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准备讲关于袁隆平的人物通讯《喜看稻菽千重浪》,看到了好多自己不了解的知识,整理一下,曾送给各位条友。
一、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利用水稻的国家
世界上究竟是谁发明了水稻种植?这个问题在学术界争论了100多年。 1973年,浙江余姚河姆渡原始遗址的发现,使中外学者不得不重新下结论:最早的种稻人就是长江下游的中国先民。
距今7000年前的河姆渡遗址的出土物中,有大批稻谷、米粒、稻根、稻秆堆积物。这些丰富遗存,证明早在7000年前,我国长江下游的原始居民已经完全掌握了水稻的种植技术,并把稻米作为主要食粮。最早的水稻种植仅限于杭州湾和长江三角洲近海一侧,然后像波浪一样,逐级地扩充到长江中游、江淮平原、长江上游和黄河中下游,最后形成了今天水稻分布的格局。
水稻在我国推广种植后,很快传到了东亚近邻国家。大约在3000多年前的殷周之交,我国水稻北传朝鲜、日本,南传越南。汉代,中国粳稻传到菲律宾。公元5世纪,水稻经伊朗传到西亚,然后经非洲传到欧洲。新大陆被发现后,再由非洲传到美洲以至全世界。
二、初中历史学过的“占城稻”是啥意思?
宋代占城稻是中国古代典型的外来农作物品种。其在唐末五代传入福建,随后在宋政府的主导下向北扩散,出众的优良品性使其成为长江流域占统治地位的粮食作物,而伴随着地理环境不同,相继演化出繁多的新品种。所以,占城稻对长江流域稻作系统产生深远的影响。
占城稻引进无疑是对外贸易发展的结果。关于占城稻的资料,以《宋史·食货志》的记载最广为人知,以《宋会要辑稿·食货》的记载最为详尽,以《淳熙三山志》的记载最为具体(早、晚占城)。占城稻并非仅指占城国种植的稻,而是印支各国普遍有的稻种。占城五谷,以稻为首。该卷《真腊国》条亦云:“厥土沃壤,田中畛域,视力所及而耕种之,米谷廉平。”
印支半岛之安南、占城、真腊盛产稻米,由于耕作粗放,无灌溉设施,稻米任其自然生长。这和广西地区的情况差不多,直到南宋,岭外的水旱稻种植方式就是如此,《岭外代答》卷三《惰农》条云:“其耕也仅取破块不复深易,乃就田点种,更不移秧。既种之后,旱不求水,涝不疏决,既无粪壤,又不耔耘,一任于天。”占城稻耐旱、耐涝的特性可能就是在这种特定的自然环境和粗放的耕作方式中形成的。占城稻虽以占城为名,但在广西地区和安南、占城、真腊等国普遍种植。
占城大使曾将占城稻作为进贡献给宋朝,由于占城稻的生长期短等特点,在宋朝迅速普及,提高了作物产量。
三、水稻的分类
(一)一年能种几季稻?
在我国,海南省,云南的西双版纳属热带,一年三熟(五一节时已收第一季)。长江南北亚热带地区,一年二熟。东北因气温低的原因,一年一熟。
(二)早稻和中晚稻
早稻 是指栽培时间较早且成熟早的南方籼稻,以产季不同区分于中稻、晚稻。
根据水稻播种期、生长期和成熟期的不同,又可分为早稻、中稻和晚稻三类。一般早稻的生长期为90~120天,中稻为120~150天,晚稻为150~170天。它们的播种期和收获季节,由于各个地区气候条件的不同,也有很大的差异。
早稻生产的大米称为早籼米或早米,口感较差,一般作为工业粮或储备粮。
长江以南,珠江以北,多为一年两季,即早稻和晚稻,或者早稻与中稻。
海南,以及广东,广西少数地区为一年三季,分早稻,中稻,晚稻。
(三)籼稻、粳稻和糯稻
籼稻,栽培稻的一个亚种,高100厘米左右,叶色淡绿,剑叶长37.4厘米,宽1.7厘米,株型松散适中。穗长20厘米,每穗粒数120左右,结实率80%以上,成穗率80%以上,平均千粒重25.6克,谷粒狭长,颖尖无色,问有短芒。米粒洁白光亮,精米率70%左右,糙米率80%,垩白粒率低于30%,直链淀粉含量15.42%,蛋白质含量8.2%,赖氨酸含 [1] 量0 30%。腔稠彦软,食昧,品靥捍。
粳稻(拼音:jing,)粳稻是水稻的一个品种。粳稻需要日照时间短,但生长期长,比较耐寒,米质粘性强,米粒短圆,蛋白质含量较高,口味好。粳稻碾出的米叫“粳米”,有的地方把“粳米”称作“大米”,其实粳米只是大米(稻米)的一个品种。
粳稻,茎杆较矮,叶子较窄,深绿色,米粒短而粗,其米粒不粘。粳稻籽粒阔而短,较厚,呈椭圆形或卵圆形。籽粒强度大,耐压性能好,加工时不易产生碎米,出米率较高,米饭胀性较小 。
糯稻,为禾本科一年生草本植物,是稻的粘性变种。
糯稻与其它稻米最主要的区别是它所含的淀粉中以支链淀粉为主,达95~100%。其颖果平滑,粒饱满,稍圆,脱壳后称糯米,又名“江米”,外观为不透明的白色。
糯米富含蛋白质和脂肪,营养价值较高。糯米是制造粘性小吃如粽子、八宝粥、各式甜品和酿造甜米酒的主要原料。
(四)怎么分辨籼米、粳米、糯米?
人们根据米煮熟以后的黏性,把米分为黏的和不黏的两类,把黏的称为粳米,不黏的称为籼米。后来又把一种最黏的米叫做糯米。现在已经弄清楚这种黏性差别的来源——主要是三种米的淀粉状况不同而造成的。
糙米是稻谷的胚乳部分,并带着一个小小的胚。加工后的白米只留下胚乳部分,胚乳细胞里面有淀粉;淀粉是许多葡萄糖分子组成的。这种淀粉的成分有两种:一种叫直链淀粉,大约由500个葡萄糖分子组成,连接起来排列成直线状;一种叫支链淀粉,大约由1000个以上的葡萄糖分子组成,排列成分枝状。米里的支链淀粉成分高的,煮熟后黏性大。相反,米的直链淀粉成分高的,煮熟后黏性小。拿糯米来说,就有80%以上或几乎全部是支链淀粉,直链淀粉成分极少,只占1%左右。籼米只有直链淀粉。粳米的直链淀粉成分比籼米要少。
米的透明度也不一样,籼米和粳米是半透明的,而糯米不透光,看上去呈乳白色,像蜡一样。有一种糯米叫“阴糯”,也像粳米或籼米,半透明,但一经烘干就变成乳白色不透明。因此,国外把不透明的糯米称为“蜡质”米,把半透明的籼米和粳米称为“非蜡质”米。
从米粒的形状看,籼米和粳米有区别,而籼米、粳米同糯米没有多大区别。籼米是狭长的,一般是扁平的;粳米则短阔些,浑圆些;而糯米的形状,有的像籼米,有的像粳米。
(五)巨型稻和海水稻
巨型稻,身形笔挺,穗长粒多,圆润饱满,稻穗的粒数多的可达800粒,每千粒稻谷重28克左右,预计亩产可突破1000公斤。2016年,夏新界带领课题组和湘丰集团合作,在长沙地区种下第一批。
2017年10月16日,由中科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夏新界研究员领衔的水稻育种团队宣布,历经十余年研究,团队日前培育出超高产优质“巨型稻”:株高可达2.2米、亩产可达800千克以上、具有高产、抗倒伏、抗病虫害、耐淹涝等特点。经农业部植物新品种测试中心DNA指纹检测,以及华智水稻生物技术有限公司56k水稻SNP基因芯片指纹图谱检测,确认“巨型稻”是一种水稻新种质材料。
海水稻(耐盐碱水稻),是指能在盐(碱)浓度0.3%以上的盐碱地生长、且单产可达300 kg/667 m2以上的一类水稻品种。 海水稻是一种介于野生稻和栽培稻之间的普遍生长在海边滩涂地区,具有耐盐碱的水稻 ,比其他普通的水稻具有更强的生存竞争能力,具有抗涝、抗盐碱、抗倒伏、抗病虫等能力 。
1986年,广东海洋大学研究员陈日胜在湛江海边发现了第一株野生海水稻,申请了原农业部植物新品种专利,定名为“海稻86”,这被袁隆平院士评价为继杂交稻之后水稻行业的又一次重大革命性突破。2016年,袁隆平院士团队与陈日胜合作,次年10月测产,海水稻开始广为人知。
2017年,中国工程院院士、“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领衔成立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并联合多家科研单位成立中国首个耐盐碱水稻区试协作组 。2020年,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在全国的海水稻示范种植面积由原来2万亩扩大到10万亩;9月下旬起,10万亩海水稻陆续完成测产;其中,新疆喀什、宁夏石嘴山、黑龙江铁力和山东东营、潍坊、青岛等地测评亩产均超千斤 。
四、袁隆平先生对水稻的贡献
袁隆平是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带头人,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发明“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成功研究出“两系法”杂交水稻,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他是中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袁隆平因多器官功能衰竭在长沙逝世。虽然他人以去世,但留给人类财富却永远值得我们怀念。
袁隆平曾说,他曾经做过一场梦。他说,他梦到和同事看见了巨大的水稻植株:稻穗像扫帚那么大,稻粒如同花生一样大。在梦中,他们躺在这些巨型水稻的阴影下。把这个梦变为现实成了他们的目标,为此他一直在努力。他是当代神农。
50多年来,始终在农业科研第一线辛勤耕耘、不懈探索,为人类运用科技手段战胜饥饿带来绿色的希望和金色的收获。他的卓越成就,不仅为解决中国人民的温饱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贡献,更为世界和平和社会进步树立了丰碑。
五、我国建国以来在水稻种植上取得的成就
1.稻谷单产(单位:hm2,公顷;t:吨)
1949年仅1.89t/hm2,在1950、1966、1979、1983和1995年分别跨过2、3、4、5、6t/hm2,单产最高为1998年达到6.366t/hm2。单产自2t/hm2到跨过6t/hm2,每跨越一个台阶(1t/hm2)分别经历了16、13、4和12年。水稻单产的迅速提高,是我国政府正确实施“一靠政策、二靠科技、三靠投入”的体现。在科技上应归功于现代改良品种(常规矮秆品种与杂交稻)的大面积推广,科学施肥、病虫防治以及不断改善灌排设施等因素。
2.稻谷总产
稻作历史上总产量最高的3个年份为1997、1998与1999年,分别达到2.007亿t、1.871亿t和1.849亿t,分别占当年全国粮食总产量的40.6%、38.8%和39.0%。1997年的稻谷总产量为历史最高纪录,占当年全国粮食作物总产量的40.6%。
3.播种面积
自1949年起,经历50余年,全国水稻播种面积增加不到20%。1966—2000年除1968年外,播种面积稳定在3000万hm2以上,而以1976年为最大,达3621.73万hm2,占当年全国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30%,为历史最高纪录。
六、水稻单产提高的意义
先看下图,2006---2016年水稻种植面积
再看下图,2006---2016年水稻产量
2006年,水稻种植面积2894万公顷,总产量18172万吨,亩产量837.23斤;
2016年,水稻种植面积3016万公顷,总产量20693万吨,亩产量914.81斤;
2020年全国水稻单产为7044.0kg/h㎡,比2019年略降(亩产量939.2斤),主要是受长江中下游地区洪涝和寒露风等不利气候条件影响,但仍为历史次高水平。
从2006年到2020年,水稻亩产增加了102斤,那么3016万公顷土地上就一共增加了23072400000公斤,
而国际粮食安全标准线为人均400公斤,也就是说可以多养活5768万1千人。
据第七次人口普查统计,2020年山西省人口为3491.56万人,北京市人口为2189.31万人,合计5680.87万人。
也就是说,这14年增加的粮食完全可以养活全山西省和北京市的人口,还有富余!
恭喜你,领取到一张面值 0 元的优惠券
只有购买全集内容 0.00 元,才可抵扣使用。
有效期截止于:2020-12-12 23:59
是否立即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