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仇之火在我心里燃烧!
死亡和绝望… …
死亡和绝望,在我四周闪耀!
如果萨拉斯托不是死在你手中!
萨拉斯托… …
你就不再是我女儿了… …
就不再是我女儿了… …
Ha…. … … (一连串花腔高音)
不再是我的女儿!
Ha… … … (再一连串花腔高音)
永远抛弃,永远丢掉,永远断绝… …
永远抛弃、扔掉和断绝我们之间一切联系!
Ha… … … (又一连串花腔高音 )
如果萨拉斯托的血没有流在你手上… …
听着! 听着! 复仇之神请听着… …
听着 ! 这是一个母亲的誓言!
以上是莫扎特 生前最后歌剧《魔笛》 中,知名的「夜后」咏叹调歌词。
莫扎特本人与《魔笛》的剧作家许卡内达,均是共济会( Freemasonry )的成员,他将共济会的精神、象征、仪式等密码,隐藏在《魔笛》的每一细节中,剧中每个角色都影射某个人物,代表当时奥匈帝国政治中的几股力量, 与共济会的兴亡习习相关。
王子塔米诺的真挚诚恳与完美人格,是要歌颂当时开放共济会信仰,将其公开化的奥国皇帝约瑟夫二世;公主帕蜜娜代表奥国纯真的人民,原本在母亲夜后的恶意欺骗下,误以为反对王权的共济会,乃是作恶多端的秘密组织。
在剧中 夜后先是拿着女儿的昼像,哀求塔米诺去救帕蜜娜,后来又拿着一把刀威胁女儿去杀萨拉斯托,否则就和她断绝母女关系,无疑乃是奥国宫廷史上最有权势的女人,有「欧洲丈母娘」之称的泰瑞莎女皇化身,因她曾下令禁止共济会的发展。
大祭司萨拉斯托(Sarastro ),在剧中扮演理性启蒙和科学精神的先知,其名来自波斯祆教(又称拜火教,即金庸小说中的明教)创始者琐罗亚斯德( Zarastra , 又译查拉图斯特拉),象征 古老文明的悠久智慧。
这个角色乃维也纳共济会总干事波恩此人 (IgnazvonBorn ) ,他对埃及宗教有深入研究,共济会的神秘入会仪式,可能是他设计出来的。 他在科学和人文两方面的涵养和坚持,追求平等与正义的道德理想,受到全体共济会员的景仰,俨然成为其精神领袖。
据后世学者研究,莫扎特三十五岁就英年早逝,和《魔笛》可能有所因果关连,乃史上未解之谜。 《魔笛》看似荒诞不经的情节中,竟藏有当时社会上,政治、宗教与阶级之间,种种的矛盾与恩怨,一方面宣扬共济会思想,一方面泄露共济会机密。 巧合的是,莫扎特与维也纳共济会负责人博恩,竟同样死于1791年!
共济会在欧陆有两股主要分支,其一是十五世纪德国的炼金术团体玫瑰十字会(Brotherhood of Rosy Cross,又称蔷薇十字团),此团体是由传奇炼金师克里斯钦(Christian Rosencreuz )创设。
据说他于1484年逝世时,曾在墓室门上留下「我将在一百二十年后被发现」的预言。 玫瑰十字会的宗旨,是统合「前基督教」与文艺复兴的魔法,其思想是以卡巴拉思想、柏拉图神秘主义、毕达哥拉斯学派、占星术、炼金术等,为主要枝干。
其二是十六世纪意大利的光明会,最初是罗马一些有识之士,为了反抗天主教异端裁判所(宗教法庭),对于哥白尼等人的思想箝制,乃至1600 年对捍卫「天动说」的天文学家布鲁诺 ( Giordano Bruno ),施以火刑的迫害,开始与教会进行真理的斗争,而成立的一个秘密组织。
光明会宗旨在于宣扬科学、反对教会,最早的创立人有数学家、物理学家等,其精神领袖,便是近代科学之父伽利略(Galileo Galilei )。 因为越来越多科学家及艺术家加入,罗马教廷自无法容忍,于是展开残酷的肃清运动,光明会被迫销声匿迹,转为地下化发展。
其中一位光明会成员──艺术大师贝尔尼尼 (Gian Lorenzo Bernini ),在当时为设计了一件作品「光照之星」──将占星学的四大属性:土(earth )、水(water)、火(fire)、气(air)四个单字,设计成一个完美的菱形图样。 这个图样是对称的,倒转180 度后,仍可清晰地读出四个单字,与原图形完全一样!
注一 :因真正的对称图案早已散佚,上图乃是丹. 布朗(Dan Brown )为了其著作《天使与魔鬼》,委托他人设计,并非光明会原始图样。
文章引用数据: 莫扎特的魔笛与共济会 THE MAGIC FLUTE & Freimaurer
量子占星线上课 、、、、 正在报名中……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