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今天要讲的题目是“一部以人民为中心的民法典”。
2020年5月28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简称《民法典》)。这次会议有很多的亮点,《民法典》的通过是其中最大亮点之一。2020年5月29日,《民法典》通过的第二天,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此次学习的主题就是“切实实施民法典”。这也显示出《民法典》的颁布不仅是法学界的大事,也是全党的大事、全国的大事。
没有任何一部法律比《民法典》与老百姓关系更为密切。《民法典》以1260个条文回答了一个自然人的学习、工作、生活、娱乐,以及衣食住行、生老病死的各项权利,包含着一个民族的精神密码,被誉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我今天和大家交流的内容包含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民法典的编纂历程;第二个部分是民法典的重大意义及框架结构;第三个部分是民法典贯彻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条文例举。
一、民法典的编纂历程
(一)民法典编纂的历史追溯
民法典的编纂在历史上的各个国家都是一件大事。历史上有这样几部有代表性的民法典:
第一部是1804年颁布的《法国民法典》,又称为《拿破仑法典》。《法国民法典》的颁布和施行对法国、对欧洲、对世界的影响都非常深远。拿破仑很看重这部法典,他曾经这样说:“我的光荣并不在于赢得了四十次战役,因为滑铁卢一役便使得这些胜利黯然失色。但是我的民法典却不会被遗忘,它将永世长存。”从历史发展来看,《法国民法典》对后世的影响确实也很大。
第二部是1896年颁布的《德国民法典》。《德国民法典》的颁布和施行同样对德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第三部是1898年颁布的《日本民法典》。《日本民法典》的影响也是非常深远的。
第四部是1964年颁布的《苏俄民法典》。《苏俄民法典》是一部新的民法典。俄国在十月革命胜利以后,开始着手制定民法典,并于1922年出台了第一部民法典,但是当时这部民法典比较简单,后来经过修订,到1964年出台了新的民法典。
(二) 新中国成立以来民法典的编纂过程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先后启动了五次民法典的编纂。第五次民法典编纂工作肇始于2014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会议明确提出“加强市场法律制度建设,编纂民法典”。2020年5月28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1.前四次民法典编纂情况
1954年,我们启动了第一次民法典编纂工作,但未能取得实际成果;1962年,启动第二次民法典编纂工作,仍然未取得实际成果;1979年,启动第三次民法典编纂工作,这次编纂虽然没有最终成典,但为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的颁行奠定了基础;2001年,启动了第四次民法典的编纂工作,起草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草案)》,并于2002年12月进行了一次审议,经讨论和研究,仍确定继续采取分别制定单行法的办法推进我国民事法律制度建设。
虽然前面四次的民法典编纂没有最终成典,但是我们的民事立法工作并没有因此而搁置,尤其是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民事立法工作一直在进行和不断完善:1980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1985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1986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1991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1995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1999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2007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2009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这些民事单行法的颁布,为今天民法典的制定和颁布,提供了坚实基础。
2.第五次民法典的编纂情况
第五次民法典编纂工作肇始于2014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加强市场法律制度建设,编纂民法典”。这次会议之后,我们就开启了第五次民法典的编纂工作。
按照部署和计划,第五次民法典编纂工作分“两步走”:第一步先行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以下简称《民法总则》);第二步依次对各个分编进行审议,最后统合成一部完整的民法典。2017年3月15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之后民法典各分编审议的工作陆续展开。2019年12月28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提请审议民法典草案的议案,决定将民法典草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2020年,5月2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预备会议通过了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议程,其中一项就是审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提请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草案)》的议案。2020年5月28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同时废止。
二、
民法典的重大意义及框架结构
(一)民法典的重大意义
《民法典》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它开创了我国法律编纂立法的先河。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对民法典的重大意义作了充分阐述:第一,对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重大意义;第二,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巩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具有重大意义;第三,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依法维护人民权益、推动我国人权事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第四,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对于《民法典》重大意义的概括高屋建瓴,我今天和大家分享的内容,主要是从习近平总书记所谈到的第三点,即民法典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依法维护人民权益、推动我国人权事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的角度来切入。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晨在作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草案)》说明的时候,对于民法典的重要意义也作了四点说明,其中一点是:
编纂民法典是增进人民福祉、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的所作的充分阐述与王晨副委员长所作的说明,足以概括民法典颁行的重大意义。
(二)民法典的框架结构
《民法典》共有7编,1260条,包括了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和侵权责任。其中人格权独立成编,是本次民法典编纂的一个重大创新。在此之前的《法国民法典》《德国民法典》《日本民法典》《苏俄民法典》都没有将人格权独立成编。
《民法典》的框架结构如下图所示:
作者:米新丽 首都经贸大学法学院党委书记
本文节选自宣讲家网独家文稿 《米新丽:一部以人民为中心的民法典》
点击
“了解更多”查看
完整文稿
恭喜你,领取到一张面值 0 元的优惠券
只有购买全集内容 0.00 元,才可抵扣使用。
有效期截止于:2020-12-12 23:59
是否立即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