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媒体 > 情感 > 女孩谈爱情:关于暧昧、出轨和性
女孩谈爱情:关于暧昧、出轨和性
来源:她刊
2022-08-17
163
管理


这里是她刊推出的全新对话栏目「镜像人生」。
每期将邀请两位或两组女性就一个话题展开对话。
相似但又不同的两位女性,在某个节点做出选择后,迈向截然不同的境遇,一如《我的天才女友》里的莉拉和莱农一样。
她们是彼此的镜子,她们的人生也形成了一种奇妙的镜像。
希望这些女性的故事汇总在一起,能让我们看见彼此。当然,对话不代表所有人,更不涉及任何拉踩。
今天是「镜像人生」系列的第1期。


恋爱到底有多重要?
这是很久以来,她姐和身边很多朋友的一个困惑。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在不同的话题、情境下,需要描述自己对恋爱的「重视程度」。
有人毫不掩饰对爱与亲密关系的向往,感慨青春大好,人生苦短。
她们视恋爱为蜜糖,渴望恋爱,也「看重」恋爱。
也有人提起恋爱满是不屑,“我就不想恋爱啊,一个人多自在”。
如今这样「独立」「清醒」的声音越来越密集。
仿佛拒绝恋爱脑,就只能用「不恋爱」「不再恋爱」「不再认真恋爱」来证明。
尤其,当无论从道德还是世俗来看,恋爱的终端都不免链接婚姻时,恋爱这件事就更加错综复杂。
我们到底该如何摆放恋爱的位置? 又究竟需要怎样的恋爱关系? 应该看重还是看淡恋爱? 恋爱的终极要义究竟是不是指向婚姻?
这些问题我们似乎还是需要一些梳理和思考。
借着七夕的契机,她姐决定聊聊这些话题。
依例,我还是采访了两位女孩。
一个是善于且喜欢恋爱的杨桃,一个是恋情经历相对较少,常常独自一人轻盈生活的阿缤。
她们的经历,在当下的语境里产生对照。
然而,她们在恋爱中的感触,却并非我们以为的那般截然不同。
以下是她们的对话:




有过,我甚至还一度被PUA。真正意义上的那种PUA。
我是在国外读大学时认识他的。
或许是身在异乡,我对亲密关系更加依赖。
刚开始交往并未察觉他有什么异常。
只是有一天,他非常开心地跟我分享一本书,书名大概就叫做「PUA心理分析」之类。
那时,PUA这个词还没有被广泛熟知。
后来慢慢地,他总是在语言上习惯性贬低我,比如说我长得丑、皮肤黑、腿粗。
甚至直接说:我根本不喜欢你这样的。

即便如此,我也很难下定决心分手,当时我只会不断自我怀疑,觉得是自己不够优秀配不上他。
然而每当我因此情绪低落时,他又总会适时地给我一点糖,让我得以看到希望,不舍放手。
这样反反复复不断恶性循环。
我觉得自己差点就「恋爱脑」了。
我和初恋是高中同学,大三才在一起,且是异地恋。
他高考留在了老家山东,我在北京。
毕业后我想留在北京工作,他劝我:
“留在北京有什么好的,早晚都要回家,你踏踏实实回来找个工作,咱俩好好在一起。”
一开始我也觉得这要求合情合理。
只是同样的场景,高考那年也出现过。
那时我俩还没有正式确定关系,我为了去北京上学,选择了艺考。
那会儿他就说:“你干嘛非要考北京,你留在山东也能上个211,咱俩考到一个学校在一起不好吗?”
你看,相似的话术,雷同的语气,他又一次试图捆绑我,规划我。
最后我还是提了分手。

身边很多朋友说我不够爱他,甚至说我自私,“过来人”都说告诉我爱需要妥协和让步。
但直到现在我也不认为,高考为了他留在老家,毕业为了他又回到老家,就能证明我的真心。



清醒是一瞬间的事。
让我从PUA中走出来的一剂猛药,是他出轨。
那点仅存的幻想瞬间破灭。我终于不必再合理化他的贬低和刻薄。
但同时,清醒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因为彼时,我还是「习惯付出型」的恋爱人格。
并且因为经历过PUA,我就更加单纯地觉得,只要对方对我好,其他任何我都可以包容。
后来的一任男友,确实脾气好,对人算体贴周到。
但我发现他是一个缺乏执行力的人。
比如生活中,修东西、买日用品、大扫除这些小事,都总是需要我督促提醒。
甚至换工作、更新简历这么重要的事情,也是我给他不断出主意,push进度。
我像是一个老妈子,然而对方并不领情。

无形中,我似乎成了一个苛刻、强势的女友。
如果说上一次被PUA的恋爱教会我不要「无底线容忍」。
这一次便是让我懂得,恋爱也不是「无底线付出」。
恋爱中,我可以不求等价回报,但我绝不能为此变成谁的附庸。

遇事,先把自己那条线想明白,再想「我们」。
听起来挺自私的对吧,但我仅有的两段感情,一直都遵循这个原则。




恋爱最基本的一点是,可以沟通。
我和第三任男友的分歧之一就在于,他希望我不要把工作的情绪带到两个人的恋爱中,这无形中堵住我一个可以沟通的出口。
但他却在恋爱中不断发泄生活上的情绪。
有一次换水师傅来家里送水。
为了不浪费,我想把旧桶里的水倒出来再把桶给师傅。
他便不耐烦催促我:磨磨蹭蹭,你没看人家等着。
我几次张口解释,都被他怼了回来:你闭嘴……闭嘴……闭嘴听见没……

这样的细节,充满了我们的恋爱日常。
或许他不会真的暴力,但无法「好好说话」在我看来就已经足够可怕。

我觉得很多情侣对沟通的理解,是狭隘的。
他们认为只有针对具体问题和事件需要沟通,把沟通看作一件「沉重」且「正式」的任务。
但沟通本就该是一种融进恋爱的日常。
我和初恋在一起时,我们的相处模式基本上就是三步走:吃饭、看电影、打游戏。

脱离这些,我们似乎没有可以聊的话题。
两个人约会呆不了半小时,就想着赶紧去找朋友攒个局一块儿玩。
现在再看,我觉得那是一段非常「无聊」且浪费时间的恋爱。

在过往的恋爱经历中,我发现很多另一半是「不愿意」跟我沟通。
他们对一个新闻事件、一种价值观,甚至一本书一部电影都毫无看法。
如果我「强行」讨论,他们会说:
你总是想那么多,你就是上网上多了,管好自己就行了......
如果我谈到一些女性话题,他们还会反驳:
哪有你说得那么可怕,这都是个例,我身边的女性地位都很高啊......
其实,我不是要他一定认同我。
但通过不同的侧面了解彼此的价值观,才算是一段有「内容」的恋爱。
难道,谈恋爱是只能谈情说爱吗?




我觉得目前为止,整个感情社会还没有进化出一套更适应这个时代的恋爱模板。
甚至,很多时候,恋爱越谈越痛苦,正是因为我们一直都没有冲破那套陈旧的恋爱模版。
比如我们总觉得恋爱需要捆绑,是偏爱的、是特殊的。
网上不是流行那么句话吗。
我跟你恋爱,不是为了听你讲道理,而是我受委屈时你无条件站在我这边。
我们对表达爱这件事,太缺乏想象力了。
甚至我觉得自己会被PUA,可能也和我太迷信这种爱情鸡汤有关。
包括我的第二段恋爱,我们两个有一段时间是异国恋。
他每天都要跟我早晚各视频一次,并盘问我:
“你今天有没有和男生说话,和谁说了什么?”
一开始我虽然已经感觉不舒服,但并未发作就是觉得:
因为他在乎我、珍惜我啊,我对他而言是特别的。

这种捆绑可以轻而易举被美化成爱的见证。
所以在此基础上,就连他那些事无巨细的关心和体贴,同时也被衬托得更加耀眼。
这真是一个吊诡的事情。




从时间上说,以前很长一段时间,恋爱占据了我70%以上的精力。
现在大约只有30%。
事实上,这很难量化和界定。

是,很难量化。
这就好像我们总是习惯用付出多少去衡量爱与被爱。
在我们的传统观念中,爱情往往是依靠「付出」来进行判定的。
判定真心,判定忠诚。
也正是因为如此,分手时的情侣,总会翻开旧账簿,核算一番,谁付出得多,谁牺牲得多。
这也导致了,很多人分手时,往往不愿意自己是提出的一方,否则像个负心汉(女)。
这就是我的第二段恋爱的结局。


我想到我的上一段恋爱。
他对我很好。好到分手时,我都觉得,我可能这辈子都找不到比他更爱我的人了。
这段感情,不似前几段恋爱中,有那些过分的控制欲和无聊空洞的精神世界。
我和他也是异地。
势必面临几乎所有异地情侣都会遇到的问题——去谁的城市发展。
我差点妥协。
当时我特意请了长假回成都。

但并未找到合适的工作,身边朋友劝我:即便要回去现在也不是最好的时机。
何况当时我在北京的工作正在攀升阶段。
巧合的是,他的工作当时正好遇到瓶颈,于是我尝试沟通,是否能来我的城市试试,我也希望他走出舒适圈。
他拒绝了,我们也就此分手。
然而,四个月后,通过朋友得知,他去了上海发展。
有些寒心,但并不生气。
因为我明白一个道理:
感情中,最好不要企图改造对方,你又不是女娲造人。
因为往往你费尽心思改变的他,不是变好的他,而是妥协的他。

这让我想起网上总是盛行一些姐姐的驭夫术,大谈如何调教好另一半,号称终生受用。
在我看来,你可以期待另一半。
但不要期待「改变」另一半。
虽然截止目前,我28年的人生,只谈过两次恋爱。
但是我一直是在自己的路上寻找一个合适的对象,加入我的人生。
而不是我找到一个人,在为他量身打造一个人生。
或许这也是我恋爱经历少的原因吧。



以前很长一段时间,我固执地以为,一定要趁年轻时多谈恋爱。
但是经历过几段感情后,我也逐渐明白。
人生要相遇的人,要做的事情太多了。
如果不在恋爱期,我的生活可以过得一样丰富。

我绝大部分时间都处于单身。
但我依旧觉得生活是那么得有趣。
我有太多想要学的东西了。
比如瑜伽、普拉提、游泳、乐器,明年我还想学跳舞。
小时候家里没有条件让我去报兴趣班。
现在我经济独立了,终于可以一件件实现小时候的愿望。
而且,我发现,当我投入学习一个东西时,真的可以忘了年龄。
人生从来也没规定应该几岁谈恋爱,几岁学舞蹈。

缘分来了,可以自然地投入恋爱;有了条件,也可以丛容选择兴趣。

人首先还是要爱自己。
这句话我们已经熟知,但真正能做到的人,可以说寥寥无几。

是的。
我甚至觉得,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有时并不能简单粗暴地用「情侣」「朋友」「闺蜜」这样的身份去划定。
因为本质上,是一个人和另一个人,是「我」和「你」之间的关系。
恋爱中,我们有不同的状态,比如缠绵,比如交流,比如互相鼓励,共同进步。
我想,无论何时,自己都像是一只可以飘远飘高的气球,轻盈地活在这个世界上。
但当恋爱势必指向婚姻时,就变得更加沉重。
气球下的绳子,总是系满爱情的筹码:妥协、忍耐和牺牲。
可原本,恋爱的目的,并不是要将自己或TA其中一方,变成面目可憎的样子。
有人说我冷血,有人说我还没遇到真爱。
我并不这么认为。
因为我知道,自己依旧期待恋爱,我更敢于破除陈旧的恋爱观。
我没有必要谈一段让这个世界看起来,所谓正常的恋爱。


后记: 这期话题的起始,是她姐发现生活中很多女孩有着截然不同的爱情向往和恋爱经历。
于是我想知道,在她们眼中,何为优质的恋爱?恋爱除了为婚姻铺垫的功能以外,还有没有其他的意义解读?
随着与两个女孩对话的展开。
她姐发现,所谓是不是理解恋爱、理解自我,和恋爱次数无关。
是不是可以充沛地生活,也并不只是「单身者」才拥有的权利。
杨桃经历过很多次恋爱,甚至一半都算不上优质。
但她依旧找寻到了自己和生活,如今她的事业发展正好。
阿缤总被误解为感情冷漠,注孤生体质。
但其实她朋友很多,兴趣广泛,自由且轻盈地享受着生活的每一片叶子。
恋爱,原本也是一种生活、一种成长、一个阶段。
记得梁永安在接受「人物」访谈时说道:


越是亲密关系越容易这样,在爱情的名义下释放出来很多自私性。
美国做过一个人性测试调查,结论是,在整个人类中,真正有利他主义本能的人只占4%,剩下96%本能都是利己的。

想必「恋爱」上头的人们,已经开始在歌颂爱情的无私和奉献了。
但梁永安紧接着强调:
这说明爱情也需要克服利己主义的本能,在互爱中体会利他的价值。
而新的时代下,我们除了要勇敢地开辟出新的恋爱模式,打造新的恋爱人设,也需要定义一种新的「利己主义」。
恋爱,本是一件美好的事情。
我们本应从中找到,那个更让自己喜欢的「我」。
或许,这才是恋爱的意义。
最后,点个「在看」,无论是身处亲密关系,还是单身,祝你今天快乐! 她刊


0
点赞
赏钱
0
收藏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华威派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 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华威派)”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 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
QQ:2443165046 邮箱:info@goodmaoning.com
关于作者
秋叶无痕(普通会员)
点击领取今天的签到奖励!
签到排行
0
0
分享
请选择要切换的马甲:

个人中心

每日签到

我的消息

内容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