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 易利民 笔名 谭匠
当今版本的《周易》,是经过了宋朝全面整理过后的版本。这个版本是根据儒家学说改动后的一个版本。但因为它属于卜筮书书籍之类,所以,儒家也不可造次乱删乱改。何况《周易》也是一部卜筮需要发展的史书。卦辞、爻辞,虽然成为卦、爻之辞,但其含义并非是一成不变的逻辑。它的变化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存的改变来推理过去,预测未来的谶言之书。因此,在通过占卜之卦,观看卦爻之爻动的变化及成它卦之后,判断的吉凶和记载确定吉凶的一些谶言而已。
《易经》究竟是本什么书?从春秋时代开始,便长期争论不休,直到今日。《易经》列为《四书五经》有一点是儒家最脆弱的软肋,因为《易传》服务于《易经》,所以解释《易经》不采用《易传》所传授的方法运作,这就是伪作。这种伪作,就是鬼画桃符,一顿乱解。所谓一顿乱解,就是没有逻辑性,指鹿为马。曾仕强所讲《易经的奥秘》时,观众听听起来萎靡不振,这就是讲《易经》时,拐弯磨角地脱离《易传》知识导致的一种结果。因为《周易》书中《易经》、《易传》的组合,不是强扭的瓜,而是炎黄民族文化发源史上,通过卜筮方法研究宇宙中一事一物的过去、现在、将来的吉凶搭档绝配篇。
“《易经》一书,在先秦称为《周易》,从汉代开始,被尊为《经》,称为《易经》,为儒家的五经之一,并居其首。” 儒家为什么要将《易经》尊为五经之首呢?这不是儒家“饮水思源”,“认祖归宗”的文化脉络之思路,而是董仲舒要将儒家文化䇄立于道、法、墨等诸家文化之首,创始自己儒家文化是炎黄民族文化之先驱,而将《易经》得势时据为己有。所谓据为己有,就是要在炎黄民族文化中采取“喧宾夺主”,“挖根称祖”。
《易经》是《周易》其书部分之一。《周易》其书讲的是整个宇宙运行规律的变化。《易经》讲的是卜筮宇宙中一事一物之生存规律的变化,或说一事一物运行规律的变化。因为,《周易》为太极为卦,易为变化为爻,经文之爻动,由阴化阳、或由阳化阴,故爻变后之经文,称谶言。所以《易经》怎么能从《周易》中抽出去另立“山头”呢?所以,《易经》不能成为“群经之首”,这是其理之一。
《易经》中,共有卦、爻辞450条。但是,太极为卦,卦由爻组成,爻动则卦变,卦动则卦辞、爻辞则变。于是,64×64=4096卦变之辞,较之《易经》卦、爻辞有近10 倍,从而极大地帮富了占卜的信息内容。因此,《易经》后来就演绎成为另一本书《焦氏易林》。 所以,《易经》不能成为“群经之首”,这是其理之二。(个人探索 谨供参考)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