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媒体 > 收藏 > “陕西文物探探探”第47期:西安博物院藏着哪些玉器精品?
“陕西文物探探探”第47期:西安博物院藏着哪些玉器精品?
来源:华商网
2022-08-23
164
管理
玉器在古代不仅被用于装饰,是财富、权力的象征,也是祭祀天地,沟通鬼神的“通灵之物”。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逐渐形成了融华贵的材质、精湛的工艺、典雅的审美情趣、崇高的道德追求为一体的玉文化。 那么,十三朝古都西安留下了哪些精美的玉器?近日,“陕西文物探探探”邀请西安博物院教育推广部副部长田继伟作为主讲嘉宾,对西安博物院《天地之灵——院藏古代玉器精品陈列》进行了网络现场直播讲解。炎炎夏日里,这场直播吸引了126.6万人次网友观看。 展厅陈列了100余件组玉器,这些玉器几乎涵盖了从史前到明清的各个历史阶段,分为礼玉、葬玉、装饰玉、玉器具和陈设玉等不同的门类,反映了西安不同历史时期玉器的基本面貌和发展脉络。 1、最久远:仰韶文化时期的玉璧、龙山文化时期的玉琮 田继伟介绍,玉文化起源于非常原始的时期,至少能追溯到距今9000年前。早期的玉器和石器同样是人们在生产生活中加工的“产品”,但由于数量稀少和加工难度大,被用在了当时人们认为最重要的场合,最珍贵的地方。 西安博物院馆藏最早的玉器,是2002年在雁塔区鱼化寨街道办出土的一块仰韶文化时期(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3000年)的玉璧。早期的玉璧打孔不是很“精准”,整体加工水平相对较低,显得稚拙、朴素,甚至有些让人觉得就像小孩子的手工作品,但这恰恰是早期人类加工能力在雏形阶段的一个产物。 年代再晚一些的,有1987年在雁塔区山门口出土的龙山文化时期(公元前3000-公元前2000)的玉琮。玉琮外方内圆,和玉璧一样同属于礼器,从外观上看,有的是好几层,边上还有兽面、人面的造型。但馆内这件玉琮只有单层,四面素光,没有纹饰。 展厅内还有龙山文化时期的三孔玉刀。三个孔打的不是一条直线,有高有低,孔径也是不一样的,证明所用的工具不是“标准尺寸”,但刃部打磨非常精细。可见早期石器加工中的细节技术也移植在玉器加工上。 和三孔玉刀陈列在一起的,还有同属龙山文化时期的玉斧、玉铲。玉斧早期就和石斧有紧密的联系,只是级别等级更高。而斧和钺相比,早期的钺比斧的体量更大,是军权的象征。但展厅内展陈的玉钺看起来比较小。之所以出现小的玉钺,是根据材料、加工手段、用途来划分的。在《周礼·仪礼·礼记》中,各个层面的玉器尺寸都有严格规定,玉器原本的用途以及能在什么等级使用,也说得很清楚。 同为龙山文化时期的玉器还有一件玉笄,出土于泾河和渭河之间的米家崖村。 夏商周三代的玉器,馆内展品相对较少,有夏代的柄形器、商代的玉戈、西周的玉燕等器物,能体现那时的玉器加工水平。从器物来看,当时的切割工具和琢磨工具很先进。进入到春秋战国时,玉器的种类和用途更为广泛,产生了影响后来各个时代的玉器种类。展厅内有战国秦式龙纹工字形管衔环玉饰,“工”字下端有方形桥钮,钮中有小活环,反映春秋战国时期的玉雕工艺已进入空前发展的阶段。 2、最相像:璧、瑗、环、玦的区别和不同功能 礼玉是中国古代用于祭祀、朝享、交聘、军旅等礼仪活动的玉器。这些器物被赋予特殊意义,成为礼制的体现,即“藏礼于器”。 田继伟介绍,在众多礼器中,最知名的便是天子为礼祭天地四方所使用的“六器”。《周礼·春官·大宗伯》曰:“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古人将玉器的颜色和造型相结合,并配合阴阳五行之说,从而产生了祭祀天地四方的六种礼器。 六器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玉璧。古人认为天是圆的、青色的,故用苍璧祭天。其使用历史之长,从新石器时代一直沿用至今。展厅内陈列的蒲纹璧、谷纹璧和青玉璧,是汉代玉璧的典型形制。 根据展厅内关于玉璧的介绍文字,玉璧的造型按古代天圆地方宇宙观念用以象征太阳和天宇,主要为祭天的礼器。 《尔雅·释器》曰:“肉倍好,谓之璧”。即玉璧为中间有圆孔的圆形板状体,边宽孔小。中间的孔叫做“好”,周边的实体部分称为“肉”。根据说文解字和一些古籍的说法,如果好小肉大,就是璧;如果好肉相间差不多等距,那就是环;如果好大肉小,那就是瑗;如果有窄窄的一道裂缝(缺口),那就是玦。 它们有着不同的用途。比如,玉璧是用来祭天的;玉环寓意修好、和好;玉玦表示决断、决绝。《荀子·大略》注:“古者,臣有罪,待放于境,三年不敢去,与之环则还,与之玦则绝。”古代帝王常用环与玦来表示对放逐的罪臣表示召还或永不召还。而近侍、重要的大臣、封君和天子之间,在参加重要活动时,可以手持瑗来引领,以避免因直接接触而不合乎礼制。 3、最特别:保护死者的“九窍塞”和玉衣 展厅内展陈的葬玉有玉猪握、蝉形的玉琀、玉眼罩等。 田继伟介绍,《淮南子》和《说文解字》都说玉器有防腐效果,所以早期玉器也作为葬玉来使用以保护死者的尸身,求神灵保护其灵魂,庇佑墓葬的安全。专门制作用于敛尸、随葬的玉器称为葬玉。两汉时期是葬玉发展的高峰期。 汉代完整的葬玉组合包括玉覆面、玉握、九窍塞、玉璧等。在敛葬时,死者面上覆盖缀有眼盖等玉片的黑绸“瞑目”,口中含有象征轮回再生的玉蝉,双手握着代表财富的玉猪,眼、耳、鼻等填塞封闭孔窍的玉塞,身上身下覆盖敛尸用的玉璧,躺于镶嵌玉饰的漆棺之内,葬入墓中。 人们还把玉器打磨得非常精致,用小玉片把去世的人全身包裹起来。金缕玉衣多的有几千片,少的也有一千多片。帝王下葬会用金缕玉衣,如果是封王了的就用银缕玉衣。此外,还有铜缕玉衣、丝缕玉衣等。 西安地区出土过大量疑似玉衣的玉片,但没有完整的玉衣。古代盗墓之风盛行,在汉武帝时期就已有盗墓的了,盗墓者盗取的主要东西就是金和玉,所以很多墓葬不幸被盗扰过,能找到的完整的相对较少。 4、最复杂:一套玉组佩,多达数十件 展厅内展陈有一套西汉时期的玉组佩。 田继伟介绍,中国古代的玉器绝大多数属于装饰品,饰玉自新石器时代出现以来一直盛行不衰,大体可分为冠饰、发饰、项饰、身饰、腕饰、腰饰和嵌饰。两周时期,随着“君子比德于玉”思想的深入,佩玉之风日盛,玉的造型和纹饰也多样化。 周代贵族的佩玉是以玉璜、玉管和玉珠等串联在一起的,身分愈高,璜数愈多,玉佩愈长,迈步愈不方便,行走也愈迟缓。《礼记·玉藻》中还对行走时玉佩所发“玉声”提出了要求,诸玉件因自击而锵鸣时,尚须合乎音律,形成和声,且须在不同的步伐下与不同的乐曲相谐。 这套西汉时期的玉组佩,最上面的圆形玉器,“好”和“肉”之间大概是1:1的状态,所以应称为玉环。下边自下而上是两个玉觽、两个玉璜与两个玉舞人,上面是一个握手,再上面就是非常漂亮的云纹玉环,那是神仙不可知力量之所在,加上神秘的音乐舞蹈图案,有这一套玉组佩在身上,身份等级自然不用说了。 那么究竟什么样的人才能戴这样的玉佩呢?如果是春秋战国时期,像一些小国的国君,戴这个是没问题的,他们甚至戴得比这个更繁复。比如在韩城梁带村发现的组佩,其中的玉璜横向的还有三根以上的,一组共计40多件将近一米长,极其繁复。在礼仪的规则之下,人要按照规则来。璜的数量通常为2到8之间取偶数的多一些,但也有取奇数的。若超过8个,很可能是礼崩乐坏了,也可能是地方所谓的国君已经坐大了——我有财力,我想多少就佩戴多少。规则不一定是每个人都遵守的,有些人心中老想逾越规则,特别是在财雄势大的时候。所以,要把权力关在制度的笼子里边,自古就应该是如此。 组佩当中的玉环有什么功能呢?田继伟介绍,有些帝王在行动时需要人搀扶,比如从高台阶下去,身边的近侍就手持着一个玉环(也可以是玉瑗),帝王手中一拿,跟近侍一块步下台阶。 这套组佩最下方有两件觹(xī),在展厅内还单独展陈有秦代的觹。觹是用来做什么的呢?田继伟介绍,佩觿是古代成年男子的标志。根据《说文》对觿的解释,“尖端甚锐,用以解结,以象骨或兽角制成者。”觹在新石器时期就已经出现,发展到汉代已逐渐失去解结的功能变成配饰,多挂于身侧。鉴于觹原有“解结”的功能,故以玉觹为佩,寓意童子成年后智慧超凡,世间所有的疑难困结皆可迎刃而解。 早期的玉饰是挂在脖子上的,后来太重了没办法挂脖子就佩在腰上,做一个钩,钩住以后垂下去,成为衣服的重要配饰。比如宋元明清文学作品中写的文生公子,通常就是身上佩一块玉佩,下边有个漂亮的流苏。这是一个文化传统的变迁。 除了组佩,展厅内还有西安北郊一西汉墓出土的镂雕韘(shè)形玉佩。鞢(shè)是专供射箭扣弦时保护手指的指圈,战国时已演变为扁平状,完全失去了扣弦的功能而成为纯粹的佩饰。到汉代时已发展为盾形片状镂雕佩饰。 一块唐代金镶玉佩特别吸引人。它1976年出土于大明宫遗址,玉佩呈三角形,两腰为三连弧形,单面雕琢,正面错金饰变形双凤纹。玉错金银工艺始于春秋时代,战国至唐代最为流行。在晶莹润白的玉件上饰以错金的纹饰,显得格外华贵富丽。 田继伟说:“我们老说‘君子比德与玉’,在玉器发展过程当中,古人把玉石和人类的道德文化相结合,催生出更高的精神享受、精神空间。中国人赋予玉器的精神内涵很丰富,见诸于古籍的玉德有五德、九德、十一德等多种学说。影响最深远的是孔子所提倡的玉有十一德之说。不管多少德,实际上就是把人间最美好的超脱于物质之外的东西赋予给它了。但今人戴玉,很多人看重的是经济价值。实际上玉之高洁、玉之温润、玉之纯净、玉之坚硬,都是品质的体现。一些人戴了个大玉镯子展示我有钱,实际这不是佩玉的目的。佩玉是为了体现德行、操守、修养、自律等,你的德行在什么地方?” 5、最亮眼:玉带、玉带钩和斋戒牌 从隋唐到清代,值得特别介绍的是玉带、玉带钩和斋戒牌。 展厅内展陈有一件白玉乐舞胡人铊尾。田继伟介绍,这是一件唐代玉铊尾。 玉带由鞓(tīng)、带銙、铊尾和带扣四部分组成。它是佩戴人官阶高低及富贵的象征,是历代帝王和达官贵人们专用的装饰品。唐代有严格的用銙制度,以玉銙为最贵,只有皇帝、亲王及三品以上官员才能佩戴。佩戴的銙数从7到13不等,等级越高銙数越多。 鞓是腰带的带身;扣为玦形,玦口嵌扣针;銙是玉带主体,镶金缝于丝带之上,或背面钻隧孔,缝于带上,形状一般为方、圆首方或半圆;铊尾又称“带首”、“扣柄”,圆首矩形。铊尾纹饰最时尚的是浅浮雕伎乐舞。 这件乐舞胡人铊尾,雕刻的是一男子旋跳胡腾舞图案。胡腾舞是西域一种男子独舞,舞者称“胡腾儿”,这种舞蹈由中亚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的石国传入。舞者右手若掐指数数,左手搭在胯上击节,于一小圆毯上纵横腾踏,煞是好看。 玉带钩是古人束腰、钩挂衣领或随身小饰品的用具,也有的与佩饰成组使用。新石器时代玉带钩就已出现,春秋战国至汉代最为流行。魏晋南北朝时,玉带钩数量明显减少。宋人好古,以战国、汉代带钩为拟古对象的作品时有出现。明清两代,带钩制作回升,数量激增,但此时的玉带钩已失去了实用价值,主要作为官宦贵族、文人雅士的把玩之物。 展柜中展陈的主要是元代的玉带钩。 田继伟介绍,之所以在展柜中看到的玉带钩以元代的居多,是因为受到了宋文化的影响。这些玉带钩的寓意有苍龙教子、教子升天等。“今天我们叫望子成龙,你老望他却不教他,他能成龙吗?所以苍龙教子的说法也是人们对于未来的一种美好寄托。” 而玉带钩的造型,在春秋战国还能看到龟式、盾式、猴式、兽式、龙式,到了元明清的时候还能看到琵琶形、水滴形的。“这些元代玉带钩,侧面明显呈S形,龙头回首非常深,头比较扁长,而中部偏右位置上有一个大钮,用于插皮带,这也跟蒙元时期人们的穿着打扮有极其密切的关联。” 从造型上来说,元明清三代也有一脉相承之势。后来的带扣变成了金属底座,上面是镶嵌或者粘接玉的佩饰,底部有一个金属钩子,这也是一种替代。因为玉器加工起来太费力了,用铜鎏金或者别的金属打造更简便一些,然后在上面直接镶嵌玉饰就可以了,这也是另外一种审美的启迪。 到了明清时出现了斋戒牌,沐浴斋戒,敬畏鬼神。清代参与祭祀活动的人员佩戴于胸前的牌式小器物,大小约4至9厘米。有警示官员要“警惕言行”的作用,其正面是汉文“斋戒”,背面则是满文。大规模的祭祀或者盛典都要进行斋戒。沐浴斋戒汉文化本身就有,满人又深受藏传佛教的影响,形成这种习惯以后,就连斋戒时身挂的斋戒牌也极具奢华的一面。斋戒牌形式多样,有长方形、椭圆形、海棠形、香袋形以及蝠桃式、葫芦式等,质地有玉、金、铜、瓷、木等。 古代女子装饰用玉器在展厅内也有精美实物展示。比如在兴庆宫遗址出土的唐代玉花簪头,和一件西安市征集的明代“喜上眉梢”玉簪首。“早期的玉石本身就是装饰,可以插到女子的头发上。后来随着工艺技术的发展,金、银、铜、铁、骨、瓷这一类的物品都可以作为主体用来扎头发,外边有一个装饰性的玉质簪首或钗首,审美性很强,比如用花案、羽毛造型来进行装饰。可以看出,制作它们的玉工能力和审美情趣都很高。在唐人看来,玉器比金银更加珍贵。一副双股玉钗几乎相当于一个二十口之家七年的生活费,一副玉带銙约相当于三五百人一年的总收入。” 6、最讲究:一柄玉具剑要用四件玉饰 展厅内的几件玉剑饰,从造型和工艺看起来都非常讲究。 田继伟介绍,古人讲究佩剑,特别是秦汉时期。有名的人物佩剑,在剑柄、剑的带钩、剑套顶端等部位,都会用非常奢华的玉器进行装饰。 “很多玉器都是金属和玉器的混合体,不是纯粹的玉器。剑的主体是金属的,剑鞘是木质的,裹着鲨鱼皮、珍珠鱼皮等珍贵的皮质。从剑格到剑首,剑鞘的上端和末端,都用了大量的玉石进行装饰。一开始剑具比较简素,后来变得非常繁复,以体现其奢华和价值。” “在剑柄与剑鞘上镶嵌玉饰,称之为玉剑饰,饰玉的剑称为玉具剑。玉具剑出现于春秋晚期。一柄完整的玉具剑由4个玉饰组成,分别是剑首、剑格、剑璏(wèi)、剑珌(bì)。” 7、最精致:陈设玉中定格的“小世界” 展厅内的陈设玉,种类和数量都很丰富,各个时代都有。 田继伟介绍,陈设玉器多为人物、动物或植物的圆雕造型,商周至秦汉的玉鸟、玉伏兽、玉兔、玉马等都属此类。另有杯、碗、盘、壶等,既是实用器又是室内陈设的艺术品。唐代以后,陈设玉的数量逐渐增多,许多鸟兽花卉作品,造型新颖别致,工艺精湛,既生动传神,又艳丽自然。而明清时期是陈设玉器最为繁荣的时期,各种雕琢精美、玉质上乘的生活用品、陈设艺术品层出不穷。 一组鸿雁形象的玉饰,每个长径约3.5厘米、宽径约2.5厘米。它们有的在用嘴在整理羽毛,有的抬起头来张望,有的一边走一边扇动翅膀,有的在振翅高飞。“这应该是对于水草丰茂地方鸟禽的整体刻画,它完全是装饰性的,活灵活现体现了鸟儿的状态。”据相关资料介绍,这组鸿雁玉饰是从长安区韦曲征集来的,椭圆形牌,面雕鸿雁,青玉有土浸痕,在雁尾后有一圆孔,是固定器物用的,从雕刻工艺特征、题材内容及出土来源分析为宋代玉器。其雕工精巧,可能是为表达对远方亲人的留恋或对家乡的思念。 和鸿雁玉饰的写实风格不同,一件汉代玉枕整体是小猪的造型,工艺上属汉代的写意加工技法“汉八刀”,寥寥几刀就可以勾勒出一个事物的神态,只取其意,不苛求细节的形。 一件明代梅花纹玉杯则非常繁复。“按理来说上面还可以有镶嵌的饰物,才能够进一步体现其奢华。但当时人们追求玉质本身的特点,要求它纯而又纯,不需要那么繁复艳丽。” 一件清代俏色福禄寿山子的摆件,原来可能有个比较珍贵的木托,雕着山石和云朵的样子,上边应该是蝙蝠、松树、仙鹤等福禄寿的寓意。 一件清代四联瓶,具有很强的装饰性。它将四个瓶子的百分之十五截取下来以后,中间放一个正方形那样空间的扩展。这种把四个瓶子连在一起的四连瓶,在清代比较流行。它也完全是装饰性的,从玉料来看是墨玉的,也叫青玉。 除了四联瓶,还有一个四联盒。“清代大量仿过去的旧器,前朝的一些四联瓶、四联盒它都仿。像这些玉盒子,当时都是放一些小巧的首饰和香粉。” 一件清代的三足玉蟾特别吸引人们的目光。“四条腿的蛤蟆好找,三条腿的就难找。这是有着很强烈的寓意的,代表着稀有和珍贵。其质地很像是蓝田玉,纹理比较粗,但整体取形非常好看,后边只有一个单足。” 在一个宋元明时代特征比较突出的区域放了很多小摆件。其中一件只有两厘米左右长的宋代玉马摆件,头身比例关系非常可爱。一件清代的玉童子用了俏色工艺,糖色部分把衣服和下半身勾了出来了,而明亮的那一部分刚好用于开脸,面部刻画有典型的“葱管鼻”特征。一件将近7厘米的明代玉辟邪,头部后边的鬣鬃很顺,完全趴伏在地上,也可以看到有焦糖色。而在它的后面,还有一件元代的玉辟邪。 一件清代的镂空玉香囊看起来花了不少功夫,很是精致。“镂空玉香囊里一般用的是能散发幽幽香味的冷香,不一定需要点燃,摆在家里有一种似有若无的香味。” 一件清代仿西周青铜器的匜(yí)形杯,器物上的纹饰是有意模拟西周青铜器的造型和纹饰,只不过没有模拟足那一部分。“像铜匜一样它是个水器,但是做小了,它也能盛水舀水,但主要是摆件。” 一件元代双龙戏珠盏托,造型纹饰看起来很美。“过去饮茶、饮酒都有一个盏托,上面放一个盏。这个盏没有找到,应该是比较高足的一种,因为元代流行高足杯。” 8、镇馆之宝:杜陵金口玉杯、秦高足玉杯、玉舞人 田继伟介绍,在汉宣帝杜陵遗址一次出土了三件玉杯,目前在展厅内展陈的有两件。 这些玉杯都是金口器,口沿中间的弦带和底托部位都用薄金板来包裹。金口器在汉代是服用玉屑求长生使用的杯子,具有特定用途。而且它一定是在大型祭祀过程中,是天子或重要贵族成员使用,意思是祈求自己能延年益寿,祈求国运昌泰。 “它的口沿叫金口。古代讲究皇帝釦金,皇后釦银(釦的意思是用金属加固和装饰口沿的器物)。这三只出土于杜陵附近,可见是宣帝御用。金玉满堂、金玉呈祥,金和玉两种人世间最珍贵的东西被放到一起了。它是一个国家文化的象征,也是皇室生活品位的体现。” “这些玉杯都是连底托带杯身整体一次成型的,从玉器加工角度来说十分难得。在全国玉杯排名前十名的肯定有西安博物院馆藏的这三件非常漂亮的汉代和田玉杯,和阿房宫遗址出土的秦玉杯,它们都堪称西安博物院的镇馆之宝。” 在西安博物院基本陈列里还有一件出土于阿房宫遗址车张村的高足玉杯,年代为秦代。杯身高14.5厘米,口径6.4厘米,足径4.5厘米。整个玉杯杯身满是四方连续的云纹和柿蒂纹。其底托和器身是分开的,底托的造型很像豆,上面是一个直筒略收的造型。因为出土于阿房宫遗址,好多人判断可能是秦始皇或者是其他非常重要的官员使用的。也有一些学者针对其纹饰和细部刻画,把它的年代或往后、或往前移动了一下,但并不影响它作为秦汉时期的重要的玉器加工精品的身份和地位,至少是2200年前的产物。 “可以说,西安博物院展陈的这几件玉杯是集大成的,把中华文化中所有美好的意涵都放到了一起,把最高超的制作工艺也展现了出来,把国运和民族的运势都体现出来了。” 田继伟介绍,在杜陵遗址出土的玉器中,除了玉杯,还有玉舞人。原来也在该展厅展陈,目前因对外交流被借走外展了。从照片可以看到,两个玉舞人开脸非常漂亮,两人连着衣襟,裙子下摆也用了俏色,颜色相对较暗,而非常明亮的一部分刚好在头部。这件玉器高10.5厘米,下宽7.8厘米,玉舞人采用圆雕技法,联袂并肩伫立。人物眉清目秀,身材修长。婀娜多姿,头梳高髻,嘴角露出恬淡的微笑。二人身穿曲裾深衣,腰系两条宽绢带,长摆曳地。左侧玉舞人双手提袖拢于腰部,右侧玉舞人左小臂向上伸直,右手摁于腰部,长袖弯曲下甩,表现了玉舞人舞蹈时的生动瞬间。“它是迄今发现的有明确出土记录、形体最大、等级最高,而且是唯一两件相连的俏色立体圆雕玉舞人,也是汉宣帝的御用之物。它是汉代宫廷最为流行的‘翘袖折腰之舞’最生动的写照,也是研究汉代宫廷文化、妇女服饰以及舞蹈史极为珍贵的实物资料。” 华商报记者 马虎振 实习记者 郭蓉/文 华商报记者 强军/图 (部分文物照片由西安博物院提供)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0
点赞
赏钱
0
收藏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华威派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 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华威派)”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 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
QQ:2443165046 邮箱:info@goodmaoning.com
关于作者
杨子(普通会员)
点击领取今天的签到奖励!
签到排行
0
0
分享
请选择要切换的马甲:

个人中心

每日签到

我的消息

内容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