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喜欢讲风水。建筑朝向、地形地势、室内布局有太多讲究。小到一家乔迁,大到皇室的宫殿选址,总想寻一个风水宝地,图个安居乐业、驱鬼辟邪、吉祥运势。
究竟什么是风水之道?风水作为一种相地之术,其实就是对自然地理的考究,自然条件主要是由山和水的走势来决定的,古代的人们将这种道理总结为风水的学问。这就是说,自然环境造就了风俗民情,进而对人们生活、生产与居住各方面产生影响。
比如上古时期的大禹治水和大尧观测天时,得地利、顺天时,都是在调适和大自然的关系。这些成功的经验在告诉人们天时、地利、人和的重要性。顺应自然的规则,事半功倍;若要逆向而行,则会招致失败和惩罚,这一点从古至今都没有改变过。
关中地区历代都城分布情况
复旦大学历史系的韩昇教授总结到:中国强盛的王朝都会定都在长安,这是因为这里环山带水,固若金汤,内部幅员广阔,安全富庶,进可攻,退可守。所以古人称得关中者王天下。老百姓在这里得先王遗风,形成了有序的生活形态,勤于耕作、民风敦厚。
如果追溯上古时代,我们会发现山西、河南这一带是中国的中心区域,汉代把这里叫做“三河地区”,指的是河东(大致相当于今天的山西省);河南(大致是今天的河南省)、河内(今河南省北部)三地。现在我们常说“中原”,华夏文明的起源,就在这个地方。
《史记·货殖列传》中提到,上古时期唐尧定都于河东,殷人定都于河内,东周定都于河南,都在三河地区。从黄帝一直到北宋,都城的中心区都在以长安、洛阳为主的关中-三河地区移动。
韩昇老师看来,在中国古代,具有封闭性的区域往往是重要的文明据点。山和水包裹的区域如果比较小,在历史上往往就会成为一个大家族崛起并且盘踞的地方;如果它包裹的地方足够大,就会成为国家兴起之地。
山川地理对文化的形塑在一个自然区块里生活的人,会形成相对独立的风俗民情。甚至因为文化的不同形成了排外性,比如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是:在中国古代,关中地区看不起山东地区,认为山东地区的人挺奸诈的,山东地区的人看不起关中地区的人,觉得他们太土了。
这也能解释,为什么有些仅仅隔一山的人们互相都听不懂彼此的方言。自然区域的分割,也正是造就文化多元性和独特性的其中一个根基。
懂风水、懂山川,才能更好地理解中国的文化和历史格局。
有一位古人,足迹走过了中国的大部分地区,他结合古书本中的知识,根据自然区域的实际情况,以文化的视角,重新做了更加细致的区分。这就是司马迁和他的《史记》。
一直以来,人们多从时间轴的角度来解读《史记》,从炎黄到汉武的3000年的历史进程来把握中国历史的脉络。其实《史记》更是一副关于中国山河的古地图,这一次,中读推出了小课“地图上的古中国——跟着《史记》游历中国山河”,出身史学世家的复旦大学教授韩昇老师将从空间轴的角度,来领悟和解构中国的历史和地理。跟着《史记》游历中国山河。从历史地理学的角度,我们将看到一个不一样的古代中国。
作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西楚霸王”项羽为何定都彭城?孔子、孟子等思想家出生于齐鲁之地,但这里为何不能成为政治中心?司马迁笔下的九州、楚地、中原、齐鲁到底究竟是怎样的?有何独特的地理和文化优势?韩昇老师将借助司马迁的观察,从中国的山川地理的形式带领我们认识中国几个重要的版块,以及每一个版块在历史上起什么重要的作用。让我们在历史与地理的十字路口,听懂司马迁笔下的中国山河,读懂中国的历史文化。
点击试听小课《地图上的古中国》
小课主讲人韩昇,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百家讲坛主讲人,中读专栏“韩昇·《史记》百讲”主讲人。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副会长。日本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明治大学文学部、关西大学等大学教授、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汉唐史、东亚历史与国际关系、佛教史。在央视“百家讲坛”先后开讲《盛唐的背影》《寻找曹操》等系列节目;著作有《唐太宗治国风云录》《隋文帝传》《日本古代的大陆移民研究》等十余部;翻译了号称日本汉学研究巅峰之作的《九品官人法研究》。
韩昇老师出身史学世家,九岁开始读《史记》,潜心专研四十余年,身为1980年代第一批“背包客”,他以司马迁和《史记》人物为榜样,遍览东亚历史遗迹,透视“史料”,看清历史真相。
内容及商务合作请联系:zhongdu@lifeweek.com.cn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