续前代的设计风格。
相比起小米11 辨识度很高但是美观上争议颇多的设计,我个人是更偏好于小米12 的;而从社区的反馈来看,大部分用户似乎也与我持有相似的观点。
相对稳重的镜头deco 没有喧宾夺主、过度吸引眼球;镜头deco上分割装饰线的加入则堪称点睛之笔,充分体现了镜头deco的秩序感。
而具体到后盖的 CMF 上,小米也摈弃了曾经尝试过的渐变、反射变色等花哨套路,在小米12 上应用了做工精致的 AG磨砂玻璃纯色后盖,比如我手上这款蓝色配色,无论是触感还是观感,都完全对得起价格。
至于手感,或许较小的屏幕尺寸、机身宽度都让大家对这款手机的轻薄性充满期待,但对比相似尺寸的 iPhone 13 与三星 S21/S22,小米12 180g 的重量、8.16mm的厚度还是相对偏重、偏厚的。握在手上可以很明显地感觉到厚度和“扎实”的手感——再一次地,这一点非常见仁见智,有些人觉得重量令人安心,而有些人则会吐槽小屏名不副实。不过考虑到小米12 相对充分的堆料与电池容量( 4600mAh ),这个重量是可以被一定程度上接受的。
性能小米12 搭载了最新的高通旗舰SoC 骁龙8 Gen1,这颗芯片的“实力”我们早有了解 —— CPU 挤牙膏,GPU 踩牙膏,同时能效比继续翻车,功耗、发热问题严重。
从跑分数据来看,CPU 仍然是 A15 的强项,无论是单核还是多核都遥遥领先与骁龙8 Gen1,而从 GPU 的数据来看,3D Mark 基准测试下,小米12 与 iPhone 13 跑分相差无几,GFXBench 也显示了同样的结果。
这其中的原因也很简单,小米12 对 CPU 做了明显的降频控制——大核频率被控制在 1286MHz 以下,中核最高频率也不过 1209MHz,但即使如此小米12 的平均功耗( 4.7W )仍然比 iPhone 13( 3.5W )高出了 34%。要知道,这还是 iPhone 13 的画面渲染分辨率高于小米12 的情况下实现的。
这也就导致,即使小米12 比 iPhone 13 在散热堆料上相对更足,但机身却依旧更热一些。
我其实能够理解小米的这个调度策略:骁龙8 的功耗有目共睹,而小屏机在散热上一定是不足的——堆料更少、机身更小,散热效率更低。这种情况下如果不限制运行频率,机身温度必然达到一个不可忍受的水平。只有通过降分辨率、降频的方法压低功耗,才能让机器在极限性能压力下不因为过热重演小米11 系列的悲剧。
毕竟骁龙8 的性能还是很强的,对于绝大多数日常场景来说,只要调度不翻车,做好温控也仍然能够轻松应对。
面对高通的持续“摆烂”,恐怕消费者们只能再多多期待天玑 9000 的表现,或者转投堪称 yyds 的 iPhone 阵营了。
续航小米在发布会上花了不少篇幅强调它在电池上的投入。的确,把一块 4600mAh 的电池塞进这样一个相对迷你的机身是非常不容易的。要知道,相似尺寸的 iPhone 13,电池容量只有接近 3100mAh。
那么电池容量的领先能否让小米12 在续航上超过 iPhone 13 呢?这其实并不只取决于电池容量,跟机器的功耗控制同样密不可分——而这,就又到了 A15 碾压骁龙8 的时候了。
在连接wifi、最高亮度的环境下,我跑了一个包括了低、中、高三种不同负载场景的综合续航测试,可以看到的是在测试结束的时候,iPhone 13 的剩余电量反而比小米12 更高,A15 和系统优化无疑在其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当然,凡事都有代价——这种算法更偏向于速度,对比 CMOS 尺寸更小的 iPhone 13,在暗光环境下的细节质量反而略逊一筹。
在长焦方面,小米12 使用主摄裁切,实际使用来看在 2X 这个构图较为常用的倍率上表现还算不错,得益于较高的像素数在画质解析力上要胜过 iPhone 13 一筹。但更长的放大倍率下数码裁切的劣势凸显,画质明显下滑。如果大家的拍摄习惯中有比较多的长焦需求,那么还是选择一部带有光学长焦的手机更好一些。
系统先把结论摆出来:MIUI13 在 MIUI12 的基础上做了很多的优化和修复工作,本身的创新和突破并不多;而如果要拿 MIUI13 和 IOS 这种堪称标杆的系统对比,还为时尚早。
MIUI12 可以说是相当“命途多舛”的一代系统,发布时号称动效比肩 IOS、隐私保护领先安卓,但是随后就由于过多的 BUG 与卡顿问题口碑快速下滑,叠加骁龙 888 糟糕的发热控制与能效比,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拖累了小米的口碑,特别是高端产品线的口碑。
也正因为如此,MIUI12.5 和 MIUI13 没有将精力放在更多的新功能上,而是补课——一方面,将最影响体验的卡顿、掉帧、性能调度等问题重点优化,另一方面通过降低动效、“阉割”毛玻璃特效等方式降低系统负载,用特效换流畅。
不得不说这个策略还是比较成功的,至少在我使用小米12 的这段时间里面,遇到的各式 bug 屈指可数;虽然还是会碰到诸如打开应用返回桌面后会重写进入 APP 界面,或者应用无法响应的情况,但整体而言使用的流畅度还是有保证的,MIUI13 不会成为负体验的来源。
其他在屏幕方面,小米12 选择的是华星光电的 FHD 类钻排 120Hz OLED 曲面屏,由于屏幕尺寸较小,在使用过程中我并没有感觉到画面的精细度上有任何问题。但是在峰值亮度、可视角度、屏幕的通透性方面,我的主观观感来看相比三星顶级屏幕仍然有一定差距。
除此以外,在外围素质上小米12 延续了小米系一贯的高性价比传统,X轴线性马达、对称双扬声器、NFC、红外都有配置,对于在意响应功能的用户来说,这无疑是好消息。
总结在4000元的价格上,小米12 能给消费者带来什么独特的价值呢?严格来说,恐怕只有同价位独一份的小屏与握持感这一点,但小米12 不错的主摄表现、优秀的外观设计与质感、全面的充电配备也同样对得起价格,而屏幕素质、续航表现、系统流畅度也都在及格线以上、没有拖整机的后腿。
不过受限于体积,小米12 的性能释放相当之保守,游戏体验离出色还有不小的距离。
因此对于一些需求比较特化( 比如重度游戏需求,重度影像需求,超长续航等 )的用户来说,它显然不是好的选择;但如果你想要的只是一个日常使用的主力机,又或者有着小屏产品的情结,那么小米12 还是对得起它的价格,和消费者的选择的。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