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媒体 > 国际 > 「大时代」东莞:科技赋能重塑“世界工厂”“双万之城”勇立大湾区
「大时代」东莞:科技赋能重塑“世界工厂”“双万之城”勇立大湾区
来源:国际在线
2022-08-20
291
管理
编者按:“大时代需要大格局,大格局呼唤大胸怀。”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胸怀“国之大者”,踔厉奋发,变革性实践、突破性进展、标志性成果在中华大地不断涌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变为现实。为立体展现各地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践行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央广网特别策划推出《大时代》系列主题报道,邀您和我们一起走进城市深处,感受十年巨变,看各地不负伟大时代、筑梦追梦绘就的壮美画卷。 央广网东莞8月7日消息 “未来三年投25亿元,引进培育6万名硕士以上创新人才和50万名本科生!”今年以来,面对疫情反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一些行业收缩减员,但在“世界工厂”东莞,却在5月下旬对外通报了这一讯息。 一座靠外来人口崛起的城市,从未忘记来时路。时间倒退回十年前,2011年11月,同样是在东莞,同样是为了揽才,东莞市政府抛出两项“大礼包”,对引进创新创业领军人才给予全方位的支持。 2018年3月,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广东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中国如果不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新旧动能不能顺利转换,就不能真正强大起来。强起来要靠创新,创新要靠人才。 东莞中心城区(央广网记者 官文清 摄) 牢记嘱托,破浪前行。作为全国外来人口占比最高的城市,从加工制造到先进“智”造,“世界工厂”东莞十年间产业不断转型升级。这座“双万之城”与人才的各种连接,也构成了大时代下独特的城市肌理。 “世界工厂”乘风破浪 在全球产业链中,东莞的地位有多重要?一句“东莞塞车、全球缺货”尽显无疑。 作为来东莞工作十几年的外地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广东华中科技大学工业技术研究院院长张国军,经历了东莞产业的升级、转型和跃迁几个阶段。 “2008年底,我受学校委托来东莞建设工业技术研究院,那时候的松山湖自然环境优美却人气不足,我们戏称为‘好山好水好寂寞’”。据张国军回忆,当时正值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以外向型经济为主的东莞受到不小冲击。 “但东莞人没有退缩,而是迎难而上,先后推出了‘机器换人’等政策,着力提升制造业的水平和竞争力。”在他看来,正是因为经历了阵痛,东莞的产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大力培育以智能移动终端为代表的新兴产业被提上日程。 2012年东莞GDP达到5010.14亿元,突破了五千亿大关,但其产业在外界眼中仍然是“只见星星,不见月亮”。与先进城市相比,东莞重大项目、重大产业集聚区、重大科技专项(以下简称“三重”)的规模、档次和发展速度都存在不小差距。 “月亮”去哪里找?2012年2月14日,东莞吹响“三重”建设“大会战”的集结号,希望通过引进优质大项目、大企业实现大的突破,构建产业“星月争辉”的崭新局面。近十年间,华为终端、OPPO等一批重大项目强势增长,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快速发展,“三重”建设成为推动东莞转型升级的关键引擎。 从依靠人手加工到应用先进设备制造,东莞正从“世界工厂”迈向“创新工场”(央广网记者 官文清 摄) 根据东莞市统计局数据,2012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只有1733亿元,到2021年这一数字升至约5009亿元,十年间增长了近两倍。目前,东莞已拥有1.27万家规上工业企业,超20万家工业企业,庞大的企业集群和完善的产业配套成为了东莞抵御风险、稳定增长的最大底气。 如今,东莞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已达万亿级规模,装备制造与新材料两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也形成千亿规模的产业集群。在东莞这座“世界工厂”破浪前行的过程中,一批当年的“繁星”企业锤炼成为“小巨人”,成为细分领域中的“隐形冠军”。 “我们最早只是做集成,设备在别人手里,但这不是长久之计啊!”回顾17载的成长之路,东莞市凯格精机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凯格精机”)董事长邱国良一直提醒自己,“要做关键设备,把命运握在自己的手里”。 目前,凯格精机的产品精度已达到头发丝的1/5到1/8;一块布满精密连接点的电路板,要放大80倍后才能在显示屏上看清楚;其自主研发的全自动锡膏印刷机在全球市场占有率超45%,稳居全球市场销量第一。 即使面对疫情,2021年凯格精机的产值依然同比增长了50%。“大家每天使用的华为手机、苹果手机等,大多都离不开我们的产品。”邱国良自信地说。 东莞智能制造生产一线(央广网发 凯格精机供图) 从小微企业变身“小巨人”,凯格精机的故事是东莞众多中小企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东莞“小升规”企业增加值增长45.0%,“倍增计划”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长6.9%,均快于行业平均增速。 过往十年,无论是华为、OPPO和vivo三大智能手机“巨头”齐聚在此,还是79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日渐壮大,作为“世界工厂”的东莞都在朝着先进制造方向不断前行,其中科技创新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科技创新“正中靶心” 2011年10月,一直以制造业立市的东莞在中国科技创新发展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总投资23亿元的中国散裂中子源在东莞奠基,这是全国首台、全球第四台脉冲式散裂中子源,它结束了珠三角地区无国家大科学装置的历史,同时也是我国迄今为止单项投资规模最大的大科学工程。 中国散裂中子源是世界第4台脉冲式散裂中子源,填补了我国在脉冲中子应用领域的空白(央广网发 中国散裂中子源供图) 从2017年8月28日成功打靶并输出了第一束中子至今,这台“国之重器”对我国探索前沿科学问题、攻克产业关键核心技术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在这期间,一大批科学家“十年磨一剑”,付出了大量心血。作为中国散裂中子源的总指挥,今年75岁高龄的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和生记不清在这里度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闯过了多少工程建设的难关。 “我从2006年跟东莞相关部门打交道,他们对我们非常支持、非常尊重。如果没有他们的支持,我们是做不好的。”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陈和生反复强调这一点。 时隔多年,让他至今印象深刻的一件“小事”是,打靶成功当晚在餐馆庆祝时,隔壁的一个陌生人听到他们是散裂中子源的科研团队后,主动把单给买了。“这是一件小事,但是感觉到社会对这样一支团队的尊重。” 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和生(央广网发 李洁军 摄) 截至目前,散裂中子源的注册用户超3000个,已完成实验课题约700项,累计发表论文120余篇…… 2022年年初,东莞市委书记肖亚非在东莞市第十五次党代会上表示,坚持“科技创新 先进制造”城市特色,是东莞与大湾区城市实现错位发展的最佳策略。 如何在创新链和产业链中找到一条高效衔接的路径?距离散裂中子源数公里外,中国科学院院士王恩哥正在材料实验室里与年轻人一起研究新产品,“材料实验室的定位,是要做出产品乃至商品,而不仅仅只是样品”。 在材料实验室内,一组“酷炫”的银白色装置不时闪烁着绿色和紫色的光束。这是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实用超导薄膜研究团队”于2021年研发的“三光束脉冲激光共沉积镀膜系统”。 通过技术集成创新,该团队仅用一年多时间,就成功研制出基于国产部件的设备,并制备出2英寸双面钇钡铜氧(YBCO)超导单晶薄膜,打破了国外禁运和技术垄断。 “探索打通从科研到产业化‘最后一公里’的规律,是我人生中的最后一个目标。”王恩哥介绍,实验室已引进创新样板工厂团队25个,注册成立38家产业化公司,注册资本超过3亿元。 用体制创新“解绑”科技创新,东莞打造的“源头创新、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企业培育”这一全链条创新体系,正是建立在过去十年的发展经验之上。 在“电子信息产业名镇”东莞石碣,当地已聚集500多家电子元器件生产企业(央广网发 夏钊昇 摄) 通过创新链、产业链融合,东莞的技术创新活跃度迅速提升:2012年全市研发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只有1.6%,到了2021年提升至3.54%,位居广东省第二。 此外,东莞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7387家,稳居广东地级市第一;科技创新综合竞争力挺进全国城市20强、地级市第三;东莞2021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来源于企业的比例达94%…… 经过多年摸索,“科技创新 先进制造”被正式定义为未来五年东莞的城市特色。东莞市委书记肖亚非表示,“东莞将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赋能力度,与粤港澳大湾区其他城市错位发展,形成最佳拍档,扎扎实实推进自身的高质量发展。” 进击的制造业培养了一批实业家,相继落户的大科学装置为东莞贴上了“院士之城”的名片,而数以百万计的产业工人则是令这座城市有了更多平凡的感动。 “圆梦之都”共生共荣 “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在刘晓龙的心中,一直牢记着这句话。 2005年,他从江西九江职业技术学院毕业,那一年18岁。在东莞中泰模具股份有限公司从一线的装配钳工做起,由于业绩突出,年仅31岁就被提拔为总经理。 十年间,刘晓龙(左)从青涩小伙成长为独当一面的企业管理者(央广网发 刘晓龙供图) 刘晓龙是幸运的,依靠技能成功改变了命运。通过职业技能培训,东莞数百万产业工人从流水线操作工人“变身”技能人才,或许不一定每个人都能成为高管,但技能却为他们的职业发展带来了更多的可能。 截至目前,东莞已推动各类学历技能素质提升培训164万人次,259家企事业单位共8.5万多名产业技能人才获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当“东莞制造”蜚声国际的同时,另一张名片——“技能人才之都”也在悄然成型。 东莞市技师学院的实训课堂(央广网记者 夏燕 摄) 一座城市能形成持续性的人才吸引力,不仅要为人才提供充足的成长空间,还在于城市气质也能在无形中影响到每个人,哪怕只是一段“萍水相逢”。 2004年,20岁的湖南小伙子刘理和很多年轻人一样怀揣梦想来到东莞,穷困潦倒之际,一家玩具厂的主管邓凤群向他伸出了援手。由于厂里暂时没有合适的岗位,便让他在自己家里暂住。 那段日子,刘理白天出去找工作,晚上就回到邓凤群家吃饭睡觉,直至找到工作才离开。“自始至终,大姐一家没有任何人嫌弃我这个穷小子白吃白住。” 2022年年初,刘理通过网络寻人的视频,受到百万网友的关注。其中,“东莞是一个包容的城市”的网友留言获得过千次点赞,还有网友也跟着留言回忆起自己在东莞得到过帮助的故事。 人生总有不期而遇的温暖。当年收留刘理的邓凤群大姐后来面对镜头说了一句:“过来务工的人都不容易,就是把他当弟弟一样看待。很感动,他还记得我!” 更为难得的是,当年的“穷小子”刘理如今已事业有成、家庭幸福,目前在湖南岳阳一家大型国企上班,多年来他也始终把助人为乐作为自己的人生信条。 这是一个横跨18年的故事,也是一段关于进城务工人员与一座城市的温暖记忆。如今,东莞常住人口已突破1000万人,其中外来人口占到近八成,包括邱国良、陈和生、王恩哥、刘晓龙、刘理在内,都是来到或来过东莞逐梦的奋斗者。 他们中有的是院士,有的是企业家,有的是技能人才,有的是带着东莞印记“点亮”他人的过客,正是他们用自己的故事给出了一座城市最鲜活的诠释。 近年来,东莞不断增加家门口的阅读供给,让书香浸润城市底色(央广网发 苏西庆 摄) 在查阅资料时,有几组数字令记者印象深刻:截至2021年3月,东莞有近4万家便利店,数量居全国第一;2012年东莞幼儿园在园人数为25.5万人,2021年升至38.8万人,十年增长超50%;小学在校学生增幅也接近40%。 便利店数量、学生数量,都与人紧密相关。从这个维度来看,东莞最特殊的地方,或许不在于从制造到“智造”的方法论,而是经济发展背后对人尤其是外来务工人员的重视,这也成了东莞在新时代中不断向前的底层逻辑。 为奋斗者筑梦,让无数平凡者通过奋斗圆梦,这就是东莞! 赢在科技,胜在文化 张国军 今年初,我的第二故乡东莞正式成为GDP过万亿、人口过千万的“双万”城市。作为来东莞工作十几年的外地人,有幸参与了东莞产业升级、转型和跃迁几个阶段,同时也在思考是什么力量在推动东莞破浪前行? 2008年底,我受学校委托来东莞建设广东华中科技大学工业技术研究院,那时候的松山湖自然环境优美却人气不足,我们戏称为“好山好水好寂寞”。当时正值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以外向型经济为主的东莞受到的冲击可想而知。 但东莞人没有退缩,而是迎难而上,先后推出了“机器换人”等政策,大力推动产业升级,提升传统制造业的水平和竞争力。我们研究院也参与发起了全国“数控一代”机械产品创新应用示范工程,在东莞的特色优势产业,包括家具、毛纺等行业推广数控装备。 经历阵痛的东莞,认识到加工贸易型产业的弊端,即“缺少品牌、受制于人”,于是大力培育以智能移动终端为代表的新兴产业。我们牵头建设的广东省智能机器人研究院也在此期间应运而生。如今,东莞不仅聚集了华为、OPPO、vivo等在全球有影响力的智能移动终端龙头企业,也带动了拓斯达、生益科技等一批高新技术企业的快速发展。2020年底,东莞智能移动终端产业还获批成为首批“国家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 站在新起点的东莞,以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为契机,积极思考布局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我们建议的无人自主技术,也被列为“市政府一号文”,成为产业培育的重点。与以往产业转型升级不同的是,东莞这个时期布局的平台和产业,不仅仅是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更能为支撑国家重大工程发挥作用,未来将助力实现产业的跃迁。 从上述几个阶段不难看出,科技创新在城市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更深层次的因素,则是文化的力量。东莞的城市精神是“海纳百川 厚德务实”,正因如此,东莞才能在仅有20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聚集了150多万户的市场主体,才会有超千万人口的共生共荣。 在我看来,东莞不仅有海纳百川的包容意识,厚德务实的实干精神,更有“尊师重教”的科学文化。持有玉兰卡、莞香卡的高层次人才,在医院就医时可以享受绿色通道的快捷服务。不仅如此,东莞对人才的重视还体现在人文关怀上。 有一次我参加座谈会,讲到那天正好是我来东莞工作六周年。参会的东莞市主要领导,马上安排人买了一个生日蛋糕,在会议结束的时候,为我过了一个“六莞岁”生日。相信那是我人生中最难忘的时刻,也是东莞重视人才最真实的写照。 从加工制造业中心起步,到逐步发展成为在全球有影响力的智能移动终端产业集群,东莞赢在科技,胜在文化!在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的新征程中,依托科技和文化的优势,相信东莞将继续创造新的辉煌。 (作者系广东华中科技大学工业技术研究院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0
点赞
赏钱
0
收藏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华威派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 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华威派)”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 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
QQ:2443165046 邮箱:info@goodmaoning.com
关于作者
快乐的老范(普通会员)
点击领取今天的签到奖励!
签到排行
0
0
分享
请选择要切换的马甲:

个人中心

每日签到

我的消息

内容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