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字源头探索(二):每一个“八字”都是宇宙中一个四维时空的坐标点
1、年月日时到底是什么?
一个人出生的时间,即年月日时是什么?
年是地球绕太阳转的圈数。1955年是公历纪年,以相传耶稣基督诞生年作为元年算起,1955年就是第1955圈。当然干支纪年是60年一个周期,1955年是乙未年,就是这个60年甲子周期的第32圈。
月在干支体系里是地球绕太阳运行到某段位置的标记。古代中国将一年分成24个节气,每两个节气为一个月。这个月是戊寅月,就是第一段的位置。
日当然是地球自转一圈的标记。丙辰日就是指在戊寅月这段位置地球自转圈数的标记,丙辰是第20圈。
时在干支体系里是将一日分成12个时辰。戊戌时指的是地球自转到“戌”位置(第十一段)的标记。
这样,十天干最开始就是代表五大行星,但是多了“阳”和“阴”的标识,所以是十个标识即十个汉字。“阳”和“阴”的标识到底代表什么已经无从可考了。那么接下来其实就好理解了。甲乙代表木星的阳和阴、丙丁代表火星的阳和阴、戊己代表土星的阳和阴、庚辛代表金星的阳和阴、壬癸代表水星的阳和阴。
但是,光有阴阳行星特征记录的十天干还不够,因为行星在地球上被观察到时还有很多其它的复杂特征需要记录。所以,十二地支则与那些周期性的与“时间”相对应的行星特征被赋予某种汉字符号而发明出来了。剩下的就是我们今天所知道的了,比如,子的人元是癸,午的人元是丁己,卯的人元乙,酉的人元辛,等等。每个地支对应于某一个天干或者几个天干,但同时也可以与其它天干组合。每种组合都可以记录下一个或者几个行星出现的特征。
3、六十甲子表
当然,六十干支又更复杂。干支体系虽然最初用来记录五大行星在地球上出现的规律,但由上段的分析可知,“五大行星”在地球上出现的规律特征是周期性的,有节奏的,是与“时间”发生相对应关系的。所以干支体系当然也可以用来记录时间。
但是,为什么是“六十干支”而不是“一百二十干支”呢?中国古人发明的干支体系,是十个天干,十二个地支。那么干与支的组合,本来应该是十乘十二,等于一百二十,应该是“一百二十干支”的呀。
今天我们都知道古埃及、古巴比伦的文明很发达。古巴比伦所用的“六十进制”,到今天依然在用。比如一小时六十分钟、一分钟六十秒。也就是说,古巴比伦人认为“时间”的记录用六十进制更方便准确。那么,中国古代用来记录时间的“六十干支”,到底是某种天文观察的结果、即“六十进制”是一种依据天文观测计算的结果呢?还是咱们古代与古巴比伦文明有某种联系呢?不得而知。总之,古人发现,在用干支记录时间的时候,还是用“六十”进制进行循环更好。所以我们一直到今天都用的是六十干支循环记录时间。
六十甲子表顺序运行,记录行星出现的运行规律。周而复始,方便快捷。同时因为汉字本身是一种符号,这样就把这种规律符号化了。将某些系统的规律使用符号化推演常常会引发革命性的突破。比如,数学的符号化,即用方程式取代语言描述来表达几何规律,或者是用符号表达四则运算、未知数、系数、方根等等,是数学的一大革命,为以后微积分的出现和数学的各种革命和跃进发展奠定了基础。而依托六十甲子表构建的干支五行逻辑体系也是一种咱们中国人的伟大革命成果。
需要注意的是,六十甲子表其实就是用行星计时,也就是五星计时。但是中国古人已经知道了并且已经使用了太阳计时(即年、节气、月的概念),为什么还要多此一举、用五星计时呢?
这是因为使用五星计时,可以很方便快捷地知道对五星的观察结果。由于每颗行星的观察方位都必须由它及地球在同一时刻相对太阳的位置来共同决定,那么反过来,如果用五星计时,就是已知五星方位,在这个“五行”发明者的天文体系里,也可以很方便地知道地球与太阳的关系。也就是说,五星计时可以很方便快捷地知道五星及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也就是“五行”和太阳对地球上的人或者事物的影响。这样,使用“五行”干支,就可以很方便地推算预测地球上的人或者事。这在某些体系里,比如术数、中医或者其它玄学体系里会特别有用。
...未完待续,敬请期待 八字源头探索(三)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