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媒体 > 热点 > 华为,未来路向何方?
华为,未来路向何方?
转载
来源:报人刘亚东
2022-03-03
305
管理

华为,未来路向何方?

防走失,电梯直达

安全岛报人刘亚东A

华为,未来路向何方?

来源:书享界

作者:邓斌

华为,未来路向何方?

华为轮值董事长郭平2022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主题演讲:《向上,点亮未来!》

导语

华为加大“根技术”+“理论重构、架构重构、软件重构”战略投入,是在全球地缘政治影响的当下蛰伏苦炼内功之举,这既是为了行业的未来,也是为了华为自身的中长期竞争力。

华为,未来路向何方?

文 | 邓斌

最近,我总是不断被身边朋友问到一个问题:华为,未来路向何方?

我理解这些关心华为的朋友们提出这个问题的所指:2021年华为年销售收入约6340亿元,而2020年是8914亿元,一年之间从“准90后”变成“60后”,跌去了近30%,这是一直把增长放在第一位的华为创立34年以来第二次下滑。上一次发生这样的故事,还是20年前的2002年——那一年,华为年销售收入从2001年的199亿元下降到175亿元,同比跌幅12%,而当时华为内外已经惊叹那是华为的冬天了。因此,相比而言,面对20年后的30%销售收入跌幅,业界关心这个问题也就不足为奇了。但是,华为内部对此却很平静,好像暴风雨后的平湖。

我在华为任职11年,跟踪研究华为这家公司至今已是第18个年头。作为一位长期研究者,无论换成谁,都希望自己的研究对象能够基业长青,我也不例外。因此,在2019-2021年完成“学习华为三部曲”(《华为管理之道》《华为成长之路》《华为学习之法》)创作并出版之后,我一直聚焦一个课题的研究:华为未来几年究竟是什么活法?华为20万人到底是如何落实老板任正非“活下去,是华为奋斗的最低纲领,也是最高纲领”这句话?

这几天,久违的世界移动通信大会(MWC,俗称“巴展”)终于在巴塞罗那开幕了。过去两年,受疫情影响,巴展被迫暂停线下举办。作为全球ICT行业的领航者,且最近两年经历过这么多风波,华为自然成为今年巴展的焦点。就像本文开篇我的那些朋友们所关心的问题,来巴展参会的客户们也普遍关心:华为最近怎样了?中长期竞争力还行不行?华为未来还能帮助客户成功吗?……为了回答大家很关切的这些问题,华为轮值董事长郭平3月1日在巴展做了题为《向上,点亮未来!》的主题演讲,给出了华为的回答:“根技术”+“三个重构”解决方案。我相信,有不少人对此不理解,为什么郭平这么高级别的华为高管,在全球瞩目的大会上谈这么深的技术?但是,在我看来,他在这个时间节点上以这样的视角和大家对话,是必然的。请听我慢慢道来。

我们首先概要看一下郭平讲了什么。郭平在今年巴展演讲中认为“数字化”和“碳中和”是当今世界的两大重要课题,对于全球ICT的未来影响深远。华为应对这两个课题的策略是:将大幅增加对“根技术”的战略投入,努力重构技术底座,具体下来是实现“三个重构”——基础理论重构、架构重构和软件重构。同时,华为对整个行业的发展路径给出自己明确的判断:当我们切换到整网视角,过去十几年的通信网络演进,在本质上是IT技术(信息技术)的最新实践不断被引入CT(通信技术)的过程:从IP到云,再到现在的AI,都是如此。作为业界拥有最完整ICT能力的企业,在未来网络向AI演进的过程中,华为有信心占得先机;而在提升数字基础设施能力的同时,华为也将更注重考虑一个大家过去普遍缺乏关注的维度,即碳减排的力度,通过理论、材料、算法等的突破,使得华为的核心理念“更多比特,更少瓦特”得以落地。

郭平的演讲,印证了我这两年对华为未来发力点的判断。要准确理解华为未来路向何方,我们不应该站在我们的视角看华为,而是站在华为领导层的视角去思考。华为作为全球瞩目的ICT行业领航者,其领导层最焦虑的是:华为未来几年最大的挑战不仅仅是销售收入的下滑,这些只是短痛,而长痛在于全球化重回正轨“雨过天晴”之后,你还能拿出什么看家本领来持续当好这个行业大哥?这不仅仅是华为作为一家企业的地位,更关乎一个行业的兴衰。试想,如果一个行业在你当大哥期间,整个行业走向创新乏力、技术停滞乃至衰落,那不是成为行业的历史罪人?

当放眼10年来看,我们就能把华为领导层的这种焦虑感的脉络看得更加清楚。我2020年创作华为变革史《华为成长之路》一书时,在书中特地描绘出华为人的心态变化:2013年是华为发展历史上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这一年,华为年销售营收达到2390亿元人民币(约395亿美元),超越了爱立信(约353亿美元),坐上了全球通信设备商头号交椅。但是,在华为人高兴之余,领导层的担心随之而来,因为行业老大和行业老二对行业的责任是有本质的不同的。当时任正非担心长期作为跟随者的华为人不习惯这样的角色转变,在惠州举办的华为运营商网络BG战略务虚会上的讲话中对公司高层强调:“一个行业领导者首先要能够洞察未来,包括产业未来的走向、趋势和变化。只是看到还不够,还要能抓住未来,能牵引整个产业走向未来,时时刻刻扮演主导者的角色。”之后的2015年,任正非再次强调他的这个论断,他说:“要成为行业领袖,不能采取狭隘地在高速公路上丢小石子的方式来形成自己的独特优势。这样只会卡住世界的脖子,不是我们要走的道路。我们要走的道路是站在行业领袖的位置上,为世界做出贡献。什么叫领袖?领袖就是为了世界强盛,对建立世界信息网络大构架做出贡献,舍得给周边人分享利益。我们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公司,怎么会去阻挠信息流的前进呢?即使你阻挠信息流前进,别人不走你这条路也终究会走到目的地,而你就必然会被历史边缘化了。”

那么,华为如何才能兑现“对建立世界信息网络大构架做出贡献”?本质是依靠向下扎到根的“根”有多深!必须要回到重构技术底座上来!这就是为什么华为10年前建立2012实验室、3年前建立华为战略研究院、近2年舍得100-200万年薪面向全球招募少年天才等一系列和当前打粮食貌似没什么关联的投入的原因。这些投入,是在增加行业的土壤肥力,其受益者不仅仅是华为一家,而是全球ICT行业所有的玩家。

理解了以上背景,我们再来逐条看一看郭平在今年巴展给出“根技术”+“三个重构”解决方案的深意,如图1所示。

华为,未来路向何方?

图1.华为未来路向何方:“根技术”+“三个重构”

首先,我们先看“根技术”。曾经何时,我们天真地认为:商业软件不安全,开源软件很安全(这个“安全”是从技术可获得的角度来谈)。2019年“5·16”,美国商务部把华为列入“实体清单”制裁华为之后,google的移动开源操作系统Android 对华为而言也迅速变成不可获得。我们终于明白为什么任正非说出这么硬气的话“这世界本来就没有‘公平’两个字,讲的都是实力。我们有实力解决问题,不在乎对方怎么对待”、“我认为和平是打出来的,我们要用艰苦奋斗、英勇牺牲,打出一个未来30年的和平环境,让任何人都不敢再欺负我们。为国舍命,日月同光,凤凰涅槃,人天共仰。历史会记住你们的,等我们同饮庆功酒那一天,于无声处听惊雷。”但要解决卡脖子的“根技术”问题,不是靠华为一家企业之力能做得成的,这需要形成生态的繁荣。于是2020年、2021年,华为把研发投入上百亿元的鸿蒙操作系统的基础能力全部捐献给国家工信部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后者把该开源项目命名OpenAtom OpenHarmony(简称“OpenHarmony”),填补了中国缺乏开源移动操作系统的空白。2021年11月,华为又把研发多年的面向数字基础设施的欧拉开源操作系统(openEuler, 简称“欧拉”)捐赠给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据说欧拉可广泛部署于服务器、云计算、边缘计算、嵌入式等各种形态设备,应用场景覆盖IT、CT和OT,实现统一操作系统支持多设备,应用一次开发覆盖全场景。另外,据我侧面了解,除了鸿蒙、欧拉,华为未来将继续加大对根技术的开源工作支持,捐赠更多的底层源代码给第三方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从这个维度来看,华为的贡献是无法用销售收入的升降来衡量其存在的价值了。

其次,我们来看看基于“根技术”的“三个重构”究竟是什么。

第一个重构首先是基础理论重构。这在华为成为行业老大之前,不会重点考虑的问题,因此华为创立后的前20年,虽然也提倡创新,但主要是基于客户需求的工程和技术层面创新;而近10年,华为是基于愿景和客户需求的双轮驱动的创新,加大基础理论研究的投入。在ICT行业,数学天才香农70年前提出的“香农定理”依然是套在包括华为、爱立信、诺基亚在内的全球顶尖ICT工程师头上的“紧箍咒”。但是,随着全球数字经济高速发展,数字经济占GDP的比重超过50%之后,数字化需求必将超出预期,面临着扑面而来的信息洪水,香农定理已遇到很大瓶颈。因此,全球有识者都在呼吁和探索新理论,以期支撑数字可持续发展。郭平在今年巴展演讲中,以信道容量接近香农定律的天花板时如何增容为例来分享华为的探索:华为正在探索新一代MIMO和无线AI等理论与技术,进一步逼近香农极限;同时,后香农时代,研究语义通信等新理论尝试超越香农极限,为通信打开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如图2所示。

华为,未来路向何方?

图2.基础理论重构:华为新一代MIMO和无线AI正在探索逼近乃至超越香农定理

值得和大家分享的是,基础理论重构的探索,带有极高的不确定性。做成了全行业乃至全人类受益,但做不成的概率更大,很可能出现领航者投入大量财力物力心力,但没有等到自己摘果子的时候就已经倒下,成为时代和行业的“丹柯”,成为下一代领航者继续前行的垫脚石,很悲壮。但是,人类不就是一代人站在上一代人的肩膀上不断挑战极限的拼搏过程吗?因此,对于那些愿意在基础理论投入的领航者,比如华为,我们真得发自内心的敬佩。

高手总是能从架构层面思考未来的可持续性,华为基于“根技术”的第二个重构是架构重构。华为的生意虽然纷繁复杂,交换机、路由器、传输网、云计算、智能手机、智能汽车部件等等非常之多元,但归根到底就是做两门功课:联接、计算。

十年前,任正非有一个假设,“未来数据流量管道像太平洋一样粗”,十年后的今天看来,信息管道已经不是多粗的问题,而是面临高频、超高速、超大带宽等重大技术挑战。全球信息管道联接畅通无阻的问题,是无法通过小修小补来解决的,华为正在探索新技术以重构架构。比如,随着芯片光电集成成为后摩尔时代的趋势,华为引入光电融合技术解决关键问题,并突破未来芯片面临的工艺瓶颈;又比如无线和光的跨域重构,是华为构筑未来网络(5.5G/6G)发展的重要路径。

在计算方面,计算架构去中心化已经成为显性趋势,但传统计算架构至今仍然是“以CPU为中心”。CPU并不能很好地处理大数据、人工智能之类的应用,而GPU,NPU及新硬件无法直接访问内存、存储,这在架构层面上直接制约大数据、人工智能应用的蓬勃发展,因此华为正在设计“对等”架构,在计算方面的主架构转变为“以AI为中心”,让NPU、GPU等能够更好支撑全球人工智能等新型业务的发展,如图3所示。

华为,未来路向何方?

图3.架构重构:“以CPU为中心”走向“以AI为中心”

第三个重构是软件重构。我在华为工作的11年间,多次听到同事们开会时说“我们是一家硬件公司”、“我们是卖‘盒子’的公司”。这里补充解释一下,华为人把自己通信主航道中所销售的硬件产品用一个很有特色的名词来称呼:“盒子”,把客户需求产品化、产品硬件化,这也成为当时华为人内部的共识。但是,随着AI的爆发,对算力的需求急剧增加,而硬件工艺的进步相形见绌。华为如果继续固守在硬件层面发力,就会在这个时代的竞争中掉队。因此,开启软件重构,迎接以AI为中心的异构时代,发展以AI为中心的开发框架、平台软件和系统软件等,支撑AI全面可持续发展成为华为必须迈出的一步,如图4所示。

华为,未来路向何方?

图4.软件重构:构建以AI为中心的全栈软件

基于以上认知,华为提出了“软件性能倍增计划”,比如:无线小区数和调度用户等关键指标已通过软件优化提升了一倍;又比如曾经被用户刷屏点赞的华为手机P30Pro拍月亮专利技术,50倍变焦的技术,通过相机采集多帧不同曝光参数下轮廓清晰的月亮图像,多帧高低曝光画面的合成与优化,从而得出轮廓清晰、晶莹美丽的月亮的照片,就是基于徕卡镜头的基础上进行软件重构的功劳。在欧盟委员会发布的2021年欧盟工业研发投入记分牌上,华为以超174亿欧元的投入位居全球第二,仅次于谷歌母公司Alphabet,而这些投入中,软件重构的占比越来越大,用郭平的话说:“我们通过系统架构优化、软件性能倍增,希望解决技术和工艺难题,构建高度可信、可靠的供应链。”以我的长期观察,在未来,华为人将会继续秉承“硬件世界第一”的追求,充分发挥软、硬件协同效应,两条腿走路,为用户创造更优的ICT使用体验。

有人问:华为是否会逐渐退出海外市场?郭平的回答很坚定:“不会”!对于选择华为的那些客户,华为会全力以赴帮助他们实现商业成功;在标准、人才和供应链等方面,华为坚定不移地实施全球化战略;而“根技术”+“三个重构”解决方案,是在全球地缘政治影响的当下蛰伏苦炼内功之举,这既是为行业的未来,也是为华为自身的中长期竞争力。华为,依然是全球的华为,期待集结号重新吹响的那一天,雄赳赳、气昂昂,跨过太平洋、大西洋……

华为,未来路向何方?

附:华为轮值董事长郭平2022世界移动通信大会演讲全文。

向上,点亮未来!

郭平

巴塞罗那·2022年3月1日

大家早上好,很高兴再次在巴展演讲。

在最近的一部名为“不要抬头”的电影中,世界面临重大灾难,但有人却宁愿对此视而不见。我认为这不是我们的未来。这里的我们,指华为和整个行业。但如果要看见未来,我们必须抬头看看,而不是被政治、派系、宣传所蒙蔽。我们要抬头看,向前看,找到前行之路。

关心华为的人可能会问:华为最近怎样了?中长期竞争力还行不行?华为还能帮助客户成功吗?我想说,来,我们抬头看看吧!

数字化和碳中和,是当今世界的两大重要课题,对于ICT的未来影响深远。接下来,我想从这两方面和各位分享一些华为的看法。

全球数字经济高速发展,有预测称数字经济今年占GDP的比重将超过50%,数字化需求超出预期。反观供给侧,香农定理和冯诺依曼架构已遇到很大瓶颈。因此,我们需要探索新理论和新架构,支撑数字可持续发展。

碳中和给ICT行业带来了挑战,我们评估了“深时地球”项目,单就对全球环境数据进行监测这一项,就会排放相当于当前全球排放量12.5%的碳。数字化的进一步发展将导致碳排放增加,但ICT可以帮助其他行业减轻“碳足迹”,在量级上相当于自身“碳足迹”的10倍以上。

联接的密度乘以计算的精度,就是数字经济的强度。但现在我们不只需要强度,还需要长期活力。所以,我们需要多考虑一个维度,即碳减排的力度。

为实现这一目标,华为将大幅增加对根技术的战略投入,我们将和伙伴一起努力,努力重构技术底座。

华为正在努力实现三个重构:基础理论、架构和软件。这三个重构将支撑ICT行业长期可持续发展。

首先是理论重构,以信道增容为例。

我们知道,信道容量已经接近天花板。华为持续探索新一代MIMO和无线AI等理论与技术,进一步逼近香农极限,同时研究语义通信等新理论,尝试超越香农极限,为通信打开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其次是架构重构。

无线通信依然面临高频、超大带宽、超高速等重大技术挑战,华为积极探索新技术以重构架构,比如引入光电融合技术,解决关键问题,并突破未来芯片面临的工艺瓶颈。

计算架构的当前矛盾是:AI、大数据应用蓬勃发展,而传统计算架构仍然是“以CPU为中心”。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华为正在设计“对等”架构,让GPU、NPU等能够更好支撑全球AI业务的发展。

最后是软件重构。

面向未来,随着AI的爆发,对算力的需求急剧增加,但是硬件工艺进步放缓。

为此,我们提出了“软件性能倍增计划”,比如:无线小区数和调度用户等关键指标已通过软件优化提升了一倍;

我们将通过鸿蒙、欧拉更有效地发挥多样化硬件的算力潜能;通过Mindspore框架,帮助科学家、工程师们提升开发效率。

华为以AI为中心的全栈软件重构,有望创建新的生态,为客户和软件产业带来全新机会。

在2021年欧盟产业研发投入计分牌上,华为排名第二。我们正在加大投入,进行系统架构优化、软件性能倍增。我们希望通过解决技术和工艺难题,构建高度可信、可靠的供应链。

我们知道,只有软硬件充分协同的产品才能真正带来良好的用户体验。

在ICT产品开发中,我们也在践行这一理念。比如:基站AHR Turbo算法的精进,使MetaAAU实现了性能节能双优;全息图光学算法突破后,OXC实现了全光“一跳直达”。

华为持续的根技术投入,将逐渐在产品竞争力上得以体现。

我们切换到整网视角,过去十几年的网络演进,本质上是IT技术的最新实践不断被引入CT的过程:从IP到云,再到现在的AI,都是如此。作为业界拥有最完整ICT能力的企业,在未来网络向AI Native演进的过程中,我们有信心占得先机。

在提升数字基础设施能力的同时,我们也考虑碳排放。

我们的核心理念是“更多比特,更少瓦特”,通过理论、材料、算法等的突破,来兑现我们2.7倍能效提升的承诺。

有人在问:华为是否会逐渐退出海外市场?我们的回答是“不会”。对于选择我们的客户,华为会全力以赴,帮助他们实现商业成功。在标准、人才和供应链等方面,坚定不移地实施全球化战略。

我们仍然是全球盛会活跃的一员。我们准备了一份名为“引领(GUIDE)”的商业构想。在这里,我真诚邀请您和我们一起:引领未来、点亮未来。谢谢!




0
点赞
赏钱
0
收藏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华威派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 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华威派)”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 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
QQ:2443165046 邮箱:info@goodmaoning.com
关于作者
晗晗(普通会员)
点击领取今天的签到奖励!
签到排行
0
0
分享
请选择要切换的马甲:

个人中心

每日签到

我的消息

内容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