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中、高考题目的难易在部分试卷(地区)呈现出了两个极端。
今年的高考尤其是数学难哭了好多人,尽管最后出分我们会发现果然如人们所料,高分依旧有,但不得不承认的是总分高分但数学偏低也很普遍。
难不难无需争议,因为就连官方、官媒就此变化也都给出了明确的态度。
我们需要留意的是这个“难”会不会因为“被认可”而成为常态。
一旦成为常态化,那么必然会带来老师教、学生学的整体调整。
无需担心所谓的“思维训练”,觉得换个说法就会把“刷题”之类的丢进垃圾桶,实际上“思维训练”也终究是离不开“刷题”的,题目作为训练载体、分析对象是必然依旧需要面对的。
所以别被各种解析误导了,你完全可以认为所谓的“思维训练”其实就是“刷题2.0”。
最重要的认知改变不是不需要刷题了,而是要科学地刷、有质量地刷。
不会刷了吗?
没关系,自己多实践、多体会、多总结,最重要的是认真听老师的讲解和分析,然后你会发现其实所谓的“思维训练”不过就是在过去的学习上进行升级、优化而已。
高考变难很多人对此叫好称赞,因为在他们看来这样的变化可以筛选出真正的学霸、人才。
我们假设这种说法是对的,
那么中考变简单又是为了什么呢?
其实中考会变简单这个问题早就不是问题了,前年尤其是去年就已经有地区这么干了。
而是越来越多的人相信这是趋势。
理论依据也很简单——
有利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减负。
这个逻辑是一点问题也没有的。
家长、学生和老师一看中考题,原来中考考的是仔细、规范、书写等而不是你的学习能力有多强。
那么一定会有很多人觉得没必要再在文化课学习上投入太多了。
文化课学习是很辛苦的,且大人和孩子都辛苦,那么投入少了自然也就减负了。
这个逻辑毫无破绽,非常正确。
但问题是那些过去学业负担重的孩子们,他们的学业目标只是中考吗?
再者,按照高考变难的逻辑,那么中考筛选的又是什么学生?
高中之前靠勤奋确实能解决学习上的绝大部分问题,但到了高中阶段的学习对一个学生的要求尤其是想要考出很好成绩的学生要求就非常高了。
仅仅只是学习方法努力程度的问题,很大程度上会跟这个孩子的各方面能力甚至有的是先天能力有很大的关系。
那么变简单的中考能筛选出这样的孩子吗?
“两考合一考”本身是为了减负,但客观上“中考”更应该是为了筛选更适合高中阶段学习的孩子而开设的。
所以中考考题变容易的原因绝不止如此,我们可能还忽略了另外一个更大的可能——
平衡高中教育资源。
对这一变化,我们不能仅局限于“双减”这个层面的理解,毕竟“中考”的另一头是连接着高中阶段教育的。
再结合我们已经看到的必须落实的指标生(有地方也叫“配额生”)政策、小升初的“公民同招”政策等,我们再来看中高考难度的变化,才不会局限于某个问题的争执。
由此我们再来看这盘“大棋”:
1、说高考是为了筛选真正的人才,是没错的。
考试这种方式注定会有“漏网”“错杀”的可能,但选拔的这个功能的确很强且相对公平也是可以肯定的。
但毕竟“要难一起难”,且在面对“难”这个问题上,也总是有解决办法的,甚至很多办法其实我们过去就都知道,只不过是很多人不够重视而已。
所以在这方面无需太过担心,注重科学、有效学习、提高综合学习能力、不断优化学习策略而不是过于依赖于机械刷题、一味刷题即可。
2、说中考是为了响应“双减”,也是对的。
“
教的不考、考的没教”一直是“减负难”的一个关键所在。
每次讨论减负的时候总会有人提到这个问题,所以面对只是单纯的“呼吁”“建议”,家长、学生也包括学校(老师)对此无动于衷也就不难理解了。
从考试上入手直接把难度拉下来,让你看到原来学好课本就能考好、考得也是学校教过的,那么自然会对减负起到决定性的影响。
但实话实说,命题人也得动动脑子,
确实是让你出简单点,但你也别把中考题出成“幼升小”难度的啊。
3、平衡教育资源、优化教育体系是根本目的
任何地区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都有“重点”和“非重点”之分。
首先可以明确的是“重点学校”这个事儿的出现是有历史背景的,但其早已完成了历史使命并被要求取消。
但因为种种我们知道或者不知道的原因,“重点学校”一直得到了保留并且还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甚至我们也看到了,这条“黄金鲤”搅动了更大的市场,房地产如此、教培市场更是如此。
事实上学生学习负担减不下来,归根结底还不是因为“重点学校”的缘故吗?
我们再来看“公民同招”、中考变容易,还有“指标生”等相关政策的推行,
不就是在试图削弱“重点学校”的影响吗?
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一所“重点学校”的诞生,优质的师资是很关键的,但更关键的是优质生源。
人口减少、教师从业要求提高以及疫情等带来的影响,各种主客观因素决定了我国未来的师资整体质量是一定会上升的,但优质的生源却是相对有限的(感情上我们当然希望每个孩子都是优质生源
)。
各种改革综合作用下来之后,无论是初中还是高中,重点学校的整体生源质量下降,普通学校的则开始提升,慢慢就会改变教育体系的格局,使得“优质学校”的数量越来越多。
当然,这是需要一个过程的,
很多人意见很大是因为我们这几届的孩子赶上了。
事实上抛开这几届学生不谈,对更低年级甚至是还没上学的那些孩子、家长们来说,你能说这不是好事儿吗?
4、中考考什么?高考考什么?
这个话题太大了,我这里只说一点:
中考考基础,高考考能力。
但我们千万不要认为这里的“基础”就是纯粹的“基础知识”,也不要认为“能力”就是单纯所谓的“思维能力”,同时也不要把这两者割裂对待——
它们是完全可以共存的,且绝对不存在一点都不考查的可能。
只不过这两个重要的考试在侧重点上有一些倾斜罢了。
所以高中之前父母一定要注重孩子的均衡发展,例如不要因为早早明确了孩子高中选什么科就放弃了其他科目学习,只要是中考必考的科目就一定不要厚此薄彼。
在这个过程中要注重孩子的学习兴趣、态度、学习策略尤其是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然后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把优势进一步扩大。此时是深度学习还是超前学习又或者是两者结合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来定就好。
重视课内和课本、重视深度思考深度思维减少盲目性的低效低质量学习才是确保孩子具有持续竞争力的核心。
高考变难、中考变易,确实没我们想得那么复杂,但我也看到了,其实也没很多人说的那么简单,在这条路上,无论是学校、父母还是学生本人都需要做很多很多。
最后我想说的是“双减”确实是在努力给孩子们减负,这点是毋庸置疑的。
但父母在给自己减负(即父母因孩子学习而产生的负担)这件事情上,得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正常来说,父母肩负的多一些,孩子们其实才会更轻松一些的……
恭喜你,领取到一张面值 0 元的优惠券
只有购买全集内容 0.00 元,才可抵扣使用。
有效期截止于:2020-12-12 23:59
是否立即使用?