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40 系列昨晚已经正式发布,标准版 1999 以及 Pro 版 2799 元的起售价延续了 Redmi 极致性价比的传统,也在手机圈内引起了颇高的热度,这两天爱搞机也拿到并上手了一台 8 256GB 的 K40 Pro。
规格一览
这次 K40 系列没有分什么环保版和非环保版,包装通体黑色,全系标配充电头/数据线、附赠透明保护壳。
Redmi 前两代旗舰 K20 Pro 和 K30 Pro 均采用了升降式摄像头的真·全面屏方案,这次 K40 Pro 则是改为居中打孔屏设计,正面开孔孔径仅 2.76mm,在一些稍微深色的背景下存在感就已经降得很低,只是跟前代比全面屏暗示效果还是弱一些。
由于没有了升降摄像头这样的机械结构,整机的厚度重量控制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优化,厚度做到了 7.8mm,重量控制在 196g,和小米 11 处于同一水准,虽然谈不上非常轻薄,但握持手感相比上一代确有明显改善,不会有升降式全面屏手机那种头重脚轻的感觉。
来到背面,这次我们拿到的版本是官方主打的墨羽版本,据称设计灵感来源于大马士革钢刀,机身为黑色基底、亮面玻璃,光线照射下会反射出一道道纹路,质感相比过往的 K 系列产品是有明显提升的,只是初看总有种背面贴了膜没贴好起泡的错觉。不喜欢亮面玻璃、担心容易沾染指纹的还可以选择 AG 玻璃的晴雪和幻境版本。
闪存:
相机方面,从三摄的规格可以看出 K40 Pro 这次其实并没有把主要的料堆在影像上面,在控制成本的前提下力求实用,加入了去年风评不错的 500 万像素长焦微距摄像头,但全系主摄都不具备光学防抖,也没有配备中焦或长焦镜头,远摄能力比较薄弱。
简单看一下样张:
(主摄)
(主摄常规夜景)
(微距)
充电及其它
由于上手时间较短,这里并未进行完整的续航测试。充电方面,K40 Pro 继续采用 33W 有线的方案,相比电池容量和充电规格基本相同的 K30 Ultra 在前半程的充电功率上更为坚挺,有点类似三星 25W 的调教风格,前 18 分钟会一直维持在 26 到 27W 的最高功率,从第 19 分钟到第 40 分钟则降至 22 到 23W,53 分钟进入涓流状态,随后充电器端仍会持续输出 10 分钟左右。
不过考虑到隔壁欧加系已经普及 65W 闪充,据传 iQOO Neo 5 快充也要上 66W,K40 Pro 的 33W 在面对这些对手时无论是前半段快充速度还是充满所用时间都是要吃亏的。
去年 Redmi K30 系列产品线出了不少机型,但仔细盘点会发现,拥有高刷 OLED 旗舰骁龙芯片的机型一部都没有——K30 Pro 无高刷、K30 Ultra 无骁龙芯、K30S 无 OLED,而这类机型恰恰是去年下半年 3000 元档位颇受欢迎的性价比担当(如一加 8T、realme X50 Pro、iQOO 5),K40 Pro 的出现可以说弥补了这一缺憾。
选购建议方面,这次骁龙 870 的 K40 标准版与 888 的 Pro 版同存储差了 800 元,个人其实更推荐入手标准版,要知道去年这个价位的芯片担当还是天玑 1000 甚至是骁龙 765G,考虑到 870 机型再降价其它中端芯片机型就没有什么定价空间了,这一年内买 K40 标准版,都很难买亏。
而 K40 Pro 作为目前定价最低的骁龙 888 机型当然也非常值得入手,6 128GB 版本明显还是卡价位用的,以实用角度而言,8 128GB 和 8 256GB 版可能更合适。当然,从目前线上首发预售情况看,Redmi 这回可能又“低估米粉热情”了。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