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媒体 > 热点 > 倍增商业评论丨专访张林禅(一):用“倍增商业”重新定义我们的事业
倍增商业评论丨专访张林禅(一):用“倍增商业”重新定义我们的事业
2022-05-11
220
管理
倍增商业评论丨专访张林禅(一):用“倍增商业”定义我们的事业


倍增商业评论丨专访张林禅(一):用“倍增商业”定义我们的事业


受访者:张林禅

采访者:倍增科学技术研究院

责任编辑:陈建

倍增商业评论丨专访张林禅(一):用“倍增商业”定义我们的事业


张林禅

6318咨询顾问公司董事长

倍增科学技术研究院名誉院长兼首席研究员

  在2021年底长沙举行的第二届“水熊节”盛会上,6318咨询顾问公司董事长、大作为教育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林禅畅想行业未来,石破惊天地提出了“倍增商业”的概念,给予业界一个观察和思考直销、微商等行业发展的新视角,发人深省。张林禅认为,“倍增”是直销模式的底层逻辑,但不限于直销行业,对整个大消费和新零售行业而言,“倍增”都能发挥它的魅力。我们应该从思维的局限中跳跃出来,走向能够跨领域获得资源和先进工具的更高级的思维,从而互联互通,互相融合,在行业处于困境之时冲出重危,走上新生之途。为此,他提出用“倍增商业”总揽对传统直销、微商和社交电商等商业形态的称呼。

  统一名称当然不是张林禅的主要目的,对于“倍增商业”的提出,他坦言这是跟未来的不确定性相关联的,不确定性就是没有先例,所以我们要从其他的角度入手,设法培养自己的思考力和判断力。围绕“倍增商业”这个有待注入新鲜的内涵的概念,他思考深入,灵感喷发,提出了非常多的新颖观点,比如“倍增+”“无倍增不商业”“‘倍增商业’应该以对平民友好的面貌示人,做美好企业”“为‘倍增商业’立法”“‘倍增商业’将是中国对世界商业领域作出的重要贡献”等等。在表现平平、暮气初显的直销圈内,我们已经很久没有看到如“倍增商业”这样鲜活、生动的思考了,它颠覆了过去我们对于直销和微商的许多认知。在我看来,张林禅不仅仅是在为直销、微商、社交电商等商业形态的未来探索方向,更重要的是他正在构画一个未来市场规模将超过16万亿元的崭新的商业板图。为了更深入地触碰到张林禅对“倍增商业”的思考,我们在会议期间对他进行了采访,并在会后又向他多次问询,力图为这个新概念配上能够解释周全的内容,以下是访谈摘要:

   为什么提出“倍增商业”,首先是为了替代对直销、微商的称呼吗?

  张林禅:应该说有这样的考虑,为什么?单从直销来说,我个人认为,它的故事已经讲完了。谁要是说没有讲完还要接着讲,那只能是重复再重复,故事已经没有了新意。为什么这样说,因为事实证明这个行业不可能出千亿级的大企业,不可能出有社会影响力的明星企业,也不可能再有郑李锦芬那种有号召力、感召力的行业领袖。“直销已死”虽然是一个耸人听闻的说法,实际上也反映了它行业江河日下、前景不容乐观的现状。微商的情况要好一点,因为它没有太多的案底,在社会上没有那么大的反感,但从现在的发展情况来看,它和直销走的是差不多的路。微商属于一种“轻直销”,本质属性没有不同,走到底仍是老路,甚至还不如老路。我观察了这么多年,觉得因为长期的固守和封闭使得我们这个行业形成了走不出的闭环,能够自洽却不能打破边界环抱新的生命。

  用“倍增商业”融合包括直销、微商在内的运用倍增原理发展自我的行业,用这个称呼,首先只是一个“形”的问题,“神”的问题更值得我们尝试思考和形成结论。我个人是这样看的,“倍增商业”的要素可归纳七种:“创新”“复利”(“倍增”)“连锁”“杠杆”“人才”“教育”“技术”,只要满足这七个要素中的两三个或三五个,这个行业的精气神就能够完全改观,做大做强的基础就有了。不是说要全部的七个要素,哪怕把其中的关键要素落实到位,那这个企业也有可能成为行业的领军企业。我们现在还没有这样的头部企业,未来我们所有的工作就是助力更多的在“倍增商业”领域成功的企业诞生,并使头部企业呼之欲出。

   你刚才说“倍增+”,我们过去讲的是“直销+”。

  张林禅:当时提出直销+立意是好的,但现在是互联网时代的下半场,跟那个时候的场景大有不同,是不是需要修正一下我们的观点呢?从现实环境和政策监管两方面,行业已经无法对面临的严峻形势袖手旁观、充耳不闻,必须积极参与解决我们的重大问题。从建设性的角度,我们首先需要破除长久以来的一个不适宜的观点——“直销可以嫁接任何商业模式”,在经历过“直销+店铺”“直销+互联网”几次转型后,行业认为直销的包容性很强,提出“直销+”的说法,认为它可以嫁接任何的商业模式。这种说法并不准确。如果直销的包容性是那么强,那么近些年出现的许多新技术、黑科技应该被直企所包容运用,然而事实上并没有几家直企用好了这一波时代的红利。过去人们将直销与倍增混为一谈,将直销等同于倍增,把倍增的包容性当作是直销的属性,这并不符合实际,因为不仅微商在用倍增,社交电商在用,甚至许多传统企业也在用倍增的原理确立社会权力。事实表明,曾经直销所独有的倍增逻辑,已经被广泛运用于各种商业形式之中,并且正在成为一种社会共享共用的商业思维。所以将“倍增商业”代替传统直销、微商的称呼,既更加准确稳妥,促进它们之间的交流互融,也能让更多消费者客观地认知倍增行业,同时还能为政府机构提供一个更为宏观全面的监管视角,是一举多得的事情。

  在这次“水熊节”上,我对“倍增商业”列举了几个公式:“倍增商业”+传统领域=超级巨无霸;直播带货+“倍增商业”=超级IP商业;“倍增商业”+资本力量=超级商业帝国;“倍增商业”+元宇宙=?等等,这是对“倍增商业”的一个描述,也可以说是我心目中它的未来蓝图。现在“倍增商业”才初露峥嵘,未来的空间会非常大,所以我说未来无倍增不商业。

  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有重新定义自己的事业的勇气,改变叫法只是这项工作的最浅显的一步,目的是引发人们的重视和思考;“倍增商业”的提出是希望我们有跨局域的思维,把眼光放得更开阔、更远。

倍增商业评论丨专访张林禅(一):用“倍增商业”定义我们的事业


   有人认为过去我们这个行业发展不理想,与法律约束、政策监管有关,你如何看待这个说法?

  张林禅:确实有关系,但不是正因果的关系,而是倒因果的关系。你可能会认为直销行业发展不起来是政策监管太严造成的,我认为恰恰相反,是这个行业不能有序发展反而乱象丛生后才会有严一点的政策。政策是服务于市场的,是促进经济的,往往也是滞后的,如果市场良好,就会出一个促进更加发展的加速的政策,绝不会在利国利民、势头大好的时候出一个政策打压一下,所以我们应该从自身找找问题,比如我们是不是急功近利,是不是夸大虚妄?是不是掩耳盗铃、自欺欺人?我发现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有些职业经理人人品并不怎么样,靠一些短期行为或非法手段把企业业绩短期搞上了天,结果遗留无数隐患,给企业发展造成致命伤。这样的人拿了钱后马上拍屁股走人,因为他清楚后面的问题很多,他把这些问题甩给老板,自己金蝉脱壳,来了个胜利大逃亡。偏偏这样的人尽管名声很坏,仍然还不断有企业把他当大神请,所以他就有机会再去忽悠下一家企业。过去我一直不明白,难道这些企业老板识人能力不够,对这样的职业经理人过去所作所为不清楚吗?有这么糊涂的老板吗?后来我明白了,实际上老板要的就是这样的人,先把业绩、利润搞上去再说。所以市场就在这样的怪圈中循环,老板的思维都是如此,你说这市场怎么好得起来?

  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使公司短期把业绩做上去了,一方面它不会持久,另一方面它更容易惹起社会反感。媒体也会很兴奋,起个什么百亿直销帝国、千亿直销帝国的标题去起底你的暗黑史。所以这是一个很矛盾的问题,想做大也做不大,做大了也不是好事反而惹事,反而付出不菲的代价,造成无意识的后果和影响。泰康的老板陈东升说做生意就是选择赛道,一定要选一个大产业、好行业,天花板要足够高,才有可能做成大企业。现在看来,我们的天花板不够高,也高不起来。

   即使做一个小而美、不惹争议的企业,在这个行业也是不多见的,很多就是不死不活的状态,除了你说的这些行业坏毛病之外,是不是也和企业家缺乏战略思维有关系?

  张林禅:这不是战略思维的问题,我们的直企老板都有战略思维,缺乏的是战略能力。为什么?因为他自己就没有亲自下场踢球,而是在旁观,或把希望寄托在某一个某几个外来人身上。他天天盼望来一个大神,带来一支“一年一个亿、二年五个亿、三年十个亿”的漫威团队,带人见人爱的最威猛的产品过来,马上就把业绩搞上天。他自己没有历练,战略能力就起不来。在变革时期他就找不到方向,因为他始终是抱着直销制度来做嘛,没有那些奖金制度,没有那些靠奖金制度聚拢的团队,他啥也做不成,他的赛道不那么容易让他求新求变,甚至不能让他知道外面的世界早已发生了巨变。

   靠奖金制度,靠造神,这一直是这个行业赖以生存的温床。

  张林禅:所谓神,是有极强的号召力的,能够带来团队,也能带来业绩的。偏偏我们这个行业有极强的模式情结、制度崇拜,比如我们说来生还要做什么人什么人的,就是这个内心的折射。直销企业本质上与其他的企业没有什么不同,有其规律和成长轨迹,但如果说有哪家直企的CEO跟老板说,老板,我们先把业绩放一放,先把人才战略搞一搞,打好基业再说,可能吗?

  那些屹立世界几十年上百年的大企业不是这样做的,比如说希尔顿集团,它1988年就进入了中国,当时只有一个品牌一家酒店,到了1998年十年过去了,还是一个品牌,三家酒店,再过十年,2008年希尔顿在中国进驻了两个品牌,酒店也就一共开了7家,二十年时间开7家酒店不算多吧?但是到了2018年它的发展速度惊人了,旗下的15个品牌有9个进入了中国市场,在中国开业的酒店数量达到了147家,筹建的410家,2019年是10个品牌进入,开业207家,筹建470家。这还远远没有完,希尔顿集团写上的自己的目标是2025年在中国开1000家酒店,15个品牌全部进来。我举这些数字的意思是什么?希尔顿进入中国的前二十年干什么去了?实际上它做了一个对战略落地很重要的事情:培养、储备人才。2000年左右它搞了专门针对亚太地区的人才培养计划,叫电梯计划;后来还有“本地人才培育计划”,通过和高校合作成立希尔顿酒店管理学院,培育从中国本土走出的“希尔顿人”。它要做那么大的生意,就得有相应多的人才,这个认识并不难,难得的是耐得住寂寞,不急于扩张,而是一点点、一点点地耐心地储备人才。

倍增商业评论丨专访张林禅(一):用“倍增商业”定义我们的事业


  如果直企的老板引进了人才先不搞业绩,让他锻炼个三五年再说,或者有某位职业经理人对老板说你先不要求我出业绩,我先把基础打好再说,不用我说这两者肯定一拍即散。我们行业的生态如此,并且我们都是利益驱动型的企业,每天、每个月、每季度都要见到进账,哪一天进账少了,就浑身不舒服,所以我说这里面出不了世界级的有声望的标杆企业。有些外资企业的情况好一点,但数量太少带不动整个行业。当然这里面也有行业的特性问题,世界五百强企业里面,直销企业也是排不到前面的。


  最近天狮集团搞了个全球万名领军人才引进计划,助力职业教育提档升级,赋能企业高质量的发展,这个很好。天狮是少有的在人才储备、人才培育方面有高度意识的企业,天狮学院就是明证之一。如果从现在算起,天狮的人才引进计划能够落实,五年后、十年后它就会是一个很厉害的大企业。


1
点赞
赏钱
0
收藏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华威派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 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华威派)”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 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
QQ:2443165046 邮箱:info@goodmaoning.com
关于作者
聚焦每日新资讯(普通会员)
点击领取今天的签到奖励!
签到排行
1
0
分享
请选择要切换的马甲:

个人中心

每日签到

我的消息

内容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