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建设人工智能高地比喻为攀登珠峰,在当前条件和环境下,裘新认为,要勇走全球人才引育的“北坡”路。要“引得进”,努力成为全球人才首选地,更要“长得好”,让人才活力迸发涌流。
作为一个快速迭代的创新生态系统,想要掌握人工智能科技发展的主动权,要厚植科学范式变革的人才沃土。上世纪90年代,复旦坚持“厚基础、宽口径、重能力、求创新”的人才培养理念,并在国内较早开展AI 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紧跟前沿,不断优化学科专业体系,覆盖智能学科、人工智能产业从基础到应用、从硬件到软件等不同领域。近期,复旦上线国内高校最大的云上科研智算平台CFFF,以培养懂工程、懂人工智能、懂科学的顶尖交叉型人才为目标,培养能够开展人工智能前沿研究和服务工程应用的复合型人才。
目前,复旦正在推动建设人工智能产教融合平台,全链条构建理论培养、硬件支持、多元师资、产业实践一体的产教融合培养新模式,打造校企合作新范式,把发展科技第一生产力、培养人才第一资源、增强创新第一动力更好结合起来,将从0到1原始创新的高校“原创力”与从1到10产业转化的企业“市场力”有机融合,打通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和人才培养的“最后一公里”,要共建产业创新人才培养“特区”。“我们希望培养出的人工智能拔尖创新人才,既有面向未来的视野、探索前沿的勇气,也有攻克难关、攀登高峰的能力和技艺,能够有效支撑人工智能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人机物融合,在三元空间群智智能中
“用意识点咖啡”成为现实
“当前,我们正处在一个万物智能互联时代,人机物三元空间的融合创新成为推动人工智能发展的重要策略和理念。复旦大学作为一所具有百年历史和深厚学术底蕴的高等学府,深知我们肩负着推动人工智能与人类社会融合发展的使命与责任。”金力在“三元群智与融合创新”论坛上说。
中国信通院上海工创中心、复旦大学智能医学研究院、上海张江(集团)有限公司在会上启动共建智能医学产业合作中心。
金力指出:“现代医学、生命科学、工程科学高度交叉融合,促使医学模式从工程医学演进到智能医学。”这其中,AI发挥着重要的引领作用,围绕着算力、模型、数据三要素,未来医学将迎来医疗数据、AI医疗大模型、元宇宙医疗、未来数字医院、智能医疗终端五大变革,实现新阶段的跃升。
发布《人工智能医学影像伦理手册》
为从业者提供实用的操作指南
在7日举行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人工智能创新与治理”论坛上,中国科协-复旦大学科技伦理与人类未来研究院院长王国豫教授、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主任助理王延峰、复旦大学人类表型组研究院执行院长田梅联合人工智能、医学影像等多学科10余位专家共同编撰的《人工智能医学影像伦理手册》(下文简称:《手册》)对外发布。
历时三年,《手册》通过全生命周期视角,系统分析了各场景下人工智能医学影像辅助诊断的要素,与相关利益活动主体的交互中潜在的伦理风险,结合实践经验,为从事人工智能医学影像领域研究、临床实践以及教学的相关从业人员,提供一份全面、权威、易懂的伦理指南,帮助了解人工智能医学影像的优势与风险,以在实际应用中保护好患者的利益。
组稿:校融媒体中心
文字:赵天润
摄影:戚心茹
责编:赵天润
编辑:刘秋杉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