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爆满、高铁票售罄,旅游业却“反常”的不景气,3大罕见旅游现象所导致。
这两天,有着“西北第一秋景”美誉的新疆喀纳斯景区,因为游客量达到了景区最大承载量,临时关闭了线上和线下售票渠道。
除此之外,国庆临近,人们发现许多旅游城市的高铁票也是一票难求。
回顾今年暑期,各大热门旅游胜地人山人海,人气不减当年,就连暑假期间前来云南的高铁票,都时常售罄一空。
可能好奇的人不止我一个,明明景区处处是人,出行游客更是多得把高铁票都抢完了,为何国内旅游业却仍然不景气?几经深度思索之后,我总结出旅游领域的3大反常现象。
一、线上旅游订单对实体门店的影响
“咨询的游客很多,但成单却很少”。对于今年的旅游业,无论是从事民宿,还是从事跟团定制游的旅游从业者,普遍有这个感觉。
随着各大线上旅行APP的普及,如今的人们,可以通过各种旅行APP在线完成预定酒店、门票、租车等业务的进程。各类旅游产品,也因线上网络的出现,其价格变得越来越透明公开,游客可以在各个平台之间进行比价、筛选。旅行社门店的实体业务,首当其冲,业绩下滑明显。
二、旅游从业者与受众的关系,过于“供大于求”
尽管身为旅游业的从业一员,我也不希望提及这一点,但旅游业从业门槛低,这是众口不争的事实。今年旅游彻底放开后,大批创业人员盯准了国内的旅游商机,“三年没出去玩了,今年入驻旅游业,肯定能大挣一笔”。
抱着如此的想法,过多旅游从业者,突然涌入旅游行业,导致旅游行业内卷严重。旅游放开后,人们出游的意愿是强烈的,但由于旅游行业竞争太大,同行之间不断通过压低价格的方式来招徕游客。
整个9月,刚过暑假,各大租车平台上的租车价格便出现猛跌的趋势。激烈的竞争压力下,不少公司的租车价格已经清一色的低至一天“7元、5元、1元”,甚至“0元”。
可想而知,今年的旅游业整体收益状况,有多吃紧。
三、国内旅游业正掀起一场罕见的“反向消费”模式
以往,人们的出游习惯是报团、进景区、住酒店、买特产,但如今人们的消费习惯变了,开始往“反方向消费”。
1、报团:自驾游正渐渐覆盖跟团游,哪怕自驾游花费更多,人们也愿意把钱握在自己的手中,一笔一笔地从自己手中看得见地消费出去。并且,对于部分旅游爱好者来说,他们认为自驾游更为自由、私密、随性,旅游体验更佳。
2、景区:人们不再将进景区视为首选、或者必选的旅游方式,而是变得更加佛系,偏好于去一些人少、开阔的小众景点,享受人与大自然的和谐相处;来到大理住了快一年,不仅仅是我一人,连我遇到的数10位前来大理旅游的朋友,除了免费的古城、洱海外,收费的A级景区,一个也不曾进去过。我们的想法是,“感觉排队、买票、检票这一系列的行为,似乎没有必要”;
3、酒店:热门旅游胜地周边酒店在旺季期间的涨价行为,虽然属于市场经济因供求关系发生变化的自调节现象,但这也引起了许多游客的抵触心理。许多游客不再将酒店视为唯一休憩场所,必要时,游客将车开进自驾营地睡一晚,或者把车内空间打造成床车,再或者以搭帐篷的方式休息一晚。虽然以上休息方式缺乏酒店房间的舒适、干净与便捷,但这也不乏成为一种户外生活的野趣体验与独特回忆。
4、特产:对于类似银器、玉器、茶叶等特产,人们的消费观变得更加谨慎了。不再盲目听信讲解员的推销,而是从实用性方面考虑其是否为自身真实所需,能够派上实际用处。相比于这些或许更具收藏价值的物品,人们更宁愿把钱花在实实在在的吃喝玩乐方面。
所谓“反向消费”,简而言之,也就是人们的消费行为变得更加理性、务实,追求性价比了。曾经那些把人们的钱都引向刀背上的产品,不再被人们所盲目跟风认可。人们开始学会把钱都花在刀刃上,国民素质正愈发个性、清醒、理智。
#头号新车##购车行情速递##秋日生活打卡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