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几年前Alpha Go战胜柯洁,到半年前chat GPT的横空出世,近些年来,关于人工智能的讨论从来不绝于耳。人工智能未来发展将会到怎样的层面,是会威胁人类文明?或是为人类提供帮助?这一直是被讨论的焦点。
在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徐英瑾看来,目前高唱“AI威胁论”有些杞人忧天,因为现下的人工智能还远远未达到这个程度,例如Alpha Go和chat GPT都是专用人工智能,它们都有一定的局限性。
那么,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哲学与人工智能之间有什么关系?哲学又能对人工智能的发展起到什么作用?
人工智能研究的最终目的,无非是造出一台能够执行人类大多数任务的机器,其核心问题就是,首先要对人有一个了解。因此在某种程度来说,想要了解人工智能怎么回事,跟了解人是怎么回事,是高度关联的课题。
从哲学的角度思考人工智能,或许会在纷纭的观点中为我们提供一些更加清醒的认知。
哲学证成与机器编程:
人工智能、知识论与儒家的三方对话
徐英瑾 著
梁玲 编辑
2023年7月
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
内容简介
随着人工智能学科的发展,人工智能与人文学科进行跨学科交流的必要性也正在日益增加。在这种跨学科交流当中,哲学当中的知识论研究,就会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知识论研究的重点在于“证成”(justification),即要找到合理的根据使得目标论断能够得到确定。从人工智能的立场来看,证成本身就对于计算机程序的“可说明性”(accountability)提出要求,而目前基于深度学习的计算机程序恰恰缺乏可说明性。本书试图打通知识论的证成研究和计算机的编程研究之间的界限,使得我们能够用计算机的眼光澄清知识论研究中的一些模糊之处,反过来也用知识论观点来使得计算机领域的人工智能研究的可说明性得到提高。
作者简介
徐英瑾,1978年出生于上海,哲学博士,现为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专长为分析哲学史、心灵哲学、人工智能哲学以及分析哲学与欧陆哲学比较研究。著有《用得上的哲学:破解日常难题的99种思考方法》与《人工智能哲学十五讲》等。业余爱好中外各国历史,在学术研究之余,创作并出版了长篇历史小说《坚》。
本期编辑 | 李映潼
转载及合作请联系liyingtong25@163.com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