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知识/学习方法/手工教程,「狂丸科学」可能是你见过最好玩的今日头条号 《流浪地球》目前已收获了33亿元人民币的票房成绩,堪称是中国科幻电影史上的里程碑也不为过,不少朋友因它而想要入坑科幻电影,却又不知从何看起。狂丸今天就为大家
整理了10部不容错过的科幻佳作,并在文末为大家放置了观影传送门,来看看都有哪些经典科幻在等着你。
1.《回到未来》系列电影
可能只有很少的人记得或知道《回到未来》这一系列电影,其实也难怪,毕竟最后一部《回到未来》电影的上映时间是1990年,距今已经有29年的时间了,但无论经过了多长时间,《回到未来》系列仍然是科幻电影史中的经典佳作。
《回到未来》系列共有三部,分别上映于1985年,1989年和1990年。从剧情设定上看,三部电影既有剧情关联,又互相独立,每一部都讲述了主人公马丁的穿越冒险故事。剧情主线虽然相对简单,但故事中的一些剧情设定却非常有创造性,
甚至如同预言一样描述了世界的发展和变化。比如在《回到未来2》中有一款可以自己系鞋带的鞋子,在电影上映的22年后,NIKE公司就真的把这双鞋子给做出来了。
同样出自《回到未来2》的还有悬浮式滑板,从使用效果上来看应该是使用了磁悬浮技术,但从目前磁悬浮技术的真实发展来看,想要做出不受任何限制的悬浮滑板还需要更多的时间才可能实现。
3D全息投影也是目前已经可以实现的技术,只不过和电影中所展现的效果相比,还有更多可以发展的空间。
当然以现在的眼光来看,电影中的特效比较粗糙,故事也很简单,但是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回到未来》以极大的脑洞为人们展现了未来的样子。
同时在故事剧情中,更以非常浅显易懂的方式展现了时空旅行所遇到的问题,以及可能出现的灾难性后果,
讲述了关于时间连续性方面的物理知识,绝对是不能错过的经典科幻电影佳作。
2.《月球旅行记》
黑白电影早已不符合当下人们的审美,但《月球旅行记》这部黑白电影却不能不提,因为它拍摄于1902年,是公认的「
史上第一部科幻片」。1902年是什么概念呢?这么说吧,清朝的光绪皇帝还健在呢。
《月球旅行记》取材于儒勒·凡尔纳的小说《从地球到月球》和威尔斯的小说《第一个到达月球上的人》,讲述了一群科学家登陆月球,并在月球上完成探险后凯旋归来的故事。其中令人较为印象深刻的,就是这群科学家们登陆月球的方式:
坐在特制的炮弹里,用大炮发射到月球。
这样的构想虽然荒诞,但却几乎可以说预言了现代的航天方式,现代的航天技术是用运载火箭将卫星或太空舱发射出地球。而从某种角度来讲,火箭其实就是一种更高级的炮弹,所以说现代的航空航天事业,其实是印证了电影中那天马行空般想象的可行性。
同时电影中的登月行为也在1969年由美国宇航员完成,只不过当人类登上月球之后,并没有遇到电影中那些像皮皮虾一样的外星人。
3.《2001:太空漫游》
科技的发展似乎永远无法追上人类的想象力,比如人类这几十年来对宇宙的探索几乎没有突破性的进展,但在这部1968年上映的《2001:太空漫游》中,人类却已经可以驾驶飞船向木星进发了。
《2001:太空漫游》被誉为「
现代科幻电影的开山之作」,电影主要讲述了人类在2001年进行太空探索的故事。剧情中不但脑补了大量如今看来都很尖端的科技理念,更通过实景和特效相结合,展现了人类探索太空的全新方式,像是在月球上建立太空基地:
或是车轮形状,但功能十分完备的超大型空间站:
宇航员的装束、飞船的内部构造,与现在的设计可以说是非常接近的。
电影中的平板电脑已经是现在非常普及的电子设备了:
还有现代科技尚不具备的高级人工智能系统:
同时电影中还有一个非常经典的画面,就是当主角穿越时空隧道时,各种异样且炫丽的色彩从两旁飞驰而过,用非常具象化的方式展现了时空穿越的过程,
而这种方式也几乎成为了时空穿越的一种默认方式。
4.《银翼杀手》
2019年已经过完了一个半月的时间,虽然还不知道今年还会发生什么,
但肯定不会变成《银翼杀手》中描述的那个2019。
《银翼杀手》上映于1982年,电影以2019年的洛杉矶为背景(没错,就是今年),展示了各种未来科技和一个带有典型的赛博朋克风格的人类社会。片中构建的世界科技极为发达,城市中遍布摩天大楼,楼体上能显示出巨幅影像,汽车也告别了四个轮子,开始在空中穿行。
同时电影中的世界还出现了与真人无异的「复制人」,比现在的克隆技术更加强大,但也更危险。
5.《星际迷航》系列
《星际迷航》是世界最知名的科幻系列之一,除了有13部电影之外,还有6部电视剧及1部动画,而所有的作品展示出的核心就只有一个,
那就是人类对太空无尽的探索。
电影中的人类已经摆脱了地球的限制,可以乘坐宇宙飞船到太空中的诸多星球进行探索,并且和外星人有着极为深入的接触。
同时《星际迷航》最有意思的地方在于,电影并没有凭空构想出太空旅行的方式,
而是在真实的物理学基础上,提出了「曲速」引擎,让人类的太空旅行在理论上得以实现。而且随着人类对太空探索的深入,各国的航天机构也开始着手研究「曲速」引擎的可行性,虽然目前毫无进展,但未来说不定就真的做出来了呢?
6.《星球大战》系列电影
太空科幻片中另一部不可不提的当然就是《星球大战》系列,不过和《星际迷航》相比,《星球大战》更注重对星际战争的展现。
《星球大战》主要讲述了银河共和国和反抗军之间的战争故事,期间各种高科技武器层出不穷,身躯庞大且极具冰冷质感的帝国ATAT步行机:
激光枪虽然是现在各国都在研究的高科技武器,但在《星球大战》的世界里却是最常见、最普通的。
「赏金猎人」波巴·费特携带有一个飞行背包,可以让他随时从地面飞行到空中:
而这样的飞行背包在现实中已经出现了原型机,虽然规格、结构等方面完全不同,但功能是完全一致的。
各种飞船战舰更是不用多说,无论是「千年隼号」还是「X翼」战斗机,都是所有太空科幻电影中最独特的存在。
科技的极度发达就少不了机器人的存在,以C-3PO和R2-D2为代表的智能机器人,就像是电影对人工智能终极形态的预言。
电影中的世界设定是以整个银河系为基础的,因此电影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宇宙人,有的全身长毛,有的则像是一条虫子。
著名的犹达大师更是和传说中的哥布林差不多,而这些看似奇怪的外星人则展现出生命的无数种可能。
7.《星际穿越》
大多数太空科幻电影都有着紧张刺激的剧情和华丽的特效,比如上边提到的《星际穿越》系列和《星球大战》系列,但《星际穿越》却正好相反,看似是一个太空冒险故事,
可实际上电影本身更像是一本物理学教科书。
《星际穿越》主要讲述了在地球环境极度恶化的情况下,美国宇航局NASA派出了一支由四人组成的探险队,通过穿越虫洞寻找宜居星球的故事。电影中涉及到诸多硬核的物理学知识,比如在《流浪地球》和《火星救援》中都有提及到的「引力弹弓」:
虫洞从来都是天文学及物理家们最重要的研究对象,它决定了人类是否能达到更深更远的太空,但人类目前并没有寻找到一个真实可见的虫洞,甚至不知道它应该是什么样子的,而在电影则展现了一个球体的虫洞。
通常人们认为虫洞仅仅是一个连接了不同时空的圆形出入口,然而那只是一种方便进行理论解释的图形演示,电影利用维度空间概念,解释了为什么虫洞是一个球体,将物理理论转变成了真实存在。
穿越虫洞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因为虫洞有着强大的引力,其内部甚至可以将空间扭曲。即使是在虫洞的外部,临近的星球上也会因收到引力影响而出现爱因斯坦《相对论》中「时间膨胀」。
有虫洞当然就会有奇点,奇点是一个密度无限大、时空曲率无限高、热量无限高、体积无限小的「点」,一切已知物理定律均在奇点失效。
对普通人来说,虫洞和《相对论》已经足够深奥的,但电影中最难理解的其实是关于多维度空间的描述。维度是一个空间概念,不同的维度代表着不同的空间,比如一维空间指的是直线,二维空间指的是平面,三维空间指的是立体空间,四维则是在三维空间的基础上再加上时间,并不是单纯的时间,本质上是无数个三维空间。
高维度空间不但已经超过了人类的认知水平,就连运行方式也与常识完全不同,在高维度空间内可以看到不同时间上的三维空间,但空间不可打破,不存在所谓的时空穿越,只有通过引力才可以传导。而三维空间内的所有存在都受到了力场的无形影响,仿佛被拴上了无数根丝线。
除了这些晦涩难懂的天体物理学之外,电影中也存在一些常识性的物理知识,比如「牛顿第三定律」,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电影中运用了大量的科学知识,
可以说是完成了一次非常深度的物理学科普,而且在狂丸看来,电影最成功的地方,是为我们展示了什么是科学的真谛。
8.《终结者》系列电影
时间穿越和机器人,这是所有科幻元素中最受欢迎的两种,而《终结者》系列电影则恰好将这两者融为一体。
《终结者》系列电影主要讲述了在未来世界,人工智能系统「天网」开始大规模杀害人类,并试图利用机器人杀手穿越回过去暗杀人类反抗军领袖,电影的情节设定非常具有前瞻性,
甚至连当下人们对AI技术的恐慌,也有电影带来的一点影响。
电影中所描述的未来世界有着极强的机器人技术,其中以施瓦辛格扮演的T-800型机器人为代表,不但拥有独立的意识,而且全身钢筋铁骨,战斗力极其强悍。
而为这种超级机器人供能的,则是一块小小的「氢电池」,和现在手机中的锂电池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终结者2》中的液态金属机器人T-1000更是刷新了人们对机器人形态的认知,不但可以任意改变自身形态,而且不怕任何攻击,即使被打得千疮百孔也能恢复如初。
9.《我,机器人》
人类发展机器人技术的目的,肯定不是像《终结者》世界中那样用来消灭人类自己,未来最可能的状态,应该是像《我,机器人》中描述的那样,人类和机器人可以和谐共处。
《我,机器人》描述了2035年的未来世界,智能机器人技术高度发达,量产型智能机器人已经深入了人们的生活,开始承担起陪伴、工作等各种辅助任务。
机器人技术的进步也带动了汽车的发展,车内不但增加了自动驾驶系统,
车轮更是进化了完全的球形,车体不动的状态下仍然可以向任何方向进行移动,即使横向平移也完全没问题。
同样获得极大发展的还有机械义肢,结构更加复杂,功能更为完善,和人体本身的手臂几乎没有区别。
实际上无论是机器人技术、人工智能,或是机械义肢,电影中所展现的一切在现实生活中也是最主流的研究项目,通过对科技的深入研究和发展,人类肯定可以得到更多的便捷,最终改变我们的生活。
10.《海底两万里》
世界著名的科幻作家有很多,但只有儒勒·凡尔纳是每一位科幻迷都必须知道的,儒勒·凡尔纳是19世纪的科幻小说家,被誉为「
科幻小说之父」,《海底两万里》则是儒勒·凡尔纳最知名的代表作之一。
电影《海底两万里》就改编自这部同名小说,影片在忠实于原著的基础上,结合时代背景重新讲述了海底冒险的故事。其实人类对于深海的了解并不如想象中那样完整,在人类无法到达的大洋深处,仍存在着许多不为人知的生物,而电影就是在这样的未知中去幻想各种可能的存在。
原著中最著名的「鹦鹉螺」号潜水艇在电影中也有出现,不过与原著的描述相比,电影中的「鹦鹉螺」号更像一条海中的钢铁鲨鱼。
虽然以现在的眼光来看,《海底两万里》更多充满了奇幻色彩,但原小说却诞生于1870年,在当时的环境下,高科技的潜水艇、海底世界的瑰丽景象,都是对未来的无限幻想,而且随着科技的发展,小说中描述的许多情节都已经成为了现实。
其实看过了大多数科幻电影后会发现,未来的世界大多被描述成了灾难性的末日,比如《流浪地球》的太阳危机、《星际穿越》的地球恶化、《终结者》的人工智能战争。
从电影角度来说,或许末日背景的设置是为了方便从剧情角度来推动故事,但从现实角度来看,
科技的不断发展一方面是为了改善生活,另一方面就是为了解决未来可能发生的危险。所以在科幻作品中设计的各种灾难、问题,或许正是未来科技发展的方向,说不定未来50亿年后,当太阳真的面临氦闪时,人类真的就造出了行星发动机呢?
恭喜你,领取到一张面值 0 元的优惠券
只有购买全集内容 0.00 元,才可抵扣使用。
有效期截止于:2020-12-12 23:59
是否立即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