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将是未来核心生产力,这一观点在科技届几乎无人会反对。
因此创造一个类人甚至超人的AI产品迷人且充满了想象力,吸引着各个行业都在尝试使用AI来帮助产业向智能化转型,资本和创业者也在其中沉浮向前。
2020年6月,在训练约2000亿个单词、烧掉几千万美元后,史上最强大AI模型GPT-3一炮而红。写小说、编剧本、敲代码……GPT-3的无所不能吸引了全球数以万计的开发人员正在基于该平台开发,目前300多种应用程序在使用 GPT-3,每天生产 45 亿个字符。
随着其应用场景的不断扩大,GPT-3 真的能取代人类吗?
一、GPT-3到底有多厉害?
之所以笔者今天想聊聊这个看似遥不可及的底层技术,是因为最近看了一部电视剧《你好,安怡》。在剧中,安怡是一位来自2035年的AI机器人,与当前生活中不一样的是,目前技术下的智能机器人虽然能帮忙做一些任务,但似乎只能干一件事。医院里的智能导诊机器人不会写代码,送餐的机器人也写不了小说,它们更像是一个个工具而非智能体。
一个真正的AI机器人应该什么样呢?电视剧里的安怡似乎给出了方向,她拥有自己的独立意识,不仅能搞定家务、带孩子,还能通过修改程序帮助主人解决工作危机,甚至还想做这个家庭的女主人。
想让AI机器人能够像人一样交流,就要用优异的NLP(自然语言处理)能力。而今天探讨的主角GPT-3就是NLP领域的佼佼者,达到了万能选手一般的能力,也因此被人为是AI领域一个出人意料的进步。
本质上GPT-3 是一个语言模型,而语言是智慧的工具,人能成为万物之灵是能够借助语言去获得知识。如果AI掌握了语言,并且理解还能预测人类语言,那么拥有GPT-3语言的AI机器人就很有可能成为安怡这样的通才。
罗氏、辉瑞、诺华、默沙东等等著名药企,都瞄准AI完成药物筛选,加速新药研发进程;谷歌的AI程序AlphaFold 2,去年成功解决了蛋白质折叠的问题,相当于突破了生物学50年的重大难题……这些科技成果背后离不开计算机的发展,计算机算力已经成为基础科研、前沿研究的重要工具。GPT-3的参数量已经达到千亿级别,规模接近人类神经元的总量,就是最好的例子。
但强大的算力往往靠的是财力的支持。其实GPT-3不仅训练成本高,此前微软还为训练它特地建设了一个5亿美元的超算中心。微软这个超算中心装载了一万张英伟达GPU,训练GPT-3消耗了它355个GPU年的算力。
因此算力带来的经济成本也成为了国内AI研发的壁垒。一方面,国内AI大厂拥有的软硬件虽然多,但是不够开放,闲置的算力资源被散落在各个平台。
中国拥有全球超算Top500中的226台
另一方面,中国很少有企业能够像微软一般财大气粗组件算力中心。因为即使是比GPT-3规模更小的AI模型,动辄耗费几十乃至上百张AI加速卡,对很多企业来说也是“不能承受之重”。
三、谁能打造国内的AI发电厂?
那么在中国,如果打造成出一个比GPT-3更强,甚至像安怡一般超出想象力的人工智能呢?
目前看来市面上有两种路径可以走,一种是开发出更加强大的算法,更高效地利用算力,节省费用;另一种是就是在现有算法基础上进行规模化训练,让更多AI模型获得丰富的训练参数,从而达到优质模型的开放。但当下,走通两条路的前提都是拥有强大的算力。据估计,未来人工智能将占据80%以上的计算需求,需要有开放的AI算力中心承载这种需求。
四、未来价值
知名风投机构 A16Z合伙人Frank Chen关于CPT-3的观点是,GPT-3让使用者避开了培训数据以及建立AI业务的部分经济成本,这使得NLP(自然语言处理)成为AI研发最有前途的领域之一。因为有了GPT-3,很多AI初创公司的软件都内置了最新的NLP技术。
这意味着,开放API的GPT-3已经对AI创业公司产生正向的影响。随着算力的开放,AI时代拥有更多低廉的算力资源,更多像GPT-3一样的AI模型就会低成本出现,从而推动AI的产业化。
但新兴的技术往往面临高速发展与低速商业化的困局,因此新旧技术之间的交替也非常考验资本与企业的耐心。但不能偏于一隅的仅仅讨论商业应用价值,因为它代表着未来的竞争力。
几十年前,柯达说,你负责按快门,剩下的交给我们。
在未来,AI 或许也会表明心态,人类什么都不用干,剩下的交给它。
作者:可达怡
编辑:安吉拉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