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澎湃新闻
截至北京时间1月7日12时,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全球新冠确诊病例已超过3亿,距离累计感染人数达2亿刚刚过去五个月。
2022年全球最大的不确定性系于新冠疫情进入第三年后的走向。不少专家认为,在奥密克戎变体出现后,新冠病毒已成为人类百年来遇到的最具传染性的病毒。许多地方的人们注定又将度过一个艰难的寒冬。
一方面,今年的开局似乎更加艰难——新冠病例数正在许多国家史无前例地激增,迫使一些国家重回封锁和严格的社会管制措施,大量企业和商业活动再受重创,学校开学延迟,医疗体系正在承受又一波重压。
另一方面,新冠大流行的应对之策已与2020年初存在着巨大的差异。随着疫情进入三年,人们有理由感到疲惫、倦怠和气馁。我们也更有理由抱有希望。今天我们有足够的口罩,有更好的治疗方法,有依然可以保护我们免得严重疾病的疫苗。
但作为一个社会整体,我们仍然没有从过去两年中汲取足够的教训。
一些公共卫生专家表示,消除新冠病毒是不可能的,它将与我们永远同在。更重要的是,我们必须确定我们的目标究竟是什么。世界必须找到一种将疫情保持在可接受水平的方法。
若按现在的疫情发展,在接下来的几周到数月,全世界将经历新冠疫情发生以来的至暗时刻。许多国家将一个接一个经历病例“超音速”激增的过程。我们不知道会有多少人需要住院治疗,但这将是一个很大的数目。然后这一波疫情会像以往几波一样开始下降。数量巨大的感染者们会因此而产生免疫力,但是与此同时,也有成千上万人将会死于这一波疫情。
新冠疫情会何时结束?即使像奥密克戎这样的毒株出现,使得问题变得复杂,但或许我们应当开始思考:如果这种病毒不会消失,世界要如何学会与之共存?
美国一家医院内救治的新冠病人。
新冠影响超1918大流感
“我已经放弃预测新冠大流行对未来的影响了。”哈佛大学医学史和文化学教授戴维·琼斯( David Jones)对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说,“我真的不知道2022年该期待什么。”
2020年4月,琼斯在彼时全球200万人确诊时告诉澎湃新闻,新冠疫情的规模是否会超过1918年的大流感仍有待观察。
两年后,他确定地表示,现在有充分的理由认为新冠疫情将比1918年大流感对人类社会产生更持久的影响(即使大流感的总死亡率要高得多)。
1918年的大流感对全球大多数城市只影响了几个月的时间。然而现在,全世界经历新冠持续反复地侵袭已有两年多。
新年伊始,美国再次陷入疫情暴发的漩涡。
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数据显示,1月4日全美报告了超过108万新冠病例。这一数字创造了全球单个国家单日新增纪录。
然而美国政府公布的这一病例数字尚不包括许多在家检测呈阳性的个人结果,这意味着上述数字肯定显著低估于真实情况。
以美国为代表的欧美国家目前是这一波奥密克戎变体引发的疫情“震中”。过去一周,全世界各大洲的许多国家也都创下了疫情发生以来的病例激增新高。
世卫组织1月6日发布的最新报告称,过去一周全球创纪录新增950万病例。其中英国单日新增最高达到22万,法国超过33万,意大利超过17万。加拿大 、澳大利亚、巴西、阿根廷、以色列、泰国、日本,从欧洲到美洲再到亚洲许多国家纷纷刷新纪录。其中在南亚人口大国印度,令人担忧的新一波疫情“海啸”迹象也已经开始出现。
新一波全球疫情海啸来势汹涌,但是一些专家认为,越来越惊人的新增病例数字正在逐渐失去意义,取而代之的是,人们应当将关注重点放在住院治疗和重症死亡人数是否会上升上。
不过关于后者的答案目前在全球范围内仍不清晰。
在最早出现奥密克戎疫情的南非,国家传染病研究所(NICD)的科恩(Cheryl Cohen)教授告诉澎湃新闻,南非这一波主要由奥密克戎引发的疫情中,患者住院的风险与此前的德尔塔毒株相比降低了80%,但一旦住院,患重症的风险几乎没有区别。
根据美国卫生与公众服务部的最新数据,目前有近12万人因新冠住院治疗,这是近4个月来美国住院人数首次超过10万大关。去年此时,德尔塔变体导致的疫情最高峰期间,该国住院病例超过14.2万人,仍是迄今为止的最高纪录。
与此前不同的是,全美各州儿童住院人数在激增。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和卫生部公布的数据显示,上一周儿科住院人数创下了历史新高,或与这一群体接种疫苗率低有关。
数据显示,住院患者主要是未接种疫苗的人群。根据CDC的最新数据,未接种疫苗的成年人住院率高出约 8 倍,未接种疫苗的12至17 岁未成年人住院率高出约10倍。
好消息是,大部分病人的病情没有此前疫情高峰时那么严重。重症监护室(ICU)病房使用率有所降低,大多数患者也不需要呼吸机给氧。但大量病患的压力仍然迫使医院大规模缩减非紧急手术和关闭其他病房,这对于新冠以外的病人持续产生严重影响。
在1月6日的新年首场记者会上,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指出,人们急于将奥密克戎变体视为“温和”是一个“陷阱”——不能只看到大多数奥密克戎感染者症状较轻而忽略了另一面——因为一种较为温和但传染性更强的病毒迅速传播,最终将会导致更多的人住院和死亡。科学家仍未完全搞清楚,奥密克戎变体在感染未接种疫苗和没有免疫力的人群时,是否在本质上毒性更弱。
事实是,在海啸般涌来的新增病例浪潮下,即使奥密克戎变体导致的总体住院率低于德尔塔,住院人数仍然在激增,医疗体系很容易不堪重负。
这种情况已经在有着全世界最发达医疗体系的美国发生了。
美国目前面临最大的问题是医疗系统在长期承受重压下医护人员的短缺。《大西洋杂志》的调查称,在全美各地,成批的医护人员纷纷辞职或病倒,给留下来的人带来更多的工作。使得许多医院处在崩溃的边缘,使得他们无法提供哪怕是最基本的医疗服务。
同样的情况欧洲也在发生。
最新官方数据显示,英格兰医院现在有超过17000名新冠患者,尚低于去年冬季高峰时的4万。法国有超过20000人住院,这一数字数周以来一直稳步上升。意大利有13000人住院(不包括重症监护患者)。
目前尚不清楚,随着奥密克戎感染更多年长、更脆弱的人群,住院人数是否会继续大幅增加,或者新冠加强针疫苗大量的接种足以保护他们。
不过,接下来的4到6周将是迄今为止新冠大流行中最具挑战性的时期,“超音速”般暴增的巨大病例数与日趋紧绷的医疗体系张力将受到严峻的考验。
哥本哈根的儿童在疫情期间玩耍。
社会大缺工
在经历了令人筋疲力尽的两年之后,全世界的人们从来没有像现在这般迫切想要找到一种可以在新冠疫情下更正常生活的方法。
然而要找到这个平衡点的方法并不容易,因为新冠大流行已经达到了各种矛盾冲突最复杂的阶段。
“随着我们进入大流行的第三年,各种因素不可避免地变得越来越复杂。在英国,一开始是紧急的、以临床科学为主导的危机应对措施,现在已经与人们对封锁疲劳的行为影响混在一起,再加上更广泛的政治分歧——在优先应对疫情和优先发展经济之间的选择。”伦敦帝国理工学院免疫学教授丹尼·阿尔特曼(Danny Altmann)对澎湃新闻说。
阿尔特曼表示,他最担心的是在学校里缺乏足够的应对措施。随着学校的复课学生回归,可能会有更多的奥密克戎病例在青少年当中传播。
这也是各国政策制定者和卫生当局一直关注的重点。
1月3日,新年后全美各地的学校复课引发了对疫情进一步蔓延的担忧。
许多学校发现自己夹在害怕感染的老师和希望孩子上课的家长之间。本周,全美2700所学校延迟了开学的时间。而另一些学校则维持了原计划。因为越来越多美国人认为,在学会与病毒共存的情况下继续进行面对面的课程教学对孩子是最好的。
未来一段时间,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是,随着感染人数呈指数级爆发增长,大量人群会病倒请假隔离,这将会造成接连不断的用工紧张。高感染率和由此产生的工人短缺会给各行各业的雇主带来沉重的负担。
在刚刚过去的圣诞元旦假期,因为没有足够的员工,全球成千上万的航班被取消;许多企业搁置了复工计划;对已经屡受重创的服务业、旅游业来说更是雪上加霜。
这种情况在医疗领域最为严重。自疫情开始以来,世界各国的医护人员已经因为长达两年的疫情而疲惫不堪。如今,在奥密克戎变体迅速蔓延之际,越来越多医院面临严重的人手短缺。一位在美国的医生表示,现在他们医院基本上医护人员每7天就要换一批“隔离”——因为染病而隔离(结束)的人再换下另外一批刚感染的。
同样的问题在英国也已出现。英国NHS医疗系统和养老院护理运营部门正面严重人员短缺,超过90家老年人护理机构已宣布拉响“红色警报。”
最终,由疫情导致的用工荒可能会进一步推高已经出现苗头的全球通货膨胀现象。这将为2022年的全球经济前景再次笼罩上阴影。
新加坡民众需要扫码才能进入室内商业设施。
各国政府的复杂态度
严峻疫情之下,各国政府的反应和采取的措施不一。
在美国,疫情的激增促使当局修订公卫措施。上周,美国CDC将建议的新冠患者自我隔离期从10天缩短到5天。但是这一修改受到许多公卫专家的批评,质疑CDC的这一改动究竟是出于科学原因还是社会层面的压力?
美国各级政府官员的反应也不一。总统拜登在1月4日的演讲中再次强调接种疫苗。刚刚宣誓就职的纽约市市长埃里克 · 亚当斯(Eric Adams)告诉感染率正在飙升的纽约市民们纽约将继续“保持开放并且不会受危机控制”;而同为民主党人的纽约州州长凯西 · 霍楚尔(Kathy Hochul)却警告称,“这个冬季将不好过。”
英国首相约翰逊本周表示,英国可以在不关停经济不改变现有防疫措施的情况下熬过这一波奥密克戎感染。约翰逊说,他将坚持上个月在英格兰推出的“B 计划”——包括在公共交通和商店中戴口罩,但不限制聚会或关停企业。
但他也承认,“未来几周将充满挑战,无论是在英国还是在世界各地,不可避免的事实是,某些服务将因员工缺勤而中断。”
随着病例不断增加,不同国家选择了不同的应对策略:意大利、法国、希腊和西班牙近期都报告了创纪录的感染人数,但与之前不同,它们并没有恢复严格的封锁措施。在德国,尽管病例在迅速增加,政府表示希望让尽可能多的人接种疫苗,而不是关停社会运转。
全世界应对疫情反应走在最前列的以色列已经开始全国范围内接种第四针疫苗。以色列政府1月3日表示,该国将从下周起恢复接纳来自被认为中等风险国家的具有免疫力(接种疫苗或感染康复者)的外国人入境。这意味着去年11月底在奥密克戎变体出现时实施的旅行禁令已部分撤销。
而另一些国家则仍保持收紧措施。荷兰和奥地利仍然维持已经实施的封锁措施并进一步加紧;日本的新冠疫情近日正在迅速扩大。日本首相岸田文雄4日表示,为应对可能到来的奥密克戎病毒感染者人数增加,政府将考虑取消奥密克戎病毒感染者必须住院治疗的政策,一部分无症状和轻症状感染者将被要求居家观察治疗。
美国CDC主任瓦伦斯基 (Rochelle Walensky)最近的一番表态颇有代表性:“我们希望确保有一种机制可以让我们在遵循科学防疫的同时安全地继续保持社会运转。奥密克戎变体虽然具有高度传染性,但似乎不如以前的毒株严重。尽管有创纪录的病例,但随着住院率和死亡率降低,政府仍将努力保持经济开放。”
以色列开放完成接种疫苗的旅客入境。
奥密克戎之后是什么?
疫情最终会结束,即使奥密克戎的出现正在使这场疫情何时结束的问题变得复杂化。
在未来的某一时刻,世界卫生组织在确定已经有足够多的国家充分控制了新冠疫情——或者至少是控制住了住院和死亡人数的时候,将宣布全球大流行的正式结束。但是这个阈值会是多少目前还不清楚。
这个世界究竟能忍受多少新冠病例和死亡,最终在很大程度上可能会变成一个社会问题,而不再是医学问题。
许多专家认为,未来一个可能的情景是:在大流行后期,病毒会导致一些人感染,另一些人会有更严重的疾病,这取决于他们的整体健康状况、疫苗接种状况和之前的感染情况。病毒将会继续发生突变,并且最终可能需要时不时更新以更好匹配新变异体的加强针疫苗。
最理想的情况是:有一天有人感染了新冠病毒,只要在家里呆上两到三天,然后就可以继续工作生活。然而奥密克戎的到来是否会使得新冠病毒“流感化”?目前下结论还为时尚早。
以美国为例,新冠病毒在过去两年多里夺走了80多万人的生命,而流感病毒每年病亡的人数在12000到52000人之间。新冠病毒的死亡率仍太高。奥密克戎是否会改变这一趋势仍有待观察。
“新冠大流行疫情一直在变化,我们需要不断重新评估宿主-病原体关系。现在正进入一场漫长而缓慢的消耗战,最终,随着全世界达到足够的疫苗覆盖率,疫情将逐步结束。在所有人都安全之前,没有人是安全的这一观点至关重要。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看,未来可能出现更多新变体的可能性是真实的,但是病毒变异速度会逐渐减慢,并转向更温和的变体。”阿尔特曼对澎湃新闻说。
可以确定的是,新冠病毒不会神奇地消失。世卫组织紧急情况负责人迈克尔·瑞安博士在4日的记者会上称那些猜测奥密克戎可能是最后一个新冠变体的想法是“一厢情愿”的,并警告说:“新冠病毒仍有很大的能量。”
世卫总干事谭德塞再次强调,如果疫苗不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公平普及,继续泛滥的疫情孕育出下一个新的变体只是时间的问题。
恭喜你,领取到一张面值 0 元的优惠券
只有购买全集内容 0.00 元,才可抵扣使用。
有效期截止于:2020-12-12 23:59
是否立即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