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8 大战前夕,红米直接上架了一台新机:Note 12T Pro。
然而这已经是红米特地花重金定制 LCD 生产线做出的屏幕了。
很明显,现在几乎没有厂商愿意投入精力做 LCD。
无论是手机品牌还是上游供应链。
尽管如此,依然有不少「非 LCD 不买」的用户。
他们给出的理由是——LCD 比 OLED 更护眼。
不过有一部分人并不了解这背后的原理,只不过跟着空喊几句「LCD 永不为奴」。
OLED 到底怎么「伤眼」?
其实「OLED 伤眼」的这口锅,不应该全让 OLED 这类材质背。
问题出在控制屏幕亮度时的调光方式。
LCD 屏常用的是 DC 调光。
因为 LCD 屏幕有一个背光层,调节亮度时只要改变背光层的电流就完事儿了。
主流 OLED 屏幕采用的则是 PWM 调光。
在高亮度情况下,OLED 像素会保持全程亮屏,相对没那么伤眼。
但当屏幕亮度往下走,OLED 就要通过一亮一灭的方式,交替控制屏幕亮度。
这亮灭交替的频率,就会产生频闪。
频率越高,频闪越低,伤眼程度就越小。
对于这个频率的数值,行业内也有一个国际标准:
调光频率达 1250Hz 或以上,对眼睛的危害就算是低风险。
然而前几年很多 OLED 手机,采用的都是 360Hz 或 480Hz 的低频 PWM 调光。
正常环境光下,不管怎么调都影响不大。
但亮度低的情况下,尤其是很多人喜欢晚上关了灯玩手机的,低频 PWM 调光更容易导致眼睛干涩。
「OLED 伤眼」的刻板印象,就是这么来的。
越来越重视调光的手机厂商
碍于材质特性,OLED 很难在低亮度下,做像 LCD 那样的真·硬件级 DC 调光。
PS:某些机型宣传的「类 DC 调光」其实是用软件实现的。
唯一的办法,就是提高 PWM 调光的频率。
所以这两年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搭载国产屏的手机开始在这方面发力。
从刚开始的 1440Hz PWM 调光。
到后面 1920Hz、2160Hz。
甚至前段时间荣耀还给出了远高于国际标准的 3840Hz PWM 调光。
(虽然我觉得「零风险」这个词属实过于夸张。)
估计国际屏幕大厂星星星也是感受到压力了,总算愿意在 E6 上加入高频调光的机制。
虽然只有 1440Hz,但总比没有好。
搭载三星 E6 的 iQOO 11
不过高频 PWM 调光并并非没有缺点。
开启后,低亮度下会牺牲一定的色彩和续航。
有的厂商选择直接调好后,默认在手机上开启。
也有的厂商尽管在发布时用力宣传,但落到真机上就默认关闭。
只有进入到开发者选项,才能选择开启。
肉眼可见变少的 LCD
尽管 LCD 的真·DC 调光有低亮度护眼优势。
但 LCD 在技术迭代上属实没有 OLED 争气。
早在几年前,就有屏幕厂商发布了 LCD 屏下指纹、LCD 屏下摄像头等技术。
但最终落地的,目前是一个没有哈。
而且 LCD 在观感上比起 OLED 也有明显劣势。
单单亮度这点,LCD 的拼尽全力,可能只是 OLED 的正常发挥。
再加上高频 PWM 的护眼能力也慢慢追赶上 DC 调光。
所以厂商和主流用户更偏爱 OLED 也不难理解。
只能说,很多人期待的顶配 LCD 旗舰真的很难再有了。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