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媒体 > AI人工智能 > 四成大学生用ChatGPT确定学术方向,它仍是弱人工智能,应出台奖惩制度
四成大学生用ChatGPT确定学术方向,它仍是弱人工智能,应出台奖惩制度
来源:上观新闻
2023-08-01
208
管理

微调查表明,目前沪上高校学生通过ChatGPT确定学术方向的比例高达42%。尝试或准备通过其写作,正成为高校学生猎奇或引领潮流的一种迫切体验——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高等教育研究所姚荣副教授最近披露他的调研结果。

这是2月9日拍摄的智能聊天机器人ChatGPT网站页面。新华社发

靠人工智能应付甚至作弊怎么解?“围观”ChatGPT的不止于AI业界。4日全天的京沪两地同时进行的一场“ChatGPT与未来教育”沙龙,20多位各地专家正反辩证讨论ChatGPT,吸引全国16万多人次观看直播。

【出台相关学习指南、奖惩制度】

其中,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院长刘宝存教授的观点颇有代表性:一方面,ChatGPT等人工智能工具能够辅助研究者快速读取相关文献的核心信息,进行研究设计、数据统计与分析,以及评估和优化论文成果。另一方面,它们带来的问题,包括违反学术伦理道德、造成研究价值立场混淆、产生教育数据安全风险。因此,“学术机构需严格审查学术诚信,我国需加强人工智能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

AI科技人士也思辨看待AI教育未来。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周佳峰指出,不可否认,人工智能技术在助力教育数据采集、学情分析、资源推荐等方面发挥重要功能;但ChatGPT在教育领域展现强大的能力,也对教育发展带来伦理挑战,影响学生价值认知与品格形成。据悉,针对“生成式、预训练模型(GPT)”,科大讯飞已启动认知智能大模型专项攻关,可以成为教师的备课授课助手、作业批改助手、学生自主学习助手。

从工具理性的角度分析,ChatGPT等属于客体化的工具。武汉理工大学校长,国家数字化学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杨宗凯教授认为,对学习者而言,ChatGPT能够“让生生有学伴”,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对教学者而言,ChatGPT有助于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优化、教学评价,“让师师有助教”。他表示,未来需要驾驭人工智能与人工智能共生共在的人,出台ChatGPT相关的学习指南、奖惩制度。

【对机器祛魅,不能将其神化】

在AI伦理层面,不论是教育专家还是科技专家都表现出“近忧远虑”。“尽管ChatGPT具有强大的信息检索能力、超强的文本生成能力和自然语言能力,但仍然是弱人工智能,对人类的物质生产方式没有显著影响。”《开放教育研究》主编、编审徐辉富认为,ChatGPT可能使得高等教育尤其是文科总体走向平庸,有知识而缺智慧。

有问必答的ChatGPT会否引发新的“读书无用论”?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所长冯建军教授指出,ChatGPT存在专业知识限制、受训数据限制、语言理解和推理能力限制,也存在缺乏情感交流以及隐私和安全问题。可以说,“ChatGPT既为教师带来了辅助工具,也可能导致教育过度关注知识教学、忽略学生批判性思考、导致学术作弊、忽视情感交流等问题。”

“在新‘人-机’时代,需要对机器进行祛魅,不能将机器神化。”微软(中国)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韦青认为,ChatGPT是知识的提炼工具,让人类的知识转变成机器的知识。ChatGPT背后需要大量的人才、文化、环境,更需要有高质量的数据和真实有价值的知识。他也直言,ChatGPT缺少人的价值观、人的喜悦感、人的幸福感、人的成就感等,其推理方式是概率推理,而不是概念推理。当前,“教育应当坚持教学相长、有-用相随,通过教育充分彰显人的尊严,维护人的价值。”

【人师与机师,协同育人】

ChatGPT等新一代人工智能问世,学生还是学生,学习始终存在;但教师未必是教师,至少不像从前。“直面 ChatGPT,教师如何绝处逢生?”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所长、全国教育基本理论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李政涛认为,ChatGPT引发的最大危机,不是职业,而是人本身。

危中有机,“由此也带来了新的机遇,包括重构人与机器关系,推动人类自我进化,由替代思维走向共生思维,全新理解人师存在价值。”就ChatGPT的性质与价值,李政涛教授提出直面ChatGPT,教师所应具备的三大能力:善于挖掘和转化人机对话的育人价值、善于选择并且教会只有人师才能赋予学生的教学内容、善于与作为机师的ChatGPT协同育人。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了解到,此次全国性的“ChatGPT 与未来教育”沙龙,由《教育研究》杂志社与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联合举办。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李永智倡导以全面使用英文版的ChatGPT作为研究起点和基础,以科学理性把握该项技术本质特征及潜力作为相关研究的基本路径和框架,并倡导对整个技术进行综合审视和哲学思考,保持对技术突破发展的关注和警觉。

题图来源:解放·上观视觉

内图来源:受访高校

来源:作者:徐瑞哲

0
点赞
赏钱
0
收藏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华威派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 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华威派)”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 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
QQ:2443165046 邮箱:info@goodmaoning.com
关于作者
我是歌王(普通会员)
点击领取今天的签到奖励!
签到排行
0
0
分享
请选择要切换的马甲:

个人中心

每日签到

我的消息

内容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