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媒体 > 三农 > 每年200多天泡在田地里,研究“不怕冷的水稻”!“80后”科学家为中国粮装上“中国芯”
每年200多天泡在田地里,研究“不怕冷的水稻”!“80后”科学家为中国粮装上“中国芯”
来源:极目新闻
2022-06-02
168
管理
极目新闻记者 李碗容 摄影记者 王永胜 通讯员 杨文 谢娅 5月2日16时,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的试验田里,一个戴着草帽、穿着胶鞋的年轻人,正蹲着查看水稻苗的生长情况。远远望去,就像是在辛勤劳作的农民。 他,是该院粮食作物研究所研究室主任周雷。39岁的他,在水稻遗传育种领域已耕耘了18年。 带领团队培育16个优质高产水稻新品种,在国际上首次成功克隆、并解析分子机理的水稻生殖生长期耐冷基因CTB4a,攻克籼稻花药培养力低下的技术瓶颈……为中国粮装“中国芯”贡献青春力量的周雷,5月3日被授予第26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 周雷 一次次啃下育种技术“硬骨头” 培育16个优质高产水稻新品种 和气候赛跑,抢种抢收——周雷的生活节奏与农民几乎一致。 5月2日,回洪湖老家看望完父母后,他便匆匆赶回武汉,换身衣服又去了地里。 试验田里有团队刚插的早稻秧苗。他蹲下身子,轻轻地抚摸着禾苗,观察其生长情况。 周雷在田间作业 “水稻要实现高产,不仅要抗病虫、抗倒,还要能抵抗低温等胁迫。”周雷介绍,倒春寒、寒露风等低温灾害逐年增加,导致我国每年粮食损失高达数亿吨。 历经10多年攻关,2017年,他和团队在国际上首次成功克隆、并解析分子机理的水稻生殖生长期耐冷基因CTB4a,对水稻耐冷品种选育、改良低温等不利条件下水稻品种高产稳产性等,具有重要意义。这一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权威期刊,彰显了我国在水稻耐冷基因克隆领域的领先地位。 “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水稻良种是水稻产业的‘芯片’。”湖北省农科院院长、水稻首席专家游艾青说,作为农科院国家重点领域创新团队——水稻分子及细胞工程育种创新团队的执行首席,周雷甘坐冷板凳、勇做挖井人,一次次啃下育种技术与方法等基础研究“硬骨头”。 周雷在实验室工作 记者看到,周雷的实验室柜内,摆满了数百个玻璃瓶,有的已长出嫩叶,有的还是花药刚培养出来的愈伤组织。他说,“这些都是用来研究提高育种效率的。”他和同事创造性构建出分子标记与花药培养相结合的高效籼稻育种技术体系,大幅提高籼稻花药培养效率,花药培养力提高7倍,达国际领先水平。团队的科研项目“长江中游优质中籼稻新品种培育与应用”,获2020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目前,周雷所在团队已选育出16个优质水稻新品种,在湖北累计推广5000多万亩,增产粮食超过30多亿斤。超市常见的“国宝桥米”“瓦仓米”“虾乡稻”等,都是他们育成的品种种植的米。团队项目“优质高产两系杂交中稻系列新品种选育与应用”,还曾获得湖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周雷展示团队研究的大米 “劳动节就是用来劳动的” 每年泡在田地200多天 “科技创新水平过硬,源于他特别能吃苦,做事有干劲、有韧性。”作为周雷的师傅,游艾青特别欣赏这个年轻人。 这个“五一”假期,周雷除了下地研究,还要和团队成员一起,将在海南试验田收获的种子进行整理编号,赶在五月播种。他打趣地说道,“劳动节就是用来劳动的。” 团队成员刘凯做种子整理 一年365天,他几乎有200多天泡在田地和实验室里。跟着水稻生长的节奏,往返于武汉和海南陵水基地之间。 周雷在做育种工作(历史图) 同事刘凯介绍,在陵水基地试验田里,周雷经常在稻丛间一蹲就是几个小时。炎热的季节,上面太阳晒,下面水汽蒸,身边蚊虫绕……他却能聚精会神地把住穗头,剪颖、去雄、套袋、授粉、封口、记录、建档。工作结束,人就像从水里捞上来一样。 2016年夏天,湖北遭遇恶劣天气,试验田被淹。周雷没有丝毫犹豫,直接奔向1米多深的水里抢救稻苗,忙碌了一上午。团队成员徐华山回忆说,“上岸时,他的腿部因在水里浸泡时间太久而发白。” 在另一名同事闸雯俊看来,周雷为人谦逊,很有奉献精神。“他很好地践行了‘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活,总是抢着做争着做,但是分功劳时,往往退到后面。”闸雯俊说。 周雷做研究中 农民儿子对土地爱得深 读完博士投身种业研究 敬农爱农,周雷也是农民的儿子。 5月1日,他抽空回老家洪湖探望父母时,还专门给老人家“汇报了”自己的科研进展。 “我在农村长大,父母靠务农供我上学。我心里一直有个愿望,希望用科技来助力国家农业发展,让农民的日子越来越好。”周雷说。正是因为这样,2000年高考时,他填报了华中农业大学农学专业。顺利入学后,学校的陈华癸、张启发、傅廷栋、熊远著四位院士的故事,让他对农学道路充满了憧憬。2004年,他考入中国农业大学“硕博连读”,开始进行农作物遗传育种研究。 2009年,博士毕业后,他选择了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加入游艾青领衔的水稻分子及细胞工程育种创新团队。 “游院长在水稻育种领域钻研了大半辈子,一直是我的榜样。”周雷告诉记者,游院长常用自己年轻时的故事,激励大家要更加勤勉。原来,游艾青刚参加工作时,“五一”期间去野外玩了一趟,被导师狠狠地批评了:“做农业工作的,5月是关键时期,哪还能出去玩?” 节假日不休,是农业科研人员的常态。2016年,周雷所在团队入选科技部国家重点领域创新团队。2019年,团队获农业农村部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优秀创新团队奖。 目前,周雷已成长为湖北省农科院最年轻的研究员。去年,他还成为首批湖北实验室之一的洪山实验室的专家团队成员,站上了生物种业科学创新的更高平台。 周雷和团队工作人员交流 签军令状带着农民一起增收 让“湖北米”成优质米代名词 “湖北是农业大省,和很多地方一样,农业生产也面临转型升级。”作为湖北省科技特派员、湖北“博士服务团”成员,周雷还对口帮扶21个贫困村和30多家企业发展高档优质稻订单种植。近年来,他几乎走遍荆楚大地,为农户们送去新品种、新技术,助力乡村振兴。 2017年,周雷带队在天门推广优质湖北稻品种“巨2优60”。最初,当地的种植大户和企业很担心产量。他干脆就在种植大户和企业处住下来,详细给他们讲解新水稻品种的优势和种植方法,还帮助农民分析市场、讲解政策。看到农民们心动了却又犹豫时,他跟种植大户签下了军令状。当年,这个种植大户第一年试种了50亩,10月丰收季时,亩产1400多斤,品质也很高。第二年,周边的种植户纷纷主动找到周雷,也要种植该品种。“农民挣钱都不容易,产量高、品质好,他们才会信任你。”周雷说。 2020年疫情居家期间,他不但就近指导育秧合作社复工复产,还带领团队制作抖音小视频,线上指导农户春耕备耕。不少农户给他发来微信致谢:“有您的鼓励,我们有信心把疫情耽误的时间抢回来!” 企业需要什么,他就研究什么。前几年,有企业反映,市场对大米的香味要求更突出。周雷和同事培育出浓香型优质高产新品种鄂中6号和华夏香丝,品质与泰国香米不相上下,稻米收购价比普通大米提升30%到50%。今年4月20日,他还带队到安陆推广“华夏香丝”品种,对种植技术进行现场指导。“我们最近已经种了6000亩,周雷教授指导我们很有耐心,期待着今年的丰收。”安陆市秋之乐农业技术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高兴地说。 周雷下乡指导农民合影(左4) 近年来,他带团队累计推广示范水稻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30余项,让“湖北米”成为优质米的代名词。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
0
点赞
赏钱
0
收藏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华威派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 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华威派)”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 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
QQ:2443165046 邮箱:info@goodmaoning.com
关于作者
轻随风之舞(普通会员)
点击领取今天的签到奖励!
签到排行
0
0
分享
请选择要切换的马甲:

个人中心

每日签到

我的消息

内容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