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第六个中华慈善日到来,从营造崇德向善氛围,到开展慈善捐赠等公益活动,再到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及其配套法规政策,各地围绕“汇聚慈善力量,助力乡村振兴”主题,举办了内容新颖、形式多样、具有地方特色、便于群众参与的慈善活动。
说起公益,很多人可能会一下子想起一双“大眼睛”。这双渴望读书的大眼睛背后,有苏明娟个人的奋斗故事,更离不开旨在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少年的“希望工程”温暖而有力的支持。自1989年起,这项公益事业在各地建起一座座希望小学,改写了一大批失学儿童的命运,也唤起了全社会重视教育和热心公益的意识。可以说,
希望工程是一个时代的共同记忆,它也为大众参与公益慈善活动搭建了平台。
(图源网络)
希望工程的不断成长与探索,是我国公益慈善事业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从改革开放初期不足100个社会公益组织,发展到2018年超过7500个;从20世纪90年代初社会组织接收的年度捐赠总额不足10亿元,增长到2018年接近千亿元……
数字无言,却折射出中国社会守望互助的温度。过去的一年多来,不论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还是对抗洪灾等自然灾害,公益组织都纷纷行动起来了。岁月赓续的公益精神,始终凝聚崇德向善、同舟共济的力量。
随着新技术、新手段的应用,“互联网 公益”拓展了公益领域的可能性,催生了公益慈善新业态,助推公益慈善事业提速增效。面对“怎么捐”的问题,移动互联时代的“指尖公益”大大降低了普通公众参与公益的门槛和难度,让人人公益、随手公益、日行一善等观念逐渐深入人心。而不断创新迭代的形式,也让“捐什么”的想象力边界被不断拓展——捐声音,可以给盲人群体提供更好的阅读体验;捐步数,则能为需要帮助的人兑换相应的善款或物资。
“怎么捐”“捐什么”的问题解决了,“谁来捐”的答案就更丰富了。比如,今年99公益日期间,在腾讯公益平台上,用户捐一元、公益答题、捐步等方式都能积累小红花,并可用于助力项目配捐。“一块做好事”,连接数亿网友、近万家慈善组织和爱心企业,将全民公益转化为参与共同富裕的力量。截至活动结束,有超过6870万人次捐出35.69亿元,而通过多个渠道总共领取可助力配捐的小红花9000万朵,这也意味着很多公益项目将获得体现参与者意愿的配捐。
公益活动的创意,激发了公益机构和社会公众的积极性,也不断丰富着“让好事打动人心,让善行激发善心”这一充满正能量的社会互动过程。
(图源网络)
从更宏观的视角来看,公益慈善事业正在法治轨道上不断形成新型社会互助形态,完善线上线下踊跃参与的新格局。无论是此前《公益事业捐赠法》《慈善法》等法律的制定,还是前不久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加强网络文明建设的意见》,明确把“网络公益事业”“网络公益工程”“网络文明志愿服务和网络公益活动”“网络公益品牌”等纳入其中,无不说明了我们壮大公益队伍、丰富公益平台、规范推进公益事业的决心。
奋进新时代,只有不断解决公益事业发展的新课题,才能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实现助人自助,引领社会文明新风尚,彰显和凝聚社会正能量。
当然,无论搭载何种媒介,无论形式如何创新,“公益”不能变“生意”,这一点是始终不变的。公益事业是为了公共利益,愿意参与进来的人和组织,都是基于对公益本身的向往和对公益事业的期待。莫让一片片爱心错付,需要我们合力完善公益事业,助推其在守正创新之中再翻新篇。主管部门要加强引导与监管;平台和组织应加强自律,做好信息披露、完善运行机制等;社会公众也需要不断提升公益意识和公益理性。
不久之后,2021年世界互联网大会即将召开,互联网公益慈善也会成为今年的论坛主题之一。
期待互联网普惠和公益慈善做得更好,期待我们的社会充满人心向善、人人行善的氛围,期待我们都拥有更美好的明天。
恭喜你,领取到一张面值 0 元的优惠券
只有购买全集内容 0.00 元,才可抵扣使用。
有效期截止于:2020-12-12 23:59
是否立即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