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在硝烟弥漫的神州沃土上,曾经祥和的唐朝盛世却充满刺耳的哭喊声,巍峨山峦也为此沉默,清澈见底的河流却充满了血迹。
一场战争的来临,繁华的大唐已经转变成人间炼狱,大唐亡魂不甘的漂浮在上空,眼睁睁的看着战争弥漫,王朝更迭。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琉 五千年的历史经过时间的沉淀,我们看到的都是历经铅华磨洗的珍珠,在我们熟知的历史中,唐朝和宋朝算是繁华一世的国都。
唐朝威名远扬,
现如今我们在世界上很多地方被称作唐人,由此可见唐朝在世界的影响力。
唐朝在李世民等人的治理下,周边万国朝拜,在如此繁华的国都中,文化经济可谓是炫彩缤纷。
其中诗文化尤为昌盛,在唐朝中我们最了解的就是著名的诗仙李白,一壶酒,一把剑,梦回九天。
如果说中国历史上的王朝比喻成珍珠,那唐朝就是一颗硕大圆润的珍珠,在众多珍珠中熠熠发光。
因为要说盛世,在中国历史上并不罕见,从汉朝到清朝,从汉武盛世到康乾盛世,为什么只有唐朝被世人铭记?
其原因和大唐的开放离不开,在唐朝的时候出现过很多出名的君主,李世民、李隆基等,甚至都有女皇武则天。
他们勤政爱民,再加上任用贤才,辅佐朝政,为此才能造就空前强大的唐朝盛世。
不仅如此,唐朝没有向清朝那样天朝上国、闭关锁国的思想,与之相反是开放,所以在唐朝时期常常会有众多外国使者前来朝拜,
为此唐朝的盛名通过外国使者再一次得到传播。
而且唐朝对于少数民族并没有征服的思想,有的只是众生平等的思想,对于吐蕃、南诏等也是非常友好的。
减少了民族之间的矛盾,并且通过和亲的方式促进了唐朝和各个民族之间的关系。
不仅如此,封建王朝中为了防止人员的流失,都会重农抑商,认为有了土地就不会有人口的流失。
不过唐朝反而很倡导商业的发展,为此促进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传播。
有了钱财,有了名声的唐朝,盛世之中也显得格外耀眼,为此才能在众多盛世中比较突出,也让世界各地深深地记得中国人、唐朝人。
天津桥上无人识,独倚栏杆看落晖 按理来说,如此强大的唐朝应该延续千年,可惜的是唐朝的历史只有两百多年,其中王权更迭,
唐朝末期皇室贵族甚至下场凄惨,尸身都不能入土安葬。
俗话说“富不过三代”,唐朝的盛世也难逃这个定律。
曾经辉煌一时已成为过眼云烟,李隆基前期的盛世,后期的昏君,紧接着安史之乱发生,为后世子孙埋下祸患。
自从安史之乱发生以后,虽然最后被平定,但是藩镇的力量也因此加强,自此以后唐朝君主就不能再管控藩镇的节度使,而新上任的节度使都是他们内部拥立,
只不过需要走个流程告诉唐朝更换节度使的事。
而节度使的力量日益强大,
甚至后来唐朝君主都被节度使赶出京城,由此可见朝廷的权利远远不如地方权利大。
唐朝的衰败不仅仅是因为地方节度使力量强大,还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唐朝君主信任宦官,任用奸臣,而且自己本身懦弱无能。
从而导致权利不能集中与皇帝一人,反而分散到宦官和权臣的手中,其他一部分甚至都到了地方节度使的手中。
为此唐朝愈加衰败,不过唐朝终究是百年的基业,不会轻易地破坏掉,
纵然经历过皇帝被赶出京城,以及权宦软禁过皇帝等问题,唐朝依旧在风雨飘摇中屹立不倒。
不过唐朝在这种岌岌可危的状态下,维持多年以后终究难以支撑,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这个关键人物是黄巢。
他一开始想着通过科举考试进入朝廷为官,但是可悲的是,黄巢并没有考中,
不过一次没有考中并没有磨灭黄巢的信心。
只不过经历了多次的考试,多次的落榜以后,黄巢才发现自己并不适合走科举这条路。
不过黄巢家境优越,他世家贩卖私盐,在钱财上黄巢并不缺少,即便不通过仕途,黄巢未来也可以做别的。
谁也没有想到,最后一个贩卖私盐的人居然能够颠覆整个唐朝,其实黄巢从小就学习剑术、骑术等,文采也在众多孩子中出类拔萃,
不过屡次考榜不中以后,也让黄巢内心发生了改变。
偏偏这个时候唐朝发生天灾,虽然说天灾不能躲避,但是也可以人为的改变,在天灾来临的时候常有朝廷拨款,帮助灾民共渡难关。
但是在唐朝后期,天灾来临的时候地方官员并没有上报,结果百姓没有朝廷的救济,
自己也没有能力渡过天灾,为此百姓们苦不堪言。
这一切都被黄巢看在眼中,他见到百姓因为苦难不得不背井离乡,看到百姓因为天灾饿死大街无人收尸。
黄巢内心不忍,于是决定揭竿起义,凭借自己落榜以后贩卖私盐得来的人脉和钱财,成功地在沂州(山东临沂)起义。
而另一边有一个叫王仙芝的盐贩也揭竿起义,于是王仙芝和黄巢合并在一起,决定攻入长安。
而唐朝的权利不在被皇帝掌控之中,再加上天灾人祸导致朝廷内部军队,完全抵挡不住愤怒的百姓,
于是黄巢的部队逐渐攻破了曹州、珲州等地区。
朝廷派人前来镇压也没有打败黄巢,反而更加激发了黄巢部队的信心。
黄巢所到之处都是百姓们欢呼雀跃的声音。
因为天灾来临的时候,百姓不仅得不到朝廷的救灾,反而还要被赋税剥削压榨,为此黄巢在百姓的眼中并不是叛军,而是一个救世主,拯救百姓的存在。
有了百姓的扶持,朝廷又镇压不了,黄巢的部队在两年之内已经成功地攻破各个地区,直指洛阳。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黄巢在城外进攻,而唐朝皇帝唐禧宗却醉心于玩乐之中,唐禧宗并不是一个勤政的君王。
他的父亲去世以后,唐禧宗还是被宦官拥立为帝,当时的他满心都是觉得自己玩耍不会被人管,
结果万万没有想到,唐朝居然被葬送在他的手里。
唐禧宗才13岁,大臣们也没有指望他能做什么,而宦官拥立他的原因也是因为年纪小,
管不了朝政,整日带着皇帝玩斗鸡、赌博等。
在黄巢进攻洛阳的时候,唐禧宗才终于从欢乐窝中走出来,但是年纪小的他哪见过这阵仗?
于是唐禧宗急忙和宰相商议怎么解决黄巢的起义,最后宰相能够想到的办法就是诏安,唐禧宗急忙下令派遣使者找到王仙芝和黄巢,表示可以给王仙芝一个神策军的位置。
听到“神策军”这三个字,王仙芝激动不已,因为神策军是皇帝身边的军队,也是中央禁军。
王仙芝对于神策军这个三个字也逐渐动摇,于是王仙芝想要走到皇帝身边,
毕竟一直当叛军,未来如何谁也不清楚。
对于王仙芝的动摇,黄巢反而大加斥责,因为同样是诏安,朝廷对王仙芝给了神策军的位置,对于黄巢反而什么也没有,
这让黄巢觉得不公平,为此他并不想被诏安。
而且在起义军中,很多人并不想被诏安,于是王仙芝面临的阻力不仅仅是黄巢,还有自己的部下。
见到众多人反对,王仙芝只能放弃,不过也因为朝廷的诏安,黄巢和王仙芝也分道扬镳,王仙芝离开黄巢以后,因为一次战争的失败,被人擒住杀害,首级也被送到了京城。
王仙芝曾经的部下见状,纷纷投奔到黄巢的手下,黄巢眼看着自己的队伍逐渐壮大,
黄巢自封自己为冲天大将军。
有了强大的部队以后,黄巢起义军神挡杀神,一路过关斩将地杀到广州,而黄巢这一路走来,脚下踩的就是红粉枯骨,他手下的亡魂不仅仅是官兵,还有无辜的百姓。
曾经一心为百姓的少年郎不复存在,现如今只有被利益冲昏头脑的大将军。
黄巢的军队太过强大,朝廷内部已经没有人能够打败黄巢,但是唐禧宗还是十分强硬的让宰相带兵出征。
不过黄巢攻打到广州的时候,并没有进行下一步,反而和朝廷说,希望能够给自己一个节度使的位置。
不过朝廷却拒绝了黄巢的请求,黄巢见状并没有气馁,他想了想,决定退而求其次,
选择做广州的节度使,不过这一次朝廷又拒绝了。
面对示好被拒绝,黄巢彻底愤怒了,于是带着自己的部队一路攻打到洛阳,这个时候朝廷内部已经乱作一团,没有人能出主意。
于是就剩下最后一个办法,就是跑,大臣们自顾逃跑,而唐禧宗也被田令孜带走。
烟中大叫忧求救,梁上悬尸已做灰 皇帝控制不了局面反而和宦官逃跑,长安城之中就剩下百姓了,当时百姓们对黄巢还欢呼雀跃,但是没想到,黄巢的到来,就是他们的末日。
黄巢占领了长安,他手下的部队把目光瞄准四周的百姓,常年的烧杀抢夺已经让他们杀红了眼,面对手无寸铁的百姓也没有心慈手软,
反而拿着屠刀抢夺物资,最后把长安的百姓全部杀害。
曾经繁华一时的长安如今却变成人间炼狱,不夜城的繁华景象也转变成火光冲天的屠城。
百姓们几乎都命丧黄巢起义军的手中,而黄巢在皇宫中也没有休息,为了斩草除根,
直接把皇室的皇子等人全部杀害,就连刚出生的婴儿也没有放过。
皇宫中,皇家子孙被残忍杀害;皇宫外,长安百姓死状凄惨。
见到李氏一族全部命丧自己手下,黄巢才安安稳稳地坐到皇帝的位置,并且改国号为大齐。
不过黄巢这种残忍的君主自然不能做长久,在当上皇帝以后,黄巢的手下朱温突然反叛。
朱温曾经是节度使,当时能和他媲美的就是李克用,不过后来黄巢的势力比较强大,于是他们投奔到黄巢的手下。
不过黄巢杀害皇室宗族的时候,
朱温已经找到了逃跑在外的唐禧宗,于是朱温和李克用联手,反叛黄巢。
黄巢没有想到叛变来的突然,应对不及,只能急忙带着自己的妻儿跑到狼虎口,最终狼虎口成为黄巢的埋身之地。
黄巢起义结束了,唐禧宗重新回到朝廷,不过这件事并没有结束,朱温能反叛黄巢,自然也能反叛唐朝。
果然没多久以后朱温也起义,黄巢起义的时候唐朝元气大伤,现如今跟打不过朱温,而唐禧宗也病逝离去,
这种群龙无首的状态下,唐朝自然打不过朱温。
不久之后朱温找到了逃跑在外的皇族李氏,这个时候的朱温并没有心慈手软,把李氏一族全部杀害,并且抛尸黄河。
在厚重的泥沙下,掩埋的不仅仅是中华五千年的历史和文物,还有王室不甘的灵魂和血肉。
他们没有安葬在自己家族江山的领土上,反而命丧在臣子的手中,最后身体不得安葬,魂魄不得安息,
只能在黄河上空日日悲鸣,渴望有人聆听到他们的悲苦。
与李氏一族一起消亡的不仅仅是他们同族人的血脉,还有他们的王朝,唐朝在经过多次的动荡以后,终于倾覆,在公元907年朱温铲除李氏一族后,自己称帝,建立大梁。
自此曾经繁华一时的唐朝,以一种凄惨的结局落下帷幕,徒留人们叹息。
参考资料:《旧唐书列传第一百五十》、《资治通鉴卷第二百五十二》、《新唐书列传第一百五十卷下》
谢谢观赏,关注我,了解更多精彩。
恭喜你,领取到一张面值 0 元的优惠券
只有购买全集内容 0.00 元,才可抵扣使用。
有效期截止于:2020-12-12 23:59
是否立即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