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媒体 > 收藏 > 沈华:从历史文化的背景解读清代玉器制作的工艺和特征
沈华:从历史文化的背景解读清代玉器制作的工艺和特征
来源:玉见沈华
2022-08-23
136
管理
(接上期) 这部从历史文化的背景解读各个时期的玉文化制作工艺特点的系列,终于也走到了尾声。这是继上一个专题《玉文化发展史》之后的又一篇系列连载,因为我写的很多文章开始写作的时候并没有确定专题,写着写着就慢慢确定了主题和写作模式,所以仔细读过我系列文章的朋友,可以从标题的格式到内容的充实度上,也能看出逐渐完善的模式和区别。 所以越往后,越不好写,例如现在又到了清代的玉器特点,在我上一个专题系列的文章的内容中,洋洋洒洒的十几篇文章,已经写的面面俱到了,这次又写到了清代玉器的时候,隔了两天也无从落笔,一方面近代史的很多历史典故都被我们的影视剧所宣传普及,另一方面就是因为时间过近的关系,很多的历史反而变成了不可述,不能诉的敏感话题。 但是这个系列到了结尾,不能没有内容,所以本篇就以清代时期有典型的代表的几种器物,给大家做一些详细的介绍。 一、鼻烟壶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及艺术特征 明代晚期,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最早在万历年间,鼻烟由意大利商人作为向中国皇帝进献的贡品而传入中国。 迎合中国人审美心理的鼻烟壶是由明末的药瓶发展创制而来的。 中国最早的专用铜质鼻烟壶始见于清代顺治时期,由程荣章造,康熙时期出现瓷质,雍正时期出现玉质,乾隆时期的玉质鼻烟壶达到鼎盛,且选材广泛。 鼻烟壶融合了中国艺术的许多门类,博采众长,自显奇姿。 样式上无奇不有,装饰上无美不备,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缩影,也是中外文化艺术交流的奇葩。 二、清代时期鼻烟壶的基本特征 鼻烟壶俗称烟壶,是专门用来贮放鼻烟的容器。 材质有金、银、铜、瓷、料、玉、石、竹、木、牙、漆等。 清代玉质鼻烟壶有质地讲究、造型丰富、纹饰多样、工艺精湛等特点。 如乾隆时期,流行温润如脂的白玉烟壶,其他有青玉、碧玉等,尤以新疆和田籽料整体掏膛最为著名,看重的是玉质。 造型丰富,小巧玲珑,富趣味性。 鼻烟壶的造型有方、圆、扁的几何形;有樽等仿古器物形态;更多的是仿生或仿日用器物的造型,如仿植物的花卉、瓜果、枝叶等形,仿动物的蝉、鱼、蝠、蟾等形,仿日用器物的渔篓、荷包、灯笼等形。 小的仅4~5厘米高,大的有8~9厘米高,个别的超过10厘米高。 纹饰包罗万象,有禽兽花鸟、虫鱼草木、山水人物、典故传说、诗文书法等。 三、清代鼻烟壶的鉴赏要点 制作工艺主要采用碾琢、雕刻、巧作三种。 巧作最具特色,是选用带皮色的子玉,合理地利用疵点或皮色的“美中不足”,随形掏膛,或琢花纹,似拙实巧,尤存质朴之趣。 常用题材有蟠螭、夔龙、花鸟、鱼藻、人物、风景等,多取写意手法,有时似是而非,艺术感染力强,显得愈加精美。 鼻烟壶盖一般也都是用各种珠玉宝石。 器底多琢有阴刻篆书或隶书的“乾隆年制”四字款,一行直排或两行横排,极少数刻在器身隐蔽处。 四、明清玉器的仿古思潮及历史文化背景 明清时期,复古思潮泛滥,效法古制成为一种时尚,加之得到皇帝的重视、推崇,使自宋代萌芽的仿古玉到清代已达到登峰造极的境地。 清代玉器质朴浑厚、古色古香的特有格调与时作玉器相辅相成、交相辉映,共同组成了绚丽辉煌的时代特色。 模仿既有所本,技艺又较特殊,故风格别具情节,美学价值特殊。 人的思想、审美不能超越时代的局限,但可运用智慧、技巧,通过造型、纹饰等间接的方式来追摹仿古,再现古代玉器的意境和艺术风格,以补充时作玉器所缺少的隽永韵味,反映了时代的艺术面貌。 五、清代仿古玉器的基本特征 清代仿古玉器,种类繁多,古朴浑厚,是清代玉雕的重要组成部分。 主要分纹饰仿古、造型仿古和二者兼仿三种模式。 大量采用和田碧玉制作,主要是临摹青铜器的色泽,但是这不是鉴定的标准,从故宫存放的仿古器来看,这个比例是较大的。 或仿自前代玉器,或仿自三代铜器,或仿自其他种类的器物。 仿古玉器一般在形制、纹饰及颜色上与古器相似,但明显带有清代雕琢技艺的特征。 如所仿先商玉器的造型、图案、风格等都极相似,却失去了雕琢工艺的笨拙之意而显精致工细。 所仿宋、元、明玉器,不仅追求形似,而且雕琢工艺和细部加工都具有宋元风格。 而模仿青铜器的,或整体仿制,或局部仿制,或将造型、纹饰加以发展变化而形成新的风格。 总体特征是仿古而不泥古,仿古且又创新,形成了一种独具特色、别开生面的艺术体系,是一种特殊的工艺美术品。 摹仿汉代玉器是清代仿古玉器的主流,以鸡心佩为代表的各类佩玉,最为常见。 清代仿汉鸡心佩多为长方形透雕,是在汉代形制的基础上加以变形、演化出来的,整体呈微隆起的瓦面,中间穿孔缩小、孔外装饰变得复杂精致。 有云螭或凤鸟装饰,并用汉代玉佩上的“游丝跳刀”方法琢出细阴线饰纹,线条若断若续,准确不乱,但光泽、沁色皆无汉代特点。 六、清代玉器制作的历史文化背景 明清时期,苏州是商业繁荣的手工业城市,也是制玉的重要地区之一。 明代嘉靖、万历时期著名的琢玉巨匠陆子刚就是在苏州从事艺术创作活动的。 清代的苏州是全国首屈一指的琢玉中心,代表着玉器制作的最高水平,分工专业协作、生产形成规模。 接受宫廷的画样和玉材,擅长制作工艺奇巧、玲珑剔透的作品,频频受到乾隆皇帝的赞赏,有“专诸巷中多妙手,琢磨无事太璞剖”之誉。 体现了依托于细腻、纤秀的吴文化背景的艺术风格。 七、清代玉器制作的基本特征 清代的苏州玉作,是清廷造办处在各地设置的分支作坊,能工巧匠集中在阊门里专诸巷一带,继承了明代的琢玉技巧,创制了难以计数的优秀作品。 独特的技术风格,被后人称为“苏州工”。 选料讲究,对材质的要求高于其他时期,多采用和田籽玉,玉质娇莹润腻,犹如小儿肌肤。 品种多样,小到首饰,大到陈设,应有尽有。 造型别致新颖,小巧玲珑,晶莹剔透。“专诸巷里工匠纷,争出新样无穷尽”。 八、清代玉器制作的鉴赏要点 制作技艺沿袭明代特点,并逐渐融合宫廷趣味而形成独具特色的新风格。 平面碾琢、镂空透雕、活链套环、薄胎技艺等是主要特色。 琢刻刚柔相济,线条阴阳交错,有的工谨有力,有的流畅柔和,毫无拖泥带水之嫌,以“不露痕迹”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且能比较贴切地反映出文人画的意境。 例如我们今天举例说的一件桐阴仕女图,这件玉摆设是利用制碗后取料剩下的玉材精心设计制作而成的,在以前的系列中专门详细的介绍过此件玉器的文化背景和制作说明。 整器圆雕为桐阴叠山环抱形庭园景色。主体为一门亭,门柱、瓦檐、门洞隐于桐阴之下,两扇半月形屏门,一掩一开,门内外各立一长衣少女,透过门缝相互观望呼应。 匠师利用白色玉质和红色皮沁,巧妙琢成湖石抱立和石台石座,再现出江南庭园的美丽景色。 器底略平,阴刻乾隆皇帝御题诗和御题诗文。 充分显示了清代玉匠敏锐的艺术洞察力和高超的琢玉技术。
0
点赞
赏钱
0
收藏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华威派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 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华威派)”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 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
QQ:2443165046 邮箱:info@goodmaoning.com
关于作者
榴莲啾啾啾(普通会员)
点击领取今天的签到奖励!
签到排行
0
0
分享
请选择要切换的马甲:

个人中心

每日签到

我的消息

内容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