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媒体 > 法律 > 刑法究竟是“惩罚犯罪”,还是“保障人权”?
刑法究竟是“惩罚犯罪”,还是“保障人权”?
来源:黄维升律师
2022-08-18
189
管理
刑法究竟是“惩罚犯罪”,还是“保障人权”?准确地说,两者兼有。只是,前者是从普通大众的角度,后者是从被告人的角度。 近期,广西地区出现了将偷越国边境罪的人员“游街示众”的做法。从被告人角度,有观点认为,该做法侵犯了被告人的合法权益,违反了刑法中“罪刑相适应”原则。而从普通大众角度,有观点认为,这种做法类似于古代的“游街”,不值得提倡,但是在某些特定犯罪频发的地区,这种朴素、传统的做法,也许更能惩处犯罪、预防犯罪。 如何平衡被告人的权益保障,以及满足社会公众对于提升社会治安的期望,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如果过于注重被告人的权益保障,有可能会像某些电影上演绎的,警方对嫌疑人进行逮捕或询问时,都需要对嫌疑人说“米兰达警告”——“你有权保持沉默。如果你不保持沉默,你所说的一切都将作为呈堂证供。你有权在受审时请一位律师。如果你付不起律师费的话,我们可以给你请一位。你是否完全了解上述权利?”此时,嫌疑人拥有沉默权,以及各种程序上的权利,警方、检方压力很大,需要找到确凿证据,才能将嫌疑人定罪,导致某些嫌疑人可能长期得不到法律的惩罚。在经历漫长、复杂的程序后,虽然嫌疑人最终被定罪,但此时可能会让普通公众认为,这种做法无法对犯罪分子起到应有的惩罚、警戒作用,因为正义“迟到”了。 但是,如果过于注重满足公众的期待,对于所有的犯罪嫌疑人都一律严惩,对于犯罪分子的人格不予保护,有可能导致冤案、错案,也有可能会导致对被告人的不公。极端情况下,还可能引起被告人的反弹——比如,轻微犯罪和严重犯罪,都会遭到很重的惩罚,以及各种法律以外的惩戒,此时,一些犯罪分子可能会在实施轻微犯罪时,人为放任严重后果的发生,甚至临时起意,实施更为严重的罪行等等。
0
点赞
赏钱
0
收藏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华威派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 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华威派)”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 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
QQ:2443165046 邮箱:info@goodmaoning.com
关于作者
清水大树(普通会员)
点击领取今天的签到奖励!
签到排行
0
0
分享
请选择要切换的马甲:

个人中心

每日签到

我的消息

内容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