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的大一统王朝,基本都能征战四方,一统天下。自秦汉之际,便有封狼居胥之事,唐太宗更是被誉为“天可汗”,可为什么到了宋朝,不仅自始至终都没能收回燕云十六州,统一全国,薄弱的军事实力更是让大宋屡战屡败,这是什么呢?
首先,宋朝实行募兵制,致使军队冗杂、积弱。
根据《宋史》记载,公元961年,宋太祖接受谋臣赵普的意见,实行募兵制,采用招募方式征召士兵。招募的主要对象为饥荒灾民,常常在灾年招募灾民为兵,或是招募罪犯从军,一经应募,终身为伍。
募兵制的设立,是希望通过在灾年招募灾民入伍当兵,给灾民一条活路,这样的话灾年发生动乱反叛的情况就会减少很多。但募兵制的负面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极大的增大了士兵数量,但整体的战斗力却很低下。荒年的灾民中,有多少是身体健壮之人呢?有多少有着军事素养呢?他们不过是一群吃不饱饭的老百姓而已。但既然已经征召入伍,那朝廷就得养着这支军队。自古便有“兵不在多而在精”之说,一支冗杂、积弱的,由许多灾民、穷苦百姓组成的军队,又能有怎样的战斗力呢?
其次,宋朝实行更戍法,致使军队战斗力低下。
在《宋史》中,还有这么一段,宋太祖接受赵普的建议,以禁军分驻京师与外郡,定期回驻京师。出戍相对近的地方的军队,通常三年为期轮换;出戍边远地区的军队,通常半年为期轮换。戍军统兵将官由朝廷临时任命。
当年赵匡胤任殿前都点检,后周兵权在握,利用手上的兵权,黄袍加身,抢了后周柴家小皇帝的江山。此后赵匡胤便对军官手握兵权心有余悸。因此他接受了赵普的更戍法。更戍法的目的很明确,就是军队长期调动换防,但将领不随之调动,使得“兵无常帅,帅无常师”。军官无法培养出一支只忠于他自己的军队,将领专权的问题迎刃而解。但缺点也显而易见,士兵与将军互不相识,且不说同心协力,就连简单的令行禁止都不一定能够做到。这样的军队,战斗力自然无比低下。
最后,宋朝的文化“重文轻武”,从根源上影响了军队实力。
在《宋史》中,我们可以看到,宋代大力发展科举,将之前的门第限制彻底取消了。并且在宋代统治者对文人普遍更为尊重,不能擅杀士大夫与上书言事之人。同时,文官的地位、权势、俸禄也普遍高于武将。这一切也在一部宋代著作《神童诗》中有所体现“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宋代对文人的重视是其他朝代所不能比的,无论是不能擅杀上书言事之人与士大夫,以及取消门第限制,就可见宋在这方面的进步性。但与此同时,宋代“轻武”的文化氛围也带来了很大的弊端:武将的地位、权势、俸禄样样都不如文官,百姓也以从武为耻,就连书籍中也坦言“惟有读书高”。这样的氛围下,有多少人还愿意投身军旅呢?这样的氛围下,投身军旅之人,又有多少人是不得已呢?如此这般,军队的战斗力,自然是从根源上就低下了。
一言以蔽之,制度与文化的双重限制,让宋朝的军事实力羸弱不堪。
我国自古便有中庸之道,讲究不偏不倚。我们行事也应该如此,不走极端。宋朝重文,文化发展无比迅猛,经济发达,文化繁荣,诗、词、曲、瓦舍勾栏、最早的纸币交子等等,无比向我们宣示宋的繁华。但澶渊之盟、海上之盟、靖康之耻、绍兴和议等等,都在告诉我们这些繁华后的屈辱,教育着我们:对文的提倡促进很有必要,但对武的重视却也必不可少。
恭喜你,领取到一张面值 0 元的优惠券
只有购买全集内容 0.00 元,才可抵扣使用。
有效期截止于:2020-12-12 23:59
是否立即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