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迪身份认证的前后变化。图/某社交媒体截图
10月21日晚,警方发布消息,李某迪涉嫌嫖娼被依法行政拘留。虽未点出名字,但很快全网都知道了,“李某迪”就是钢琴演奏家李云迪。
嫖娼是个违法行为,还够不上犯罪,但后果往往很严重。即便一般人,嫖娼行为一旦坐实,被工作单位开除都是大概率事件,李云迪这样的知名公众人物,职业生涯即将迎来毁灭性打击是可以预见的。
从现状看,后续效应已经开始显现了。中国音协取消李云迪会员资格,中演协对李云迪进行从业抵制,四川音乐学院摘掉李云迪钢琴工作室牌匾,商务合作相继解约,李云迪正在为他的违法失德行为付出惨重代价。
公众人物如果私德有亏、行为上不检点,迎来这样的一幕毫不令人意外。
今天的社会氛围对明星艺人的道德缺陷越发不能容忍,人们期待他们的道德水准能够匹配自身的社会地位和财富状况。李云迪因嫖娼被拘留当然辜负了社会期待。
不过具体到李云迪的人设崩塌,依然有值得仔细琢磨的地方。
形象崩塌前,李云迪不只是“艺人”
客观来说,李云迪并不是无作品、无演技那类没有“业务能力”的、负面缠身的流量艺人。他在18岁的时候就夺得肖邦国际钢琴比赛冠军,在古典音乐界很有分量。
此外,他还有个坊间的称呼——钢琴王子。他在节目中说“在音乐面前,一切其他事物都要让路”。
这也是一种非常巧妙的人设塑造,这句话也让人想起交响乐之父海顿的名言——当我坐在那架破旧古钢琴旁边的时候,我对最幸福的国王也不羡慕。
李云迪钢琴演奏的专业能力和儒雅温润的形象气质,让他在大众视野的形象是独树一帜的。他是古典的、超然的,与喧嚣的娱乐圈保持着相当的距离。
此外,在李云迪的社交媒体身份认证上,除了“国际钢琴家”这一“立身之本”的身份之外,他还拥有地方政协系统、青联系统中的社会身份。
要知道,这些“身份”不是“人设”装饰。每一个社会身份背后都是一种肯定,是一种社会期待。身份越多意味着期待越大,期待越大责任越大,责任越大对李云迪个人能力、品德的要求也就更严格,而不仅仅是一位普通的“明星艺人”。
社会身份更多的是一种责任、一种担当、一种榜样作用。这也就意味着,李云迪在“私德有亏”时,会被观众以更加苛刻的标准来审视。
观众不仅仅只停留在艺人“翻车”层面的讨论,更多的情绪是在埋怨他作为一种公众人物没有肩负起“榜样”应有的作用。
因此,李云迪不只是观众表面上看到的“艺人”身份那么简单。他在背负如此多“光环”的同时,就要承担起“光环”背后的沉重。
公众人物不能只想着依靠这些“社会身份”吃红利,立“人设”。当“嫖娼”——这一具有道德污点的违法行为被曝光,他的形象也比其他“失德”明星崩塌的更为彻底,更为剧烈,舆论的反噬也更大。
部分网友表示对李云迪嫖娼事件感到意外与愤怒。图/某社交平台截图
李云迪“人设”崩塌早有迹象
互联网中,“幻灭”之类的词汇经常被网民提及。同时拥有那么多社会身份的“钢琴王子”,和“嫖娼”无疑构成了巨大反差,在一般人认知里,二者绝难相容。
能看出,现在网络上对李云迪的批评也好,编排的段子也罢,相当程度带着一种发泄情绪。这种情绪或许有“上当受骗”后的愤怒:原本以为他超凡脱俗,没想到背后如此龌龊。
其实李云迪在艺术上“分心”早有迹象,他之前的很多场演出都曾出现巨大失误,甚至被爆料在国外当比赛评委期间,中途请假回国给一位明星做伴郎。
原本这些只是八卦的谈资,但在形象崩塌后,某种程度上都在民众认知里成为他的“罪证”,加剧了网民的反感。
这些其实和嫖娼本身没有什么直接联系,但他曾经有多少身份“加持”,今天这些负面新闻对他的反噬就有多强。
李云迪的人设崩塌是有启示性意义的,这说明民众对公众人物,特别是不仅仅只有一种身份的社会人物的私德瑕疵容忍度越来越低,也越来越不能容忍形象欺骗。
娱乐圈曾经的一些游戏规则,比如强立人设、形象塑造等,一但被戳破,反作用将是无比巨大的。
对于明星艺人来说,如果选择成为公众人物,那么将承担何种道德审视已当有心理预期。对民众心理认知的变化也应当有所判断,今天的粉丝也不是随意收割的流量池,他们抛弃偶像也可能就是刹那间的事。
对于民众来说,通过类似的事也应该对明星艺人祛魅了。明星人设未必是人格流露,可能也只是个经济行为。所以,对明星或是公众人物装扮出来的公众形象,观众也不必太过当真,也不必大把地进行情感投射,淡定视之吧。
特约撰稿人丨清波(媒体人)
编辑丨丁慧
实习生丨黎志栋
校对丨吴兴发
恭喜你,领取到一张面值 0 元的优惠券
只有购买全集内容 0.00 元,才可抵扣使用。
有效期截止于:2020-12-12 23:59
是否立即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